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請問發改委:物價上漲不是通貨膨脹是什麼?

 

針對我國價格總水平出現明顯上漲,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上漲5.6%等問題,發展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回答公眾質疑,稱發改委認為目前物價上漲不是全面通貨膨脹前兆,只是結構性上漲。前7月食品價格上漲8.6%,是導致今年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受此影響,全國居民每人每月增加食品支出12元左右,大多數居民家庭可以承受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

2007年以來,令人緊張不安的漲價消息從未間斷地刺激著公眾的神經,一場大範圍的物價,尤其是民生物價上漲席捲全國,速度驚人。除了房價大幅上漲外,涉及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豬肉、食用油等商品價格也在加快上漲,煤、電、汽、水等幾乎所有消費品都在上漲,通貨膨脹對民生空間的嚴重擠壓和威脅使百姓叫苦不疊,越來越多的家庭淪為貧困或陷入對貧困的恐懼中。

到目前,通貨膨脹預警已高懸數月,通貨膨脹狀況在國家統計局連續公布的數據中已經得到確認。統計數字顯示,作為通貨膨脹重要指標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已連續29個月走高,6月份CPI漲幅達4.4%,7月份CPI漲幅達5.6%。這是繼1989年、1993年之後,我國再一次面對通貨膨脹的挑戰。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出現過這種危機,1988年6月間推出激進的價格改革後,物價急劇上漲,一夜之間大米價格從0.15元漲到0.8元,8月間全國範圍內出現銀行擠兌風潮和商店搶購風潮,年通貨膨脹率達到18.5%。面對突如其來的通貨膨脹,政府對投資和貨幣供應進行了急剎車,並進行嚴厲的「治理整頓」。結果是,幾千個建設項目一起下馬,夭折為「半拉子工程」。1989年前後全國僅民營企業(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就破產關閉了13萬家,占原總數22萬家的60%。

1992年繼鄧小平南巡之後,經濟再獲機遇快速增長。股票熱、房地產熱,創造了諸多百萬富翁、千萬富翁的暴富奇蹟。由於大量資金集中於沿海地區的房地產市場,貨幣超量投放,信貸規模一再突破計劃,使金融業陷入無序狀態。在高漲的投資需求下,財政赤字和貨幣供應超常增長,導致第二次通貨膨脹的全面爆發。鑑於前一次急剎車的教訓,當局採用控制銀行利率和貨幣政策的辦法使經濟「軟著陸」。世界罕見的銀行存款高利率和高息保值儲蓄有效回籠了資金,抑制住了股市投機和通脹,但也使經濟發展迅速放緩。結局是,海南房地產泡沫破滅,施工中的無數樓宇變成了「爛尾樓」,銀行損失了數百億。大批國有企業停產,職工「下崗」。股市進入長達數年的「熊市」,股民倍受「套牢」的煎熬。

此後為了促進消費,激活經濟,央行將存款利率從10%以上一路狠調到2%左右,但是伴隨著中國權力的全面資本化,教育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變,老百姓開始存錢防老、存錢防病、存錢供孩子上學,因此儘管利率已跌到世界最低水平,消費增長仍然不足。

為了擴大內需,政府推行住房的市場化,並數次增加公務員的收入。同時,高額貿易順差使人民幣增值,導致國際熱錢的擁入。大量房貸的發放,增加了貨幣的供應,刺激了房地產和連帶的建材、鋼鐵、運輸等相關產業的迅猛發展,使固定資產投資的大規模增長並處於多年的過熱狀態。

對於第三次通脹危機,經濟學家郎咸平指出:「糧油等牽涉基本民生的支出通脹的深層原因,乃是內地腐敗勢力的大量存在。腐敗勢力為牟求私利而不擇手段用公幣投資,導致經濟畸形過熱,使國家經濟出現結構性危機,最終令全體人民不得不每吃一餐都要多付百分之十幾的支出來為腐敗埋單。」

為了抑制通貨膨脹的加劇態勢,央行在5月份同時使用了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利率和擴大匯率浮動空間這種前所未有的「三箭齊發」措施,後又打出了一套「7.20加息+8.15減稅」的組合拳(加息0.27%,利息稅由20%降到了5%)。央行在使用貨幣政策方面顯然已是黔驢技窮。

目前的儲蓄存款利息率遠遠低於通貨膨脹速度,即使7.20加息後,存款利息仍是負值。負利率勢必加速銀行儲蓄流向樓市、股市。如此的資金流向將繼續使房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漲,而在過去幾個月里,許多城市的房價正是這種情形。其實,政府應該在社會保障制度遠未完善健全、醫療教育等體制改革偏離公眾方向等病灶上下藥動手術。

儘管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也對物價問題親自過問,幾度上街臨市問價,寬慰民心。國家發改委也發出通知,一方面要求各地政府不得干預物價,另一方面要求市場主體不能價格壟斷、聯合提價。然而,面對歇斯底里的經濟和社會走勢,政府顯然已無計可施,所能動用的政策手段越來越少。


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師陶冬認為,中國此次的通貨膨脹已經開始失控。2006年6月,中國通脹為1.5%,而一年後上升至5.6%。食品漲價是拉升通脹的最大動力。在一年中通貨膨脹中的70%來自食品。這個趨勢不僅會繼續下去,而且會進一步惡化。陶冬估計,CPI通脹會在明年年中達到6.5%,如果氣候不作美或石油、材料進一步漲價,甚至可能衝上8%。

在物價上漲已經影響到民眾生活的情況下,政府應該怎麼做?普通居民又該如何應對?物價上漲最大的考驗在於,社會保障體制和收入分配改革是否跟得上去。

  對於普通家庭而言,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是無力無助的,在收入不能大幅增加的情況下,最盲目的選擇是投資房地產和股票,用投資領域的收益來保障生活水準不下降,因此摟市股市還會處於瘋狂狀態。

----------------------------------

 作者蔡慎坤:現居北京。 曾先後在政府、高校、媒體、金融機構謀事供職。著有《海南十年反思》《誰來拯救中國股市》《股民辭典》等書。

責任編輯: 鄭浩中  來源:蔡慎坤博客專欄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1121/64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