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大陸娛樂 > 正文

業內人士戲稱:過去一年有5千多短劇總裁被下藥

據網友11月14日爆料,一則業內調侃讓微短劇的「套路化生產」衝上熱搜。

在杭州某微短劇大會上,一位製片人直言:「過去一年有5000多名總裁被輪流下藥,3000多女主精準走錯酒店房間,2000多千金上演團圓戲碼,劇中的巴掌戲加起來可繞地球好幾圈!」這番戲謔數字並非真實統計,卻精準戳中了短劇行業「複製粘貼」式創作的痛點。

在微短劇的「速成工廠」里,「下藥」儼然成為推動劇情的萬能鑰匙。無論是配角搞事、總裁戀愛,還是三分鐘高潮戲,統統靠「灌藥」解決,被觀眾調侃為「編劇界KPI」。

此外,失憶總裁認錯救命恩人、女主帶娃認父協議結婚、惡毒女配下藥綁架等橋段也高頻復刻,形成「流水線式雷同」。

角色設定更是高度標籤化:總裁必是「眼瞎心盲的百億富豪」,女主必是「受氣灰姑娘」,反派必靠下藥推進陰謀。經濟設定脫離現實——動輒「千億身家」「千萬消費」,道具粗糙到用掃碼槍冒充POS機。這類「精神辣條」式內容,雖短期刺激多巴胺,卻難掩內容空洞的本質。

面對海量同質化短劇,觀眾態度呈現兩極:吐槽派直批「垃圾短劇該判刑」,主動棄劇並譴責內容低智。

矛盾沉迷派則「明知降智卻停不下來」,將其視為情緒宣洩出口;而改良呼籲派強烈要求「尊重觀眾智商」,支持反套路創新,為人設和敘事注入真實感。

微短劇單集僅1-3分鐘,依賴「下藥」等強衝突實現「三秒高潮」,恰好迎合算法推薦機制。部分劇集7天完成拍攝,直接套用「總裁+誤會+反轉」萬能公式,導致創新匱乏。當套路成為流水線標配,行業陷入「模板化透支信任,精品化才能留存用戶」的惡性循環。

五千總裁被下藥的「荒誕宇宙」,實為短劇行業創新枯竭的紅色警報。當繞地球的巴掌戲成為行業墓志銘,唯有深耕人設、探索反套路敘事、融合社會價值,才能讓短劇從「流量快消品」蛻變為「內容耐用品」。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韓小娛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1118/2307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