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北戴河不見正史 人事博弈蓋棺周案預熱四中

同「北戴河會議」相比,其擁有一個更為官方的稱謂,即「中央暑期辦公制度」。1953年秋天,中央決定暑期在北戴河辦公。1954年,國務院規定北戴河療養區的使用方針:為中央暑期辦公服務。「文革」期間,暑假辦公制度無從談起,而到1984年,中央恢復已中斷18年的北戴河暑期辦公制度。

首先要確認的一點是,北戴河會議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務虛會,不會對某個具體議題作出探討並發布文件,更多的是就年度黨內重大事件以及隨後召開的中央全會問題,在黨內達成共識,交換意見。除了開文所言的毛在1958年北戴河作出大煉鋼鐵以及大辦人民公社的決策外,官方記載承認的還有1960年、1962年總共僅三次北戴河會議,其餘皆不見於正史。

召開時間為8月官方刻意釋放信號

從召開時間上來說,北戴河會議通常在8月舉行,也就是介於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年中會議與秋季召開的中央委員會全會之間。主要的觀察渠道是新華社、《人民日報》、新聞聯播等媒體節目的領導人活動行程,若這一期間內,常委均未有安排行程活動,外界便據此推斷北戴河會議已經舉行。但若中央媒體公布有關領導人在北戴河會見賓客,亦可視作北戴河會議的標誌,如前任國家主席胡錦濤便在2005年8月4日到北戴河專程看望了革命老人呂正操。

高層齊聚與會者多為新老常委

北戴河會議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政壇一年一度的「大事件」,更源於其與會者的身份。儘管並非正式的中央工作會議,但從其參會人員看,級別相當高,通常包括中央政治局委員、退休元老、中央部委以及各省市的負責人。

議題重大為黨內達共識

在議題之上,會議上通常會對重大政策的走向、人事安排等作出決斷。比如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嚴打」和1998年的抗洪搶險,都是中共在北戴河作出的決定。2011年溫州高鐵事故,時任國家總理溫家寶拖延多日才趕到事發現場,雖然他公開解釋自己身體抱恙,但是輿論普遍認為其當時正在參與北戴河會議,分身乏術。

離當下最近的就是2012年的北戴河會議,薄案事發與十八大臨近,人事案在當時被看做重中之重,甚至有輿論相信,正是那次北戴河會議,諸位元老和時任常委作出決定,對十八大上從總書記到地方大員的全盤人事任命最後拍板。

此次北戴河會議討論什麼?

1預熱四中

包括由孟建柱牽頭政法委起草的四中討論案草稿,相信都會在這次北戴河會議上被傳交到現任高層和元老手中審閱,預熱四中。

2總結周案為反腐治本獻策

周永康案鋪墊時長,一朝棋落。雖已是死老虎,但鑑於其案情重大,身份特殊,作為直接操刀人的本屆政治局常委,必然會就周案的詳細情況向與會的各元老、非核心機構甚至外地高官進行通報,並對此案進行總結,以進一步達成共識,確保周案不會再生事端。

中國目前的反腐究竟是怎樣一種境況,面臨何種困難,也就自然會在高歌猛進的同時尋找鼓聲陣陣,向各高層展示反腐情況,尋求支持。

3人事調整

如上文所說,北戴河會議乃為四中預熱。四中全會在中共黨史上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為人事調整預熱、作鋪墊。過往多次常委級別的換屆就是在四中上顯露信號的。

在此次四中全會上,雖然幾乎不會出現決策層層面的人事變動,但是多個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的調整必是議程之中,尤其是對那些已經落馬的中央委員。中央委員出現缺位的情況無非兩種:被撤職或去世。十八大後,已有李東生、蔣潔敏兩名中央委員和李春城、王永春和萬慶良三名中央候補委員被查。根據一般規則,對於違紀的高級官員,由政治局作出處理決定,再報經中央全會批准確認。這幾人的空缺,將如何填補?牽一髮動全身,中高級官員的調動必然牽扯多方,相關意見徵集、審查也會在北戴河有所體現。

再加上中共中央巡視組在各地發現了一大批省部級官員的腐敗線索,從中共中央部委到各省,從中共中央軍委到各大軍區,一大批官員面臨調整。一向不乏「秘聞」的北戴河會議,也會對一些人事進行定盤,提交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確認。

4避不開的經濟再談「新常態」

北戴河會議避不開經濟話題的討論。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黨媒多維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813/429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