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WSJ:中共外交政策領導人將出現重大調整

預計中國本周將提拔外交部長楊潔篪負責更廣泛的外交政策事務,這是中國外交領導人的重大調整之一。目前正值中國與日本的軍事緊張形勢升溫,與美國關係的走向也存在不確定性。

預計楊潔篪將負責更廣泛的外交政策事務。

據中國外交政策學者和駐北京的外交人員說,楊潔篪可能接替國務委員戴秉國。他面臨的最緊迫的挑戰包括:管理與華盛頓的關係,協調軍方和國有企業等利益集團的行為。這些利益集團已經成為影響外交政策的重要參與者,但有時會推動相互衝突的議程。

一些分析人士此前曾預測這一職將由前國際關係專家王滬寧擔任。王滬寧去年11月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是即將離任的國家主席胡錦濤的一位重要顧問。

10年來,中國一直沒有一位政治局委員級別的官員主管外交政策,意味著外交政策在中共最高決策機構中沒有一席之位。

據外交人員和中國外交政策專家說,外交部長一職可能由前中國駐日本大使王毅接任。這一人事調整是10年一次的廣泛權力交接的一部分,將於本周結束,屆時習近平預計將出任國家主席。去年11月,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

周六,中共外交部長楊潔篪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新聞發布會。

對於歐巴馬政府將戰略重心轉移到亞太地區的舉措,北京方面正在尋求做出回應。很多中國人將美國的重心調整解讀為是為了限制中國的崛起。

楊潔篪上周六在全國人大會議期間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中國歡迎美國在亞太地區發揮建設性的作用,同時美方也應當尊重中方的利益和關切。

楊潔篪還說,中國新任國家主席本月晚些時候將首次以國家元首的身份訪問俄羅斯、坦尚尼亞、南非和剛果共和國。

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捲入海外戰爭多年後,開始將戰略重心重新放到亞洲這個世界上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中國在亞洲的態度變得越來越強勢。北京正在東中國海(East China Sea,中國稱東海)和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中國稱南海)推進其領土主張,並且與日本、菲律賓和其他美國的軍事夥伴發生了一系列的激烈交鋒。

外交人員和美國及中國的安全分析人士說,隨著中國影響日益深遠的利益與美國的利益發生重合,兩國政府都迫切希望找到新的途徑來避免對抗。

然而,中美兩國在新關係的面貌方面卻遠沒有達成一致。很多美國人擔心,北京近來的舉措表明,其長遠目標是取代美國,成為地區主導力量。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中國問題專家蘭普頓(David Lampton)說,目前的一大問題是,亞洲的深層安全結構是一系列聯盟,而這是在冷戰時期考慮到中國而建立起來的,在這種情況下,華盛頓如何能與北京進行安全合作?

2012年2月訪問華盛頓期間,習近平主張中美之間應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他的訪美之旅備受關注。習近平說,這個想法有賴於美國對中國核心利益的尊重,同時兩國還要加強戰略協調與經貿往來。

中國分析人士與西方外交人士說,這句話的潛在意思是,希望美國承認中國日益崛起的力量。

清華大學美中關係專家孫哲說,中國希望美國把它看成是一個平等的夥伴,平等很重要。

美國國務院拒絕評論其所預測的習近平的外交政策。

美國海軍軍事學院(U.S. Naval War College)研究戰略的教授霍姆斯(James Holmes)認為,北京日益膨脹的地區自信與美國19世紀軍事實力的崛起類似。

霍姆斯說,二者有明顯的相似點,美國當時身處基本不受大國干預的地區,很自然地成為一支主導力量。

他說,如果中國能像1900年前後美國逐出英國那樣逐出美國,中國也會成為地區的主導力量。

中共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去年7月與人合寫了一篇文章,就習近平所謂的「大國」論展開詳述,其中主要是在批評美國應為兩國關係的問題負責任。崔天凱著重強調,美國在亞太地區加強軍事存在會阻礙重新界定中美關係的努力。中國分析人士和外交人員預計,崔天凱將被推選為下一任中國駐美國大使。

中國已成為國際上的大國,經濟利益遍及全球,有大量移居國外的華人需要被保護。但對於美國賦予中國更多國際責任的努力,中國一直持懷疑態度,認為這是陰謀,意在消耗中國的資源,限制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行動自由。

分析人士說,長遠來看這一點可能會改變。

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前高級外交官、中共外交部下屬智庫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說:我們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更加靈活、更積極的外交政策。他說,大國意味著責任重大。

BRIAN SPEGELE/ JEREMY PAGE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0312/290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