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國際娛樂 > 正文

63年了 這部影片是開拍的時候

作者:

2007年7月20日暗殺希特勒未遂63周年紀念儀式在當年刺殺希特勒的勇士被處決的地方──柏林國防部大院舉行(Getty Images)

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Claus Schenk von Stauffenberg)

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Claus Schenk von Stauffenberg)

63年了,這部影片是開拍的時候

2007年7月20日暗殺希特勒未遂63周年紀念儀式在當年刺殺希特勒的勇士被處決的地方──柏林國防部大院舉行(Getty Images)

1944年7月20日,任柏林預備軍總長的具有貴族氣質的德國上校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試圖通過藏炸彈的公事包殺死希特勒,從而結束戰爭,拯救德國。他的計劃幾乎成功,但功虧一簣。


刺殺希特勒的英雄施陶芬貝格。


施陶芬貝格是德國反抗力量中惟一有機會接近藏身於「狼穴」內的希特勒的人。當年7月20日,施陶芬貝格親自把炸彈帶入了希特勒東德指揮部的會議室,但炸彈的定時爆炸沒能使希特勒喪命。參與這次行動的施陶芬貝格和另外三名高級軍官當天被捕,並立即在柏林班得勒大院被處決。第二年,納粹政權垮台,希特勒自殺。如今這裡是德國國防部所在地。

德國各界每年都在7月20日舉行紀念刺殺希特勒未遂活動。從八年前開始,增加了晚間新兵在國防部大院的宣誓儀式。

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們不斷的講述著納粹的種種罪行,但刺殺希特勒的英雄們卻沒有廣為人知。

7月18日,新片《刺殺希特勒》在柏林開拍,這部影片是根據施陶芬貝格等的真實事件改編的。

聯藝公司的CEO華格納說:《刺殺希特勒》是一部扣人心弦的驚險片,能把觀眾「鎖」在他們的座位上,同時它也提醒這個世界即使在納粹的高層軍官中也有真正反抗納粹的人。我們一讀這部電影的劇本,就知道它是我們一定要拍的片子。

在63年後的今天,中共即將瓦解的時刻,決定開拍這部電影的想法決不是偶然的。這是時代的需要。◇
-------------------------------------------------------------------------

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Claus Schenk von Stauffenberg)來自德國南部一支天主教貴族家族,其家族淵源可以追溯到13世紀。施陶芬貝格於1907年11月15日出生在一座小城葉廷根,施陶芬貝格家族世居於此。一戰爆發時,他剛滿七歲,一方面他為德國軍隊在戰場上的勝利歡呼,並且寫下詩歌頌揚德國精神;另一方面他也見到自己的母親為在戰場上的親人擔憂的神情。經歷了貴族家庭的奢華生活和德國戰敗後的衰敗,施陶芬貝格感慨萬千,"我的德國不能這樣沉淪下去,總有一天她一定會重新強大的。」

  與當時大多數貴族子弟一樣,施陶芬貝格選擇了從軍振興家族和國家的道路。1926年他加入了具有悠久傳統的第17騎士兵團(斑貝格)。他的軍官生涯開始於德勒斯登的步兵學校,在學校里他通常是模範學生。年輕稚嫩的面容並不能掩蓋施陶芬貝格的才華,1929年他以最優的成績從軍校畢業返回位於斑貝格的兵團,並在1930年被擢升為少尉。

  希特勒1933年上台之後,年輕的施陶芬貝格也被納粹所宣揚的國家社會主義和希特勒的"個人魅力」感染,面對虛弱的魏瑪共和國和混亂不堪的德國社會,他和當時的大部分人一樣,傾心於納粹熱血沸騰的綱領和口號。1936年施陶芬貝格全家遷往柏林,在柏林軍事學院接受了進一步的培訓(1936- 1938),1939年他被從第6裝甲旅調至總參謀部。

  希特勒的節節勝利讓很多高級軍官似乎已經聞到了"德國統一世界」的味道,而民間的一些反對希特勒的活動儘管有些聲勢,畢竟還不能直接觸及"元首」。直到希特勒將槍口掉向之前曾經簽訂德俄互不侵犯條約的蘇聯俄羅斯戰場的寒冬和殘酷的戰爭事實才說服了施陶芬貝格和其他將領,"傻子指揮戰爭,希勒特在濫用軍隊」。帝國軍隊在占領區肆意屠殺當地居民和猶太人也加深了這些將領對於希特勒的懷疑。

  1943年初,施陶芬貝格被派往北非突尼西亞,英軍的一次低空轟炸讓他失去了左眼和右手,左手也只剩下三個手指。在被送回德國療養的過程中施陶芬貝格的"倒希」的信念愈發堅強,這段時間內他與柏林的"反抗力量」頻頻接觸。"反抗力量」中既包括德軍高級軍官也有政府官員、民間分子等。但是施陶芬貝格還希望首先得贏得戰爭,然後在凱旋之際,再清除家裡的瘟疫希特勒。

  1943年夏季,傷愈出院後,他向奧爾布里希特提出申 請,要求重新服役,以便去完成「神聖的使命」。於是,史陶芬貝格來到密謀集團的 「大本營」——柏林國內駐防軍總司令部任職。由奧爾布里希特(國內駐防軍副總司令)推薦,不久被提升為 上校,任國內駐防軍總司令部參謀長。

  "反抗力量」一直在籌計各種暗示計劃劃,但一次次的暗殺計劃都被挫敗。1944年6月6日盟軍諾曼第登陸,開始了對納粹德國的反攻,德軍將領普遍意識到戰爭的失敗已無法挽回,但希特勒仍然在做著決一死戰的準備。施陶芬貝格和反抗力量認識到,除掉希特勒是唯一可以和與盟軍進行和平談判的條件。

  在1944年7月1日,因為他的才華和工作業績,施陶芬貝格被提拔為德國預備軍總長,因此獲得了直接向希特勒匯報工作的機會。在幾次刺殺行動都沒有取得成功之後,施陶芬貝格意識到,這時最理想的刺客人選便是他本人。

  在"服從是軍人的天職」的普魯士思想的薰陶下,施陶芬貝格卻毅然選擇了對惡魔元首的"背叛」。

責任編輯: 李岩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0722/49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