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出門如果找不到目的地的話,通常會掏出手機進行導航,但是古人出門的話又沒有手機導航,他們是如何在陌生的地點找到正確的路呢?難道真的只是依靠問路嗎?

古代已經有了地圖
古人雖然沒有手機可以進行導航,但是在古代也是有地圖存在的。而且地圖是人類使用最早的工具之一,在遙遠的史前時期,文字都沒有產生,人類就已經開始使用符號了。最開始史前人類會將危險的地方標記在地上,後來他們發現這樣很容易丟失,而且不方便移動,便將這些標記刻在石板上,這也是最原始的地圖。
雖然相對現代地圖而言,史前地圖記載比較混亂,也沒有比例尺的存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地圖的出現給史前人類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截止到目前為止,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地圖距今約4000多年。因此,古人出行相對而言還是比較方便的,並不是一頭霧水,起碼還有地圖可以看。

古代的岔路口很少
古人出行之所以不迷路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可以走的路並不多。現代社會在出行的時候,可能會遇到立交橋或者是很多的岔路口,但是古代則根本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古代除了城裡有一些規劃的影子外,其餘地方仍然保持著比較原始的狀態。出了城前往下一個地點往往可供選擇的道路僅有幾條。甚至大多數情況下,直接沿著主幹道走就可以了,自然而然也不存在迷路的風險。

古代也有路標和指示牌
通常我們開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往往會看到各式各樣的路標來指引前進的方向。其實古代也有著類似的存在,只不過相對而言沒有現代這麼豐富。在官道上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座驛站。驛站的出現最初是為了方便公文的傳遞,後來也慢慢成為了可供行人休息和問路的場所。除了官道以外,在一些人為開闢的小路上,也有一些路標存在,大多數都是當地人設立的。看到這些標誌之後,古人可以很輕鬆的分辨出目的地的方向。

整體而言,古人出行並不像現代這樣方便,就像漢朝時期李廣和衛青夾擊匈奴,但最後因為李廣走錯路而錯失良機,後來李廣忍受不了這番屈辱,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所以迷路這件事從古到今都有,只不過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現代人迷路的可能性較小而已。
但我們依舊不能低估古人的智慧,因為他們也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行事總則,以現在的目光衡量,可能覺得古代認路的方式非常低級,但是對於那個時候來說簡直是劃時代的存在,我們覺得低級,只是因為我們站在了他們的肩膀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