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海外生活 > 正文

「致癌植物」不能養?

網絡上之前傳開了一條消息,虎刺梅、變葉木、夾竹桃等植物含有致癌物質和致癌病毒,連栽種過的土壤中都含有致癌病毒。目前已經證實有52種促癌植物,但這些物質在植物體內含量不高,只要不口服致癌的風險就很小,而「土壤中含致癌病毒」是沒有根據的。建議各位愛花的朋友及早「清理門戶」,儘量不要在家裡種植致癌植物。

事實上,虎刺梅等52種植物中的確檢測到了有促癌效應的物質,但這些物質在植物體內含量不高,只要不口服致癌的風險就很小,而「土壤中含致癌病毒」是沒有根據的。

植物攜帶的致癌病毒EB

這個「致癌植物」名單可追溯到1992年中國預防科學院病毒研究所曾毅院士的一篇《誘導Epstein—Barr病毒早期抗原表達的中草物和植物篩選》文章中提到的,文中表述道,以帶EB病毒的Raji細胞為實驗對象,篩選了1693種植物,發現其中52種具有誘導EB病毒早期抗原表達的作用。而這52種植物,恰好就是新聞中提到的「52種促癌植物」。

這52種所謂的促癌植物分別為:石粟、變葉木、細葉變葉木、蜂腰榕、石山巴豆、毛果巴豆、巴豆、麒麟冠、貓眼草、澤漆、甘遂、續隨子、高山積雪、鐵海棠、千根草、紅背桂花、雞尾木、多裂麻瘋樹、紅雀珊瑚、山烏桕、烏桕、圓葉烏桕、油桐、木油桐、火殃勒、芫花、結香、狼毒、黃芫花、了哥王、土沈香、細軸芫花、蘇木、廣金錢草、紅芽大戟、豬殃殃、黃毛豆付柴、假連翹、射干、鳶尾、銀粉背蕨、黃花鐵線蓮、金果欖、曼陀羅、三梭、紅鳳仙花、剪刀股、堅莢樹、闊葉獼猴桃、海南蔞、苦杏仁、懷牛膝。

EB病毒是Epstein和Barr等人於1964年在非洲從患有淋巴瘤的人群中分離到的一種病毒,該病毒是皰疹病毒的一類。EB病毒雖分布廣泛,但大多數時期並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顯著影響,在個別情況下,EB病毒感染會造成發熱、單核白血球增高等狀況。有意思的是,由於EB病毒可以通過唾液進行傳播,因此親吻成了EB病毒傳播的途徑之一,從而使得EB病毒感染又獲得了「吻病」的名號。

var browVersion=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 if(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EB病毒在一些情況下逃離潛伏狀態,從事複製和轉錄活動,新合成的病毒分子對細胞內部正常的分化、增殖信號通路進行干擾,從而誘導其癌變。此外,EB病毒在誘癌過程中會找來幫凶,能促進SV40等病毒的致癌作用。

EB病毒在什麼情況下會變得活躍?一些植物產生的化學物質本身沒有誘癌性,但是它能將EB病毒從潛伏狀態轉變為活躍狀態,因此這類物質被稱為「促癌物質」,換句話說,這些化學物質在缺少EB病毒的情況下不具有致癌性,發揮了協助EB病毒致癌性的幫凶。一項之前的研究中,巴豆種子中的巴豆油具有很強的誘導EB病毒恢復活力的能力,經研究其中的12-氧-十四烷酸-大戟二萜醇-13-乙酸酯(TPA)是促進EB活化和細胞癌化的關鍵分子。

從上述信息不難得出EB病毒、植物和癌症三者間的關係,這些植物的提取物經證明具有誘導EB病毒活性的能力;而EB病毒的活動,則可以促進細胞的癌變。因此說這些植物具有促癌作用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可以看出,植物本身並不產生EB病毒,存留在土壤中的也只是通過落葉或根系釋放到土壤中的促癌物質。「植物含有致癌病毒」以及「土壤中殘留病毒」的說法並不正確,是對信息的誤讀所致。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生物探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0810/32509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