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二十多年,中共在非洲大舉擴張。如今美國已悄然超越中共,成為非洲最大的投資者。專家認為,中共通過「一帶一路」倡儀在非洲的投資,慢慢會被歐美給取代。英國國家廣播電台(BBC)11月10日報導,根據最新年度數據,美國已超越中共,成為非洲最大的外國投資者。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非研究倡議組織(China Africa Research Initiative)獲取的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在非洲的投資額為78億美元,中共的投資額為40億美元。這是自2012年以來,美國首次重新奪回領先地位。
長期以來,中共透過「一帶一路」項目在海外大規模投資,僅在非洲國家的投資額就達1550億美元。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 過去非洲市場一直都接受一帶一路的投資。但是目前非洲很多國家對一帶一路沒有給予非洲人工作機會,也沒有為當地帶來經濟發展,感到很大的反感。同時中國又因為這幾年來經濟比較疲乏,沒有辦法持續大撒幣,這些非洲國家就會往其它國家去尋找的資源。」
非洲擁有全球約30%的礦產儲量,蘊藏大量鋰、鈷、鎢和稀土等關鍵礦產,是製造電子設備、電池、半導體、航空太空飛行器等高科技產品的核心材料。
葉耀元:「中非和南非這個區塊裡面,稀土資源是蠻充沛的。如果美國在稀土上面不要再受制於中國的話,去開發非洲的市場本身就是蠻符合期待的一件事情。」
美國在非洲的投資由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DFC主導。DFC成立於川普總統第一任期,目的是對抗中共「在戰略地區的影響力」。
美國馬里蘭州羅耀拉大學商學院副院長丁弘彬教授:「它(DFC)只是沒有直接挑明地講說,我就是要對抗一帶一路來的。它這個組織成立是為了確保美國的利益,跟對於全球資源的access(獲取)不會被少數國家所壟斷。」
美國馬里蘭州羅耀拉大學商學院副院長丁弘彬教授說,早期中共在非洲、拉美及東南亞的投資,美國並未干預,但中共將這些投資與其全球政治戰略綁定後,美國不得不正視了。
丁弘彬:「一帶一路的戰略意志就是希望在適當的時候,某些基礎建設只有它可以用,或者有些鐵路,港口就是它的。對美國來講是不能忍受的,因為這樣子就阻斷了美國的商船,貿易口岸,或者是美國的軍事力量的投射都會受到影響,所以逼得美國出手了。」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認為,美國在非洲投資目標、效果和中共的「一帶一路」都不同。
葉耀元:「美國在非洲的投資,它會去觀察以及去控制這些投資是否真的有達到原先預期的效果。它不是錢撒給政府之後什麼都不管,或者是像一帶一路一樣錢給了國外政府,然後同時間又回到中國廠商的口袋。導致說國外除了這些貪腐的官員以外,沒有人真的賺到這筆錢。」
葉耀元表示,美國是希望非洲國家發展經濟。而中共的投資是以戰略和政權利益為導向。
葉耀元:「這些投資都是把過剩的一些外匯存底,透過對外投資的方式,再洗到了其它中國廠商的身上。它就是所謂的『大外循環』循環成『大內循環』的概念,它的錢永遠洗不出去,最後還是洗到自己人身上來。」
近幾年,美國和歐盟加強對非洲的投資。2022年拜登政府加入了七國集團的6,000億美元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PGII),歐盟當時也宣布了一項新的非洲政策。
目前,美國資源集團(American Resources)旗下子公司ReElement Africa正在非洲建設一座關鍵礦物和金屬精煉廠。
葉耀元:「現階段來講,只要中國的經濟被壓縮,它要去繼續維持自己在非洲的投資的可能性就不高。所以慢慢就會被歐美給取代,這個是一個大方向。」
數據顯示,中共「一帶一路」在非洲的勢頭在減弱。2021至2022年間,中共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基礎建設投資下降55%,減至75億美元。
編輯/李韻 採訪/邱越 後制/陳建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