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炎黃春秋》連發呼籲民主文章為何安然無恙?

2007.05.07

在北京出版的《炎黃春秋》月刊最近連續發表文章,不僅呼籲中共政府開放媒體監督,而且倡儀中共放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走民主社會主義的道路。這些文章的發表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有人說,《炎黃春秋》屢次觸及敏感話題卻沒受到懲處,可能是與中共在十七大推動政治改革的意圖相契合。但是,熟知中國政情的人士告訴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申鏵,《炎黃春秋》一貫言路開放,這些文章的發表應該不是政府的刻意行為。下面是申鏵的採訪報導。

《炎黃春秋》雜誌在今年的二月號上發表中國人民大學前副校長謝韜的文章《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大膽倡言放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改走北歐的民主社會主義道路。《炎黃春秋》三月號則刊登了吳敏的文章《沒有民主就沒有共產黨》;四月號又登載了中共前宣傳部長陸定一之子陸德的文章,說陸定一主張公眾和媒體對共產党進行監督。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謝韜的文章。

他認為,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思想已經走向「民主社會主義」,否定了他們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的暴力革命以及共產主義。此外,在和北歐國家實行的民主社會主義作了比較後,謝韜得出結論,只有民主憲政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執政黨貪污腐敗問題,只有民主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有媒體報導說,中共有一些官員對這篇文章大加聲討,認為「這是對中國國家政治以及意識形態領域最危險的攻擊」。

和這些文章的內容一樣受到外界關注的是,就是這樣觸及底線的《炎黃春秋》雜誌至今仍沒有遭到中宣部懲罰的跡象。和《炎黃春秋》一樣比較開放的雜誌,象《三聯生活周刊》和《百姓》最近都因為刊登回憶文革和唐山大地震以及揭露地方官員腐敗的文章而遭到整肅,主編換人,雜誌的編輯方針也被調整。那麼為什麼《炎黃春秋》能夠安然無恙呢?北京的獨立時事評論人士劉曉波說,其實《炎黃春秋》雜誌一貫都是言論開放,最近這幾篇文章沒有什麼特別:

「他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的時候發表過李銳的《給十六大的一封信》,主題就是談政治改革。李銳的所有文章比現在所有的這些文章都開放。」

劉曉波還說,中國的宣傳部門對《炎黃春秋》「手下留情」的一個原因就是《炎黃春秋》與中共黨內一些離退休高級幹部中的開明派有很密切的聯繫,包括李銳、胡績偉、杜潤生、閻明復等人。另外,據台灣的《中國時報》報導,該雜誌的社長杜導正曾經是中共現任主管意識形態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的老上級。因此,用劉曉波的話說,《炎黃春秋》所處的小環境使得它能夠保留言論開放的風格。

香港鳳凰衛視的評論員何亮亮也告訴本台,他認為《炎黃春秋》發表言論比較出格的文章應該不是政府刻意的行為:

「如果官方可以發表這樣的可以引導整個中國的輿論,更具有官方色彩的、更正統的、更主流的一些刊物 - 如中共中央的理論刊物《求是》、《學習時報》是中共中央黨校的刊物),如果發表在這兩個刊物上的話,就可以看成是官方的一種輿論乞求。」

因此,在何亮亮看來,幾篇文章言論大膽,並不意味著今年下半年即將召開的中共十七大會在政治改革上有大的作為:

「這說明十七大甚至是奧運會召開之前的、既然中共想在國內營造一個和諧社會,那他也希望在輿論上相對寬鬆一些,但這好像也不等於中共的十七大要施行一種大規模的、很深刻的政治變革。」

劉曉波也持類似的觀點。他認為,和五年前中共十六大召開前的言論環境比較起來,他覺得那時候比現在還要寬鬆。不過,劉曉波承認,近些年來,中共黨內確實出現了言論多元化的趨勢:

「1999 年李慎之那個「風雨蒼黃五十年」,他是屬於副部級的離休幹部,那個東西在某種程度上給黨內的改革派、這些離退休的人說話開了一個非常大的口子。後來這些左派敢說話是因為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時候。鄧力群他們向江澤民發難,連續發萬言書,現在的左派也挺敢說的。」

自由亞洲電台申鏵採訪報導。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0509/40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