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媒體人痛批德國之聲專欄洋五毛澤林:六四多元觀點不包括謊言

—長平回應澤林:多元觀點不包括謊言

沒有紀念權利,談何遺忘自由?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關於六四的文章引發了一場討論。中國時事評論人長平新發表了一篇文章予以回應。

Hunderte Menschen demonstrieren vor Tiananmen-Jahrestag in Hongkong4.6.2014

港人紀念六四(資料圖片)

(德國之聲中文網)正如德國之聲評論員馮海音(Matthias von Hein)在評論"六四"紀念時引述的那樣,喬治·奧威爾在小說《1984》裡寫道:"誰控制了歷史,就控制了未來。誰控制了今天,誰就控制了歷史。"中共政權正在實踐著這句名言。這也是我要和德國之聲北京特約記者法蘭克·澤林(Frank Sieren)討論"六四"歷史問題的原因。

作為對我的文章的回應,澤林先生發表了《以公平取代憤怒》。在這篇短短的文章中,他除了繼續堅稱"1989年是「新中國」歷史的一次失足是不爭的事實"之外,還對若干重大歷史和現實問題作出了判斷,例如:許多中國人想要忘記"六四"、消費比回憶對中國人更具有吸引力等等,留下了大量繼續討論的空間。

沒有人可以逃避歷史

Chinesischer Journalist Chang Ping

中國時事評論人長平

一個德國作者說出"許多人想要忘記歷史"這樣的話,讓我感到異常驚訝。我在德國訪問過若干研究和處理歷史問題的機構和個人,包括直屬聯邦議會的SED專制政權重估基金會(Bundesstiftung zur Aufarbeitung der SED Diktatur),回憶、責任與未來基金會(Stiftung Erinnerung, Verantwortung und Zukunft),負責起訴昂納克(Erich Honecker)、克倫茨(Egon Krenz)等東德領導人的前柏林市總檢察長Christoph Schaefgen,西塔斯檔案館(STASI-Archiv)負責人Roland Jahn,以及身邊的普通德國人,等等。訪問中被反覆提及的一個詞是Vergangenheitsbewältigung(反思歷史),它讓任何簡單的逃避都變得不可能,也令人對德國人認真反思歷史的態度肅然起敬。

中國人更熟悉的是從捷克流亡法國的作家米蘭·昆德拉的名句:"人類與強權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他在小說中寫下了在共產黨專制下的捷克知識分子,與強制遺忘進行鬥爭的痛苦經歷。從索忍尼辛到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我們可以列出一長串為記憶而鬥爭的良知作家。

謊言來自於恐懼

我完全知道,在現實中國看不到這樣的戰鬥場景。恰恰相反,你會看到很多人不願意公開談論"六四"和"文革",說我們應該放下包袱朝前看。即便對現實強烈不滿,很多人也不願意反抗,因為反抗是徒勞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忍受和遺忘。了解歷史的人應該知道,這種情況並非只出現在中國,前東德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是一樣。從劇作家、異議人士到捷克總統的哈維爾(Václav Havel)在《無權者的權力)(The Power of the Powerless)中將這樣一個滑稽的畫面定格在歷史中:一個蔬菜店經理自願地在商店櫥窗上貼上標語:"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他真的熱衷於全世界無產者大聯合這件事嗎?不,在令人絕望的專制社會,謊言給他帶來安全感。

GMF Foto Frank Sieren

德國之聲北京特約記者法蘭克·澤林(Frank Sieren)

假如去"文革"期間的中國,和現在的北韓進行調查,想必大多數人都會表示自己生活很幸福。我們是否可以說,中國人和朝鮮人更喜歡專制,應該尊重他們"幸福的權利"?德國人對政府公開表達的不滿,恐怕也比中國人多。我們是否可以說,中國的社會制度優於德國?

禁止的是紀念而不是遺忘

更何況,"許多中國人想要忘記'六四'"這種結論,根本不可能有任何調查數據的支持。中共宣傳部門也會對這種判斷嗤之以鼻。我不止一次參加中共宣傳會議,了解每到"六四"紀念日,他們都異常緊張,認為稍有疏忽就可能導致輿論決堤。中共的輿論控制一點不弱於前蘇聯時代的東歐國家。

人們當然有選擇遺忘的權利。可是,正如我在社交媒體上的長期簽名"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一樣,權利是自由選擇的結果。在一個沒有紀念權利的國家,談論遺忘的自由不僅奢侈,而且為虎作倀。在參與一個私宅紀念會都被拘捕、被判刑的政治環境中,"就像不能禁止人們紀念一樣,也同樣不能禁止人們遺忘"這種呼籲毫無現實根基,因此也就不像它想要顯示的那樣理性,而且很不人道。

作者:長平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629/410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