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上海降價現象開始蔓延 部分區域似有步杭州之勢

4月26日,上海下著瓢潑大雨,而浦東新區唐鎮,一個中高端樓盤銷售點前人山人海,私家車把馬路圍得水泄不通,意向購房戶顧軍先生關注此樓盤多時,聽說此次降價才冒雨前來。

「樓板價18199元,如果裝修標準按每平方米10000元,開發商幾乎貼著成本賣房。現在差不多七折多吧。」顧軍先生笑著說,原來該樓盤5萬多每平方米,現在是三萬多一點,還帶精裝修。

4月28日,上述樓盤售樓處一名工作人員稱,優惠出售的房源總共也只有60套,目前均已經被「搶」光。

這僅僅是滬上開發商促銷推盤迴籠資金的一個縮影。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了解到,這樣的降價在近期上海地產界並非個案,降價在蔓延。在開發貸房貸收緊的大背景下,房企資金持續承壓,部分區域似有步杭州後塵之勢。

上海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上海區域內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467.18萬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長1%,增幅同比回落45.1個百分點。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418.5萬平方米,增長6.1%,回落37.2個百分點。

更為嚴峻的是,上海市公積金中心的報告稱,當地住房交易量環比、同比明顯下降,自去年11月起交易量已連續4個月下滑。在這樣的基本面下,地產市場價格鬆動勢已成虎。

「鬆動」趨勢外現

四月的長三角房地產市場,降價像是捲入了一場傳染式的蔓延。多名房產仲介機構相關負責人根據樣本價位比較,境內房價最穩定的區域之一上海,近期亦有鬆動的趨勢。

之前,房價回落集中出現在二三線城市,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溫州區域最先開始。這一次,上海樓市下行跡象開始顯現。

「260萬疊墅買2層送2層」,近兩周,章虹女士頻繁驅車到上海嘉定,欲覓一套中高端房產。但不時出現在眼前的房地產巨幅銷售廣告,讓她有一種樓市出現「大拍賣」的感覺,起碼有5個類似的廣告,這種情況,更加讓她不敢做決定立即買了,「260萬就可以買到,價格僅僅是過年前相同地段差不多檔次房屋的七八折。」

嘉定地區並非上海的一個孤例。上海原本相對別的城市出成屋價下滑之際,也是保持「滯漲」之態。而現在,不管市郊或者城區,從新樓盤到二手房市場,下滑趨勢趨於統一。

「以前業主報價,普遍會隨著時間提價,而且議價空間很小。但現在不但可以議價了,一些房源,還可以每平方米降個幾十元。」傳家房產仲介機構的資深顧問建英說這實質上就是降價。該現象的出現,分水嶺是馬年過年。

她介紹,節前交易從踴躍逐漸歸於平穩。比如長寧區天山路一二手住宅,市場房價每平方米是四萬多,從去年年底就開始掛牌,總價688萬元,「當時還有人過來諮詢,幾個月過後,連問的人都沒了,上周,乾脆給撤了。」

建英根據自己在上海市場房地產仲介領域就業16年的觀察發現,降價形成的邏輯是,開發商融資壓力增加,一手樓盤首先開始降價,二手房市場緊跟其後。

不僅是零散的二手房源,一些機構也開始將儲備的大量房源出手了。比如長寧區某社區的整幢房產,共計120套住宅,2萬多平方米,掛牌價格為4.94多億元。但至今仍無人問津。

知情人士介紹,一些地產商的銳氣,顯然被陸續抽緊的融資鏈耗得差不多了。一方面,融資壓力加重,利潤也在大幅削減,抓緊推盤成了他們資金鍊營運生死存亡的一道關卡。

信貸收緊明顯

加速推盤背後是開發貸、個人房貸的收緊。事實上,銀行系統對開發環節融資已連續數年保持收緊。部分開發商從銀行系轉走其他通道融資,挺過開發環節,但是,隨著個人房貸優惠利率取消,加強相關審核,其資金回籠的銷售通道,又被限制。

近期在上海等地開盤銷售的開發商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去年以來,銀行系在銷售環節的信貸政策又進一步收緊。尤其馬年過年以來,銷售環節的房貸也明顯越來越緊縮了。

建英舉例稱,年前,她手頭一個成功交易的房源,幫客戶在交通銀行(3.71,0.00,0.00%)做貸款,當時做成的貸款利率是9.5折,但現在四大行基本不可能了。而且,連首套房源的8.5折優惠,也已消失。「首套貸款利率也要上浮在10%以上,個人信譽還得經過銀行層層嚴格審核。」

「銀行層面對房地產領域的信貸政策,去年以來,每次監管會議上,都會強調、重申。」4月29日,一國有銀行支行行長參加了第一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議後透露,「繼續從嚴執行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和差別化的住房信貸政策,強化房地產開發企業和土地儲備貸款風險防範,會議這樣強調。」

「房貸近期還是沒鬆綁的跡象。」一名股份制銀行房貸部業務人士稱,目前市場對房價的「空」方情緒濃結,在總行層面的收緊政策下,地方支行放貸都更加謹慎。

但是,即便資金流並不順暢,開發商還在想辦法投入更多資金到土地市場「托市」。「在開發的同時,我們基本又會投入資金啟動土地儲備。」前述開發商對21世紀經濟報導稱。

 

「這像是一個套子,一頭緊縮,另一頭卻在膨脹。」上述開發商說,他分析稱:「銀行層面起初是開發貸『抽資』,接著在我們的房源進入銷售通道後,銷售環節進一步開始抽資,我們無法按期限回籠資金;而另一頭,儲備的土地則無法按時啟動開發。」如此一來,融資承重的開發商,要啟動循環貸款自然就顯得艱難。

此外,境外融資似乎也可能疲軟。中原地產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4月份(截至4月27日),大陸房企單月海外融資總額分別為86.16億美元、51.75億美元、33.48億美元、14.74億美元,呈現逐月遞減趨勢,4月份融資總額更有可能低於去年12月份20.3億美元的低點。

「圈子裡地產融資十有八九走的是對接境外。」綠城集團一名項目負責人透露,比如一些投資房地產的投資機構,只需要在香港區域內設立一家公司,境外內的融資通道就能順利架通了。「資金成本比境內融資起碼節省五成以上。」

實際上,由於融資壓力增強,一些機構對房地產循環開發投資也開始削減。上海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區域內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628.59億元,增幅同比回落了12.6個百分點。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503/393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