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網友:看到美國窮人的日子 我完全崩潰了

美國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富裕國家之一,但這裡也不乏沿街乞討者和無家可歸者,還有一些住破舊房屋的窮人。美國通常把窮人稱為「低收入者」,而各州對「低收入」的定義有所不同。在記者暫住的密蘇里州,月收入少於下列標準的就算是窮人了:單身家庭1064美元;2人家庭1427美元;3人家庭1789美元……每增加一個家庭成員,這個數字增加363美元左右。  

美國的貧民區一角,不過好多窮人還是有自己的汽車


  吃和穿:餓不死凍不著 

  美國人口普查報告顯示,超過10%的美國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對於窮人來說,首先要解決的自然是溫飽問題。符合低收入標準的美國公民或永久居民(持綠卡者),可以向政府申請食品券(FoodStamps)。人口不同的家庭每月可獲得的食品券最高金額如下:1人家庭155美元,2人家庭284美元,3人家庭408美元,4人家庭518美元,5人家庭615美元,6人家庭738美元,7人家庭816美元,8人家庭932美元。8人以上家庭每增加一個成員,可多領117美元。這種食品券就像一張不可透支的銀行卡,政府每月把錢打入卡里,持卡者只能在商店購買麵包、水果、蔬菜、肉類、魚類、奶類等食品,而不能用於菸酒等其他生活用品的消費。 

  記者認識的一位中國朋友,移民到美國之初,日子過得相當艱難。她自己一時沒找著工作,先生生病失業在家,一家3口頓時成了無收入家庭。「政府和社區很關心我們,寄來了很多信件,教我們如何申請各種各樣的補助,生怕我們餓死!」後來他們每月領到了上千美元的救濟金和300美元左右的食品券,渡過了難關。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統計,申請食品券的美國人平均每餐有1.05美元的補助。1美元在麥當勞只能買到一個最便宜的漢堡包,如果沒有其他收入來源,僅靠食品券是肯定吃不飽的。不過,美國的非政府組織(NGO)比較發達,他們也會為窮人提供幫助。 

  哥倫比亞市有一個專門為窮人提供免費食品的民間組織——「食物銀行(FoodBank)」,設有145個以教會為依託的點,便於窮人就近領取食品。記者特地到市內的一個點觀察,許多窮人開著汽車來,憑著一張寫著戶主姓名、社會安全號、家庭人口數等信息的紅色卡片,進來挑選食品。貨架上擺放著麵包、麥片、炸薯片、葵花籽、餅乾、甜點等乾貨,冷藏櫃裡還有水果、蔬菜、玉米等,看上去像個小超市。除麵包外的其他食品都按家庭人口限量供應,每個家庭每月只能領取一次。麵包則可以無限量領取。有了隨時可取的麵包,至少可以保證餓不死人了。 

麵包可以隨時、無限量免費供應


  這些免費食品是哪兒來的呢?工作人員蘭迪告訴我,大部分是食品店或生產廠家捐獻的,也有個人送來的。那些即將過期的蔬菜、水果,在超市不好賣了,老闆就會主動打電話給食物銀行,讓他們開車來拉走。蘭迪說:「這些食品在這裡一般只能存放一兩天,如果沒有被拿完,過了有效期我們就會扔掉,或給農場餵牲口用。」 



  據密蘇里中心食物銀行提供的資料,去年他們共向窮人發放2000多萬磅的各類食品,價值3000多萬美元,每月受惠者多達8萬人。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向慈善機構捐贈錢或食品的企業和個人,可獲得部分免稅的優惠。這也是政府鼓勵企業和個人資助窮人的政策之一。 

  怎樣才能申請到那張免費領取食物的紅色卡片呢?蘭迪遞給我一張空白的「家庭狀況表」,上面列有姓名、地址、電話、社會安全號、種族、家庭人數、工作狀態(全職、兼職、失業、退休)、月收入、是否有政府食品券等項目。低收入者只要來這裡如實填寫這份表格,就可以當場得到領取食品的卡片。申請人是否需要出具收入證明?蘭迪說不需要,完全靠個人自覺。 

  由於沒有嚴格的審查制度,難免有人冒領食品。據說,曾經有位來自某國的訪問學者也來食物銀行領取免費食品,後來信息反饋到邀請他的大學,這位貪小便宜的學者不得不提前回國。 

  「但是,對於真正的飢餓者,不管他在美國的身份是否合法,都可以來這裡領取食品。」蘭迪說,即便是偷渡客,他們也不會向移民局報告,「因為我們的最低目標是保證這個地方沒有人餓死」。 


  記者注意到,在這個食品供應點外面,有一個放著舊衣服的筐子,一位黑人老太太正在裡面翻揀衣服,然後把挑好的衣服放在自己的藍色小汽車裡。蘭迪說,人們把舊衣服捐獻到這裡,集中到一起,誰需要都可以隨便拿。 

