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保持大陸物價穩定難度很大 高層已經失去信心

去年中國大陸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2006年上漲4.8%。對此,中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人25日表示,在國際市場價格上漲、中國企業經營成本上升,以及國內投資成長過快、信用貸款投放過多、外貿順差過大等問題尚未完全解決的情況下,保持大陸物價穩定的難度很大。

  發改委的上述表態或許說明,高層對控制物價上漲缺乏信心。中共政府此前發布一大批價格管制規定,以抑制通貨膨脹。但這些規定帶著老式中央計劃的意味,實際效果並不明顯。

  根據發改委網站消息,這名負責人說,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今年要將防止經濟成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物價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當作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他表示,要控制中國整體物價水平上漲過快,必須從供需兩方面採取措施,包括加強、改善宏觀調控;大力扶持農業生產;努力保障市場供應;穩定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啟動臨時物價干預措施;加強物價行政執法,以及妥善安排低收入戶的生活。

  這名負責人說,今年要防止中國大陸出現明顯通貨膨脹既有有利條件,也有不利因素。有利條件包括:中共中央、中共國務院高度重視這個問題;中共實施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果將進一步顯現;中國的物質基礎雄厚;中國各項政策措施進一步落實,以及中國物價不合理上漲的情況將減少。

  至於不利因素包括: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仍在上漲;國內需求旺盛;中國企業生產成本增加;個別商品供需矛盾的緩解需要經過一個過程,以及去年中國大陸的物價上漲主要在下半年,對今年的滯後影響達3.5%個百分點。

******************************

華爾街日報 中共政府穩定物價任務艱巨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周五稱,中共政府在穩定物價方面任務艱巨,但將在2008年繼續加強宏觀調控應對通貨膨脹。

  發改委網站周五發布的公告指出,中國所面臨的通貨膨脹壓力主要來自國內糧食和其他商品供應的短缺以及全球油價的大幅上漲。

  中國周四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12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上升6.5% ,2007年全年升幅為4.8%,創出1996年上升8.3%以來的最高年度升幅。

  發改委表示,在部分價格顯著上漲的情況消失前,將繼續進行價格行政干預,控制各種商品的價格,其中包括凍結成品油、天然氣和電力的價格。

  分析師認為,在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周二為防止美國經濟陷入衰退而緊急減息75個基點之後,中國在收緊貨幣政策上面臨的難度增加。

  不過發改委此份公告談到,為應對通貨膨脹,中國今年將繼續實施從緊貨幣政策,並努力減緩貿易順差的增長。這表明儘管Fed減息,但中國的政策方向沒有發生改變。

  但是,中國的貨幣政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經濟學家王濤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國內經濟中持續的通貨膨脹壓力及過剩流動性要求政府採取從緊的貨幣政策,但在全球利率水平不斷下降的情況下,加息越多就會吸引更多的資金流入國內市場,從而將削弱緊縮政策應有的效果。

  中國國家統計局(National Statistics Bureau)局長謝伏瞻周四表示,中國的內部經濟問題將是政策制定者作出決策前首先考慮的因素。

  發改委指出,由於中國經濟仍面臨過熱風險,中共政府還將繼續抑制固定資產投資的過快增長,並嚴格控制貨幣和信貸供應。

  公告稱,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國內市場流動性過剩以及貿易順差規模過大都是引發通貨膨脹的因素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128/72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