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移民留學 > 正文

世界不願再養懶人 各國紛紛出對策

「他們只想著衝浪和曬太陽」

吉雅剛過30歲,是記者在蘇格蘭認識了快3年的一個單身媽媽,帶著一個2歲多的女孩。

吉雅說,她大學畢業後曾經在一家公司做過前台接待,幹了3個月就覺得沒意思,索性辭職回家。她住在一套由政府提供的兩居室公寓裡,不用負擔水電等開銷,另外每月還有700多英鎊的失業救濟金可拿。當地就業機會中心每隔三四天就會打電話向吉雅推薦新的工作,勸她就業,可她總是說:「我對這份工作沒有太大興趣,能幫我物色更適合的工作嗎?」

記者還認識一個叫彼得的中年男子,他在倫敦開過計程車,去年以「開車時常常精神緊張」為由向當地政府申請病休補助。在彼得拿到病休補助後,大家卻看到他開著新買的全新跑車到處閒逛。熟悉他的朋友說:「彼得根本就沒有病,他就是不想再工作啦。」

位於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失業率只有4%,但在沿海城市,失業率大大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澳大利亞政府官員也意識到沿海地區「懶人」在增多,說不少居民「只想著衝浪和在海灘上曬太陽」。澳大利亞政府打算採取嚴厲措施,延長領取失業救濟金的最低工作年限。

「別用我們的血汗錢養懶漢」

「懶人」增多,帶來很多新的社會問題。像吉雅和彼得這樣寧願待在家裡領失業救濟也不願工作的英國人,被當地人稱為「新時代懶人」群體。

英國在歐洲屬於經濟強國,但一直都是勞動力短缺的國家,「懶人」增多讓英國社會有了不少新麻煩。為支付救濟金,政府需要靠徵稅等手段來籌措更多的基金。如今英國最高的收入所得稅率已經調到45%,有些人開始心理不平衡。英國各個行業經常會舉行罷工遊行,而不論哪個行業都會在口號中加上一句:「不要拿我們的血汗錢去養懶漢!」此外,不少英國「懶人」並不是本分的窮人,他們不會天天坐在家裡等著領救濟。英國廣播公司有一個名叫「犯罪觀察」的節目,拍攝了一些靠救濟金過日子的人,他們經常整晚泡在酒吧里,酒醉後又在街頭滋事。節目還揭露了一些人會利用假結婚和假離婚的手段,一邊獲得不法收入,一邊向政府進一步申請家庭補助。

「懶人」增多,讓很多人開始反思,並尋找解決的對策。英國萊斯特大學社會系教授弗蘭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高福利讓一些人好吃懶做,另一個原因就是成本低廉的外來移民多了。和上世紀英國經濟蕭條時期的情景不同,如今許多在英國領失業救濟的人都是青壯年男女,在這些人看來,每天朝九晚五地為一份工作奔波,不僅稅後收入和領失業救濟差別不大,而且還要承擔工作壓力,一年也不過只有20多天的休假時間,遠不如現在這樣自由自在。因此,雖然就業中心會向他們推薦銀行收銀員、商場售貨員或是酒店服務生等工作,但往往會被他們以「工作不適合個人性格」等理由拒絕,這些工作也只好讓那些會說英語的外來移民頂替。按照英國的法律,只要失業者沒有直接表示不願意工作,政府就得一直每月為他們發放救濟金以及安排住宿。

加拿大治「懶人」有對策

儘管和很多富國一樣,加拿大國內也有一些「懶漢」,其中不少還是專業人才,但由於制度的限制,在加拿大想當個「懶人」並不容易。

在加拿大,失業保險已被更名為「就業保險」,要領到它,得符合許多條件。首先,在最近的52周內必須完成法定工作小時數,有的省規定910小時,有的省要求450小時,並要連續7個工作日未獲得任何工作收入後,才有資格申請就業保險金,所以某些國家常見的「畢業生懶漢」在加拿大基本絕跡;其次,失業者必須從每周收入中被代扣一定數額入就業保險基金;第三,有正當失業理由,如公司裁員、隨親人搬家等,還要有說服力的書面證明,如果誰是主動辭職或因犯了錯被除名,將同樣得不到就業保險金。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環球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1007/58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