  
  避難所:無家可歸者的「家」 

  「衣食」解決了,接下來是「住行」。據報導,46%的美國窮人家庭擁有自己的房屋,75%的美國窮人家庭擁有一輛汽車。相當多的美國窮人沒有自己的房產,甚至有人無家可歸。 

  為此,美國政府花巨資為這部分人提供廉租房。低收入者均可提出申請,一旦獲准,不僅房租大大低於市價,而且只需繳納不超過家庭收入30%的租金,差額部分可憑住房券向政府兌取現金。在紐約的黃金地段有座叫「孔子大樓」的公寓,就是當地政府為低收入的華人提供的廉租房。 

  有些窮人覺得租住在公寓樓不舒服,如果想自己買房子,也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種購房優惠,比如可申請抵押信貸證書,10年內享受個人所得稅的抵免。根據4年前布希總統簽署的補助無房戶買房的法案,凡有能力支付月供款、但無力支付首付款的美國家庭,均可申請低收入家庭特別資助,政府將為他們交首付款和辦理房屋過戶手續的有關費用。廉租房的申請往往需要一個過程,「排隊」是免不了的,不可能「立等可住」。 

  那些因自然災害等原因突然失去家園,或因其他原因無力支付房租的人怎麼辦呢?這時非政府組織又開始起作用了。 


  記者曾經採訪過當地一家由基督教組織「救世軍(SalvationArmy)」籌辦的「避難所」。這是一座兩層的樓房,共有61個床位,無家可歸者可以申請到這裡來免費吃住。這裡有家庭間(兩張並排的上下床、獨立衛生間),有男人間(16張床位、共用衛生間)和女人間(12張床位、共用衛生間),食堂、電視圖書室、健身房、教室、電腦室、洗衣房、兒童遊樂場一應俱全。 

 



  避難所負責人詹姆斯介紹說,這裡常常客滿。住在這裡的人,短的一兩天,長的達兩年之久。有人剛來的時候一無所有,避難所還為其提供衣服和洗漱用品。住在這裡的人必須遵守相關規定,不准吸毒、喝酒,晚上10點半熄燈,早上6點半起床,白天必須出去找工作或接受社區的免費職業技能培訓。找到工作之後,收入的10%用於交房租,65%由避難所代為保管,攢夠了2500美元,就可以離開避難所到社會上租房子獨立生活了。 

採訪沿街乞討者


  避難所也為社會上的人提供免費午餐,任何人只要簽個名就行。詹姆斯邀請我一起到食堂用午餐,我是最後一個簽名的,在我之前有31個「蹭飯」的人。午餐很簡單,一塊夾著奶酪的麵包,一勺拌醬的豆子,一勺蔬菜沙拉,還有一杯牛奶。詹姆斯說,來這裡吃免費午餐的基本都是些老面孔。 

  在紐約和密蘇里州,我都見過有人睡在路邊或廢棄的車廂里。既然有「避難所」,為何還會有墮胎落街頭呢?詹姆斯說,這些人多半是酒鬼或吸毒者,他們找不到工作,也不願意受約束,就喜歡流浪,誰也幫不了他們。 

  詹姆斯告訴記者,這個避難所每年耗資50萬美元左右。這麼多錢從哪兒募集而來?他說,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分別撥款3.5萬美元和7000美元,大部分靠企業和個人捐款。曾經有個老人捐贈的遺產就超過100萬美元。 

  窮人反而不擔心生病 

  在美國,看病非常昂貴,住院一天的費用約等於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月的收入。但是,對於窮人來說,反而不用太擔心,因為他們可以向政府申請免費的醫療保險。即便沒有醫療保險,有病也儘管上醫院看,醫院會先看病後再寄帳單,即便交不起高額的醫療費,還可以和醫院討價還價或申請緩交。 

  記者在美國看過幾次小病,儘管我買了醫療保險,但每次自己還得再掏上百美元。付帳時我聲明自己是低收入者,醫院一般會給我按七折或八折結算。我問收款員,如果有人確實付不起帳怎麼辦,她說可以「分期付款」,每個月付50美元以上就行,付完為止。她還告訴記者,真正拖欠醫療費的往往並不是窮人,而是那些中低收入者,因為窮人的醫療費由政府埋單了。 

  通過富人的繳稅,美國窮人有機會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所以他們一般沒有強烈的生存壓力,沒有強烈的反社會尤其是仇富情緒。當然,美國也經常發生一些反社會的暴力事件,但基本上是零星的、局部的。把貧富差距控制在一個適度的範圍,窮人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才會有根本保障。 

富人區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大陸BBS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1125/64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