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天高皇帝遠」說的是哪個皇帝

「天高皇帝遠」這句口語大家都知道,那其中的「皇帝」指的是誰呢?

讓我們從這句話的起源談起。

這句話的原文為「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出自明朝人黃溥編纂的《閒中今古錄摘抄》。這句話出現在封建社會官逼民反的武力抗爭中。描述的也是特定時期的社會狀況。「皇帝」也應該是專指某一個皇帝,而不是多個皇帝。

黃溥是明朝人,其《閒中今古錄摘抄》是以楊訥的元代農民戰爭史料為藍本的。生活在元末明初的楊訥,親曆元亡明興的朝代更替,目睹農民起義的反抗怒潮,其作品具有很強的史料價值。

據《元代農民戰爭史料》記載:元朝至正八年(1348),浙江台州、溫州百姓樹起「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的反抗旗幟,首義反元。從這首《台溫處樹旗謠》產生的時間來看,「天高皇帝遠」中的皇帝應該專指元順帝。

元朝到了元順帝的時候,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雖然元順帝曾以脫脫為相,希望改變現狀,可惜朝廷積重難返。

脫脫遭饞退位,元順帝沉湎於享樂。

1368年,朱元璋攻破通州後,直逼元大都。看到元朝大勢已去,元順帝索性逃回漠北老家。

在上都喘息期間,朱元璋派使者前去招降,元順帝讓使者給朱元璋帶去了一首詩:

金陵使者渡江來,漠漠風煙一道開。

王氣有時還自息,皇恩何處不昭回。

信知海內歸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

歸去誠心煩為說,春風先到鳳凰台。

在這首《答明主》中,元順帝承認元朝氣數已盡,但卻婉轉的表達了自己禪讓的誠意。本來是走投無路,反倒被他說成皇恩浩蕩。

洪武二年六月,元順帝逃奔應昌(今內蒙古克什騰旗西北),次年四月,因「痢疾」死於應昌,廟號「思宗」。

朱元璋因其沒有背城一戰,故稱其為「順帝」。不能不說是對他的莫大嘲諷。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百度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1218/274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