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易憲容叫板政府 質疑「結構性上漲」

 

中共政府近來一直強調「防止物價由結構性增長轉變為明顯的通貨膨脹」。然而經濟學者易憲容4日發表文章,對中國物價是否是「結構性上漲」表示「質疑」,他稱濫用「結構性」概念,容易掩蓋當前中國經濟面對的困難與問題,也容易誤導經濟政策。

 

  目前,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在北京舉行。外界普遍認為,此次經濟工作會議的重點,是強調「兩防」,即「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防止物價由結構性增長轉變為明顯的通貨膨脹」。

  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易憲容一人這麼認為,中稅協常務理事張培森4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成果發布會暨2008年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上就已表示,現在通貨膨脹已經比較嚴重了。他說,第四季度和明年年初,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的局面還不會有所減弱。「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還有商業消費活動,再就是物價當前居高不下。我認為不僅是結構性的問題,現在可以說是比較明顯的通貨膨脹。因此,今年防止通貨膨脹仍然是一個很重要的任務」。

  《上海金融報》報導,易憲容在文章中強調,中央明確地把反對通貨膨脹作為未來經濟工作的重心,這是一個重大的轉向,也是中央對當前經濟形勢的清醒判斷。但政府部門對「結構性」概念的使用,有不少值得討論的地方。

  易憲容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與制度室主任,曾因大膽預測上海房價跌50%、北京房價跌30%,而被眾人所熟知。

  文章指出,「目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已經接連幾個月上漲,到了6%以上。按照這樣的一個上漲幅度,國內物價上漲已經是很高了。但是,有人製造了一個物價的『結構性上漲』概念,認為目前國內物價上漲儘管很高,但是主要是由於食品價格上漲導致的物價的『結構性上漲』。而且在這些人看來,如果以核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來看,國內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並不高,它基本上是保持在一個比較低的增長水平上。因此,中國並沒有出現通貨膨脹,也不需要出台應對通貨膨脹的政策。但這種解釋不僅差強人意,而且是與現實的經濟生活相違背的。」

  數字顯示,10月份中國CPI漲幅達到百分之六點五,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7.6%,貢獻CPI為五個多百分點,豬肉價格甚至上漲55%。有關部門解釋說,這種物價上漲是「結構性」,而不是全面性的。

  但易憲容強調,實際上一個事件出現了「結構性」的問題,必然導致這個事件的嚴重後果。如果結構出現了問題,那麼整個事件及事物也必然發生巨大的變化,甚至於結構性問題會導致事件或事物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這個意義上說,當前中國的經濟生活存在的風險,並非是事件本身出現什麼問題,而是我們沒有認識到這些問題存在,並且,用一些新概念及新名詞來掩飾實際的情況。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1205/65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