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上海4S店一元叫賣無人問津 行業洗牌山雨欲來

當潮水退去的時候,你才會發現是誰在裸泳!巴菲特的經典名言在汽車市場開始應驗。汽車市場的寒潮剛剛到來,但是一些抵抗力差的「裸泳者」已經迫不及待浮出水面。

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的網站上,昨天,上海汽車工業滬東銷售有限公司(下稱「滬東銷售」)50%股權「1元底價拍賣」的信息懸掛了20天之久仍然無人問津。

滬東銷售樣本

滬東銷售,作為上汽銷售旗下資格最老的汽車銷售公司成立於1995年,由上海大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下稱「大眾銷售」)與上海物資集團汽車貿易有限公司(下稱「物資汽貿」)共同組建,是上海大眾首批特許4S經銷商{4S指:整車銷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後服務 (Service)、信息反饋(Survey)}。

滬東銷售這部分股權原屬於上海汽車工業銷售有限公司(下稱「上汽銷售」),掛牌日期從2008年10月14日至2008年11月11日。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舉牌願意購買這家企業。」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產權交易部胡繼雯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如果到截止日期還無人舉牌,拍賣將按照流拍處理,股權轉讓方可以變更拍賣條件繼續掛牌銷售,或者停止股權的轉讓。

就是這樣一個「老牌」經銷商,在車市日漸低迷的10月份遭遇了資不抵債而無奈掛牌出售的命運。

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示的信息中,該公司目前擁有資產4714.29萬元,而負債為4758.42萬元。「高額負債也讓很多人在考慮購買時要掂量一下。」 本次掛牌交易的受託機構----上海產權集團有限公司的王毓敏告訴記者,目前通過1元價格來處置資不抵債的項目很多,而滬東銷售應該是其中較為典型的一家。

作為一家成立13年之久的汽車經銷企業,目前車市不景氣的狀況,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上汽銷售負責處置股權轉讓事宜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汽車銷售量大幅萎縮,而作為經銷商,在場地租賃、銀行貸款、員工工資等方面還需要投入大量現金,「空轉的成本非常高。」

事實上,作為上世紀90年代成立的一批汽車經銷企業,包括上海汽車工業滬西銷售有限公司、上海汽車工業滬南銷售有限公司等汽車經銷商,都屬於原先的老物資系統,各家經銷商也紛紛走向國有股權轉讓之路。

以滬東銷售為例,在2000年8月,經一系列股權轉換後,物資汽貿被合併入百聯集團,成為上海百聯汽車服務貿易有限公司(下稱「百聯汽貿」)。而經過業務重組後,大眾銷售的相關業務全部合併到了上汽銷售中來。由於集團戰略布局的原因,從2004年開始,整個上汽銷售開始進行業務轉型,將業務重點從銷售向汽車物流和汽車服務轉型。

經銷商集體過冬

目前車市的低迷狀態,導致上汽銷售不願再為其下屬合資公司「輸血」。「一元錢底價拍賣是一個信號。經銷商洗牌、重組開始露頭,這種現象會越來越多,成為全行業普遍的問題。」汽車分析師鍾師對記者表示。

由於國內信貸市場受到緊縮政策的影響,導致了各種壓力開始在半年之前慢慢向經銷商堆積起來,在過去的9月份可謂集中爆發。「大規模的倒閉應該發生在2009 年,現在還有很多經銷商有一定的資金實力,但是到了2009年就很難撐下去。」廈門國貿汽車董事總經理黃勁松告訴記者,其身邊幾乎每周都有兩三個店關門,在他的記憶中,經銷商倒閉的速度從來沒有這麼快過。

終端銷售的持續萎靡使得經銷商洗牌的速度加快。在整個10月,除了北京的上牌情況較好外,其他省市的上牌量在逐步萎縮,其中上海競標車牌的人數從今年7月的16783個降至9月的11002個,大幅縮水三分之一。而需求不足導致壓力逐漸從廠家往經銷商處轉移。

無錫商業大廈集團東方汽車總經理李蘇告訴記者,中小經銷商普遍與車企的談判能力不強,在艱難時刻車企很自然地將庫存壓力轉嫁到經銷商頭上,在銷路不暢的情況下,庫存增加對資金鍊形成嚴峻考驗,「實力不強的經銷商自然就死掉了」。

廣東物資集團汽貿公司副總經理李粵介紹,不少經銷商在今年4、5月就開始感覺吃力,與此同時,廣州市一些強勢的汽車4S店股東也開始撤資,而以往轉租轉售、更換品牌多發生在一些盈利狀況不好的弱勢品牌上。

「一些我們都很看好的日系品牌、其他合資品牌4S店也有賣掉。」李粵認為,利潤達不到預期和資金鍊緊張是這些4S店被出售的主要原因。

據媒體報導,廣州第三季度汽車上牌量出現整體大幅下降,月均上牌量比去年同期下滑20%以上。數據顯示,9月廣州總上牌量為9483輛,同比下降為22.14%。1~9月上牌量出現負成長,為86362輛,比去年同期下降0.28%。

創下「當年投資,當年回收成本,當年實現盈利」壯舉的廣州豐田經銷商也在今年感到不適。除了告別溢價,開始降價銷售外,來店量和成交量也開始下滑。廣州一家豐田店銷售經理告訴記者:「我們店還是盈利的,但日子比去年差多了。」

武漢汽車的洗牌在2007年開始顯現。包括沃爾沃、奔馳、奇瑞、東風悅達起亞、三菱等品牌在內的4S店投資人紛紛售出股份,轉向其他品牌甚或其他領域,告別汽車銷售。一家4S店總經理聲稱:「建店3年從未實現盈利。」

各顯神通渡難關

與上汽銷售情況不同,更多的經銷商難以有如此巨大的迴旋空間,因此紛紛尋找其他脫困方式。

「我們現在爭取在汽車服務方面多賺一些錢。」黃勁松表示,作為一家年銷售額20億元的企業,這段時間50%的獲益已經來自於保養、維修等服務,而不是單純的汽車銷售。「零售業務,由於目前價格戰非常厲害,因此經銷商都是虧錢在賣,都在消耗前些年積攢下來的老本,這種情況是維持不了多久的。」黃勁松認為,對於汽車經銷商來說,在未來一年內的大範圍行業洗牌已經是毫無疑問的事情了。

許多經銷商紛紛對記者表示,大眾、本田、豐田等經銷商的日子相對好過,而那些降價也賣不出去的自主品牌廠家的日子則難過。由於自主品牌汽車經銷商車價、售後零部件售價低,銷量與保有量不高,導致自主品牌4S店的轉售與品牌更換更為頻繁。

據了解,武漢地區原有4家奇瑞汽車4S店,至今年卻僅存一家4S店,其餘3家分別轉投東風本田或其他品牌。而僅存的一家為奇瑞直營店,由廠家直接投資並派人管理。武漢僅存的一家一汽轎車店於去年完成交易,轉手他人。武漢江淮賓悅4S店一位工作人員說:「一個月賣不了幾輛車,日子過得很艱難。」

「經銷商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汽車產業專家賈新光用了一句著名的古文來形容經銷商的境遇。賈新光表示,市場好時,經銷商是最後嘗到甜頭的;市場差時,經銷商卻最早受到影響,「經銷商的風險沒人承擔」。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1104/109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