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梁振英版 「我爸是李剛」 遭港人狂轟



據報導,就在政府各部門忙於拯救逾百傷者的緊急時刻,中聯辦副主任李剛帶著一班隨從跑到接受眾多傷者的香港瑪麗醫院,高姿態現身傳媒鏡頭前稱要探望傷者,而已在醫院詢問傷者情況的特首梁振英聞訊,更恍如見到皇上駕到般,慌忙迎上去並伴隨左右,甘願做起副官角色陪同一旁。李剛的出現令港人質疑其趁慘案博好感,令原本傷痛的港人再添新痛。


有立法會議員更質疑李剛以「太上皇」姿態,高調插手香港內部事務,對救人毫無幫助之餘,更加會破壞一國兩制。也有學者表示,以中共一向借喪事來顯出其對人民皇恩浩蕩的作風,此次慘案他們絕對不錯過。

直至目前為止,在以往香港發生嚴重天災人禍,中聯辦從沒派出官員即日到醫院探望傷者,不少網民事後質疑李剛除了有借海難「占便宜」之嫌外,也質疑梁振英是否默許中聯辦介入香港內部事務,而梁昨在記者會上強調,今次是李剛主動提出慰問傷者,他本人則與政府高層官員到場。至於李剛在救援初期如此高調到醫院,惹外界質疑西環干涉本港事務,梁則沒有正面回應。

中新社被港人封為「終生造假社」

港人電視機前恍如看大陸某省出事,省長駕到。李剛甫見到記者即在鏡頭面前表示,他已要求廣東省派出打撈船來港協助救援,不過當時港府多個部門正全力救人而非以打撈沉船為先。有記者質問梁振英,調動大陸打撈船來港對救援有否實質幫助,梁無正面回應,只說今次撞船意外涉過百人,「希望調動可以調動的力量」,「無論大陸或者外地待命支援,特區政府都應該考慮」。不過該「待命」的打撈船,一直未有參與救援行動,昨日亦已離港。

諷刺的是,被梁振英踢爆已經離港的「待命」的打撈船,卻被中新社堂而皇之的大報特報,指「中國救援船在事故現場成功救起95人」,其後刪除字眼。但新聞就已經被網絡轉載,不少港人對此表示憤怒,指「這是死難者最大的侮辱」,直指「中新社」是終生造假社。同時推薦此事是「國民教育」的最佳例子。

醫生:「大人物」駕到 延緩救援

曾在醫院工作、本身是醫生的候任立法會議員郭家麒在接受蘋果日報採訪時批評,人命攸關時刻,李剛、梁振英等「大人物」一併到醫院,只會減緩救援,「醫院為了招呼他們,醫生要同部門主管匯報,部門主管要同院長匯報,院長又要同局長、主席匯報,他們少了時間去救人,所以他們不應該在最關鍵時候去騷擾醫院。李剛去醫院就更莫名其妙,一個特首來已經煩到震,再加埋這個太上皇,又要多一班人服侍他,這件事真的讓他們占夠便宜,他們來醫院對救援無幫助,而且是阻礙。」

工黨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更批評,港人有能力應付這次意外,李剛突然宣布要大陸救援船隻來港,不但是「占便宜」,也是漠視一國兩制,認為梁振英是次任由中聯辦插手,只會令西環干預港務變成常規。

有熟悉紀律部隊政界人士更指出,不少前線人員不想政府高層在救災時到現場視察,「現場通常已經好亂、又要搵人去招呼佢地、又要應付記者,根本只會搞到好混亂」。

學者:搞不清楚誰是特首

時事評論員黃世澤就指,「李剛及梁振英同時出現在鏡頭前,而梁則在李身旁猶如副官一樣,搞不清楚還以為李剛才是特首。」以往英治年代,除了港督管治香港,英廷還派了最高專員(High Commissioner)駐守香港,但香港有什麼大事,包括一九九六年嘉利大廈大火,以至一九九三年蘭桂坊人踩人慘劇,從未見過英國駐港最高專員指指點點,甚至香港人不知英國駐港最高專員姓甚名誰。不像李剛,還大言炎炎要向廣東省求助,只不過是救船不救人。

蘋果日報專欄則指,雖然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到場看看情況亦無可厚非,但李剛面對鏡頭大大聲會說,已經要求廣東省派打撈船來香港,梁振英就豎在一旁零反應。到底他是特首定還是市委書記,抑或梁爸是李剛,這麼大個仔都未識處理,要梁爸看著?難怪好多市民看到這一幕都難抑怒火,全城圍插!

港媒嘲諷:「梁爸是李剛」

海難當前,梁振英不忘招呼主子李剛,網民嬲到震,改圖將梁英變太監、李剛做西太后。

西環治港正式由地下浮出地面,才女高慧然在其專欄中嘲諷道,梁只淪為陪襯人,潛台詞則是「我爸是李剛,我爸幫我綁鞋帶,我爸陪我返工,我爸幫我做事」。而Facebook跟貼也熱鬧,直指梁「連救人都不懂,要搵『我爸是李剛』出來開記招」。

意外在當晚八點多發生後,慶祝獨裁政權63歲生日的燃放煙花活動如期舉行,維多利亞港上空呈現了殘體字「中國」及五星旗圖樣,噓聲四起。

香港過往只在年初二放一次煙花,近年增添了與中共關聯的7.1及10.1都成為煙花日,市民不理解為何港府如此熱衷放煙花,既勞民傷財,又污染環境。但通過海難事件,淪為陪襯人的梁振英心中那句,「我爸是李剛,我爸幫我綁鞋帶,我爸陪我返工,我爸幫我做野……」就是七一和十一放煙花的意義了。

有專欄就指煙花,是虛幻之物,是貌似璀璨,卻極速幻滅之物。煙花,是無根之花,沒有生命力的,即使它用了多少金錢去營造假的華麗。煙花,象徵的是死亡。年初二之外的那兩場煙花,是生命的死亡,是一國兩制的死亡,是港人治港的死亡。是為港殤。哀悼不幸的港人。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大紀元記者樂欣慧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1004/262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