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嚴重了!俄國防工業要停擺

—資金短缺供應鏈崩潰! 俄國防工業裁員、低價接單 陷前所未有停擺危機

作者:
據外媒報導,俄羅斯國防工業正遭遇自蘇聯解體以來最嚴峻的危機。多份在俄羅斯國防體系內部流傳的評估與通訊顯示,儘管俄烏戰爭使軍備訂單激增,國防工廠卻在缺乏勞動力、資金短缺與供應鏈崩裂的三重壓力下逐漸陷入停擺。多家大型軍工企業承認已無法維持正常生產,甚至需裁員以勉強運作。

俄羅斯陷入最大的國防工業停擺危機,大量企業已承認無法正常運作,導致出現裁員潮。圖:翻攝自寰球戰略解讀

據外媒報導,俄羅斯國防工業正遭遇自蘇聯解體以來最嚴峻的危機。多份在俄羅斯國防體系內部流傳的評估與通訊顯示,儘管俄烏戰爭使軍備訂單激增,國防工廠卻在缺乏勞動力、資金短缺與供應鏈崩裂的三重壓力下逐漸陷入停擺。多家大型軍工企業承認已無法維持正常生產,甚至需裁員以勉強運作。

這些曾同時支援國內製造與國防出口的工廠,如今被迫進入俄羅斯管理層所稱的「手動調控模式」,指企業必須以無法覆蓋成本的低價承接政府湧入的訂單。隨著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邁入第四年,大量熟練技術工人在戰事中被徵召、陣亡或負傷,使俄國本已緊縮的勞動力市場更加枯竭,許多工廠難以維持生產線運作。

北韓近期不斷加強對俄羅斯的援助力度,甚至有2萬名北韓工人被派遣到俄羅斯的韃靼斯坦共和國,協助俄軍組裝「沙赫德」無人機。圖:翻攝自@jurgen_nauditt X帳號

西方制裁持續削弱俄羅斯的製造能力,核心零件與高科技設備無法取得,或價格飆升至過去的數十倍甚至上百倍。原材料、工業電子元件、塗料與油料等關鍵物資長期短缺,而俄方試圖以國產替代方案填補缺口,卻反覆因品質不符標準而失敗。

烏克蘭的持續攻勢亦讓工業基地雪上加霜。無人機與飛彈打擊重創多座軍工廠、物流中心與燃料設施,破壞行動更使鐵路運輸中斷、工廠基礎設施受損。烏克蘭情報部門也持續鎖定俄國國防產業鏈的薄弱環節,導致製造武器必需的石化產品與工業流體供應受阻。

俄國第二大煉油廠「基里希煉油廠」(Kirishi Oil Refinery)遭到烏克蘭無人機攻擊,該廠占俄羅斯煉油總產能6%,煉油廠是俄國的經濟命脈。圖:翻攝自@Biz_Ukraine_Mag

俄羅斯軍火出口市場萎縮也使危機更加擴大。過去國防企業依靠外銷彌補低價供應國內軍隊的虧損,但如今許多買家受制裁、支付障礙或俄企無法提供關鍵子系統等因素影響,紛紛取消或凍結採購案。缺乏出口收益後,企業已無力抵銷龐大的國內損失。

多家大型企業財務危機已浮上檯面。俄羅斯最大坦克製造商坦言因資金短缺必須裁員;關鍵戰機生產企業聯合飛機製造公司則面臨嚴重資金缺口,還深陷數百起債務訴訟。知名無人機製造商「Kronstadt」近期更遭遇數十起債務追討,自夏季以來被索賠金額累計超過6億盧布(約2.3億新台幣),其最大兩筆訴訟來自技術供應商的索賠,高達3.7億盧布(約1.4億新台幣)。

俄軍蘇-34「鴨嘴獸」戰機。圖:翻攝自俄羅斯國防部

俄羅斯政府本身也因財政壓力延遲撥款,使工廠無法支付薪資、結清供應鏈費用或採購零件。有企業透露,今年一月交付的坦克至今仍未收到付款,但仍被要求在今年內完成後續的交付計劃。

出口方面,制裁更使俄羅斯面臨新的障礙。支付流程受阻、國際審查加劇,使潛在買家卻步。埃及取消採購 Su-35戰機,印度則因俄方無法替代原由烏克蘭提供的燃氣渦輪機組,而拒絕新的造船合作。

從制裁與欠款,到勞動力枯竭、供應鏈受損、出口流失,多重因素交織,讓俄羅斯國防工業陷入三十年來最沉重的衰退壓力。

俄烏戰爭是導致俄國軍工產業陷入危機的核心原因之一。圖:翻攝自寰球戰略解讀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新頭殼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1118/2306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