新聞 > 大陸 > 正文

43名大陸新生「棄讀」這所大學 被公開姓名 網絡炸鍋

近日,東華大學在學校官網發布關於43名2025級本科新生放棄入學資格的公告,並在附件中公布了名單,引發關注。公告稱,學校2025級本科生新生入學報到時間為2025年9月11日,有43名同學逾期未報到,按其放棄入學資格處理。

有網友認為,這些學生是浪費錄取名額;有網友則表示,學生去不去上大學都有選擇的自由。因為東華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211、雙一流高校,也有自媒體以「43名新生拒絕到211高校就讀」為題,指責相關學生「任性」。

學生放棄入學、錄而不讀,早已不是新聞,幾乎每所學校每年都會有這種情況,但並非每所大學都會公告棄學學生名單。其實,高校以前也不公告具體名單,只公布學生整體報到入學情況即可,詳細披露每個棄學學生的姓名則沒有必要。

放棄入學本就是學生的選擇權,而且,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學生的選擇增多,放棄入學、錄而不讀的情況會更多。

一些高校選擇公告棄學學生名單,屬於學校的自主權,而這麼做也有其考量。一是推進信息公開,公開所有能公開的信息,這是其「檯面上」的理由;二是以此「警示」棄學學生,如不報到姓名就會被公開,這也是高校更為真實的動機。

被錄取卻放棄報到,在當前的高考與研考中都是允許的,學生可以結合被錄取大學、專業、學費等因素,作出要不要去報到入學的決定。部分學生因對大學或專業不滿,也或者家庭經濟因素,放棄報到入學,大學應當尊重其選擇。

但由於中國高校實行統一集中錄取,被錄取學生棄學後,學校無法再補錄,相應的招生計劃就會「被浪費」。這也是部分輿論質疑棄學學生任性、不誠信的原因。近年來,甚至還有輿論呼籲懲罰棄學學生,如限制來年報考、提高錄取分數要求等。

被棄的學校當然多少也有些意見,表面雖尊重學生的選擇,但一些學校仍會選擇公開詳細名單。如2024年,某所985高校的管理學院就對保研中「放鴿子」的學生名單進行公告,並明確指出這些學生不誠信,引發爭議。

事實上,從信息公開角度,高校也可以只公開總體錄取與報到情況,而無需公布詳細名單。中國學生出國留學,就可以同時申請多所大學,也會在被錄取後再做選擇,放棄某所大學的學生也並不會被公布姓名。

至於因學生放棄入學而出現的招生「資源浪費」,則需要通過完善招生錄取制度解決。當前的高考與考研,考生都只能拿到一所大學錄取通知書,必然會存在少數學生因考試發揮、志願填報等原因對錄取的大學、專業不滿,進而棄學的問題。

提高學生對錄取大學、專業的滿意度,可推進生校雙向選擇的錄取制度改革。如一名學生可以拿到多所大學、多個專業的錄取通知書,這擴大了學生的選擇權,也可激勵高校在教育質量、辦學特色上展開競爭,共同促進中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新京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1027/2296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