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超越胡趙:溫家寶是中共理想主義第一人

早年加入中共的人,很多是些理想主義者,他們十分真誠地希望把中國建成一個既自由民主,又繁榮富強的先進國家。雖然隨著地位的上升,權力逐漸侵蝕理想,多數理想主義者變成了既得利益者,變成了官僚政客和政治保守派,但仍然有人保持了最初的理想並為之繼續奮鬥,比如胡耀邦趙紫陽溫家寶等人,其中溫家寶更加激進更為突出。就憑他任上的開明言論來看,檢閱中共執政半個多世紀的歷史,群倫互比文武咸集,溫家寶實在是中共黨內理想主義第一人。本文摘自《華夏文摘》,作者英順,原題為《溫家寶——黨內理想主義第一人》。

溫家寶2009年在劍橋大學演講

溫家寶一向以鼓吹政治改革而聞名,其實他的關於民主政治的言論,比如權力來自人民,官員是人民的公僕,官員必須為人民服務並接受人民的監督等等,也不是什麼新的東西,只是些老生常談罷了,這套觀念在西方已經流行和實踐幾百年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而中國自從清末引進這套思想也已經一百多年了,如今大多數國人也都明白這些基本的道理,而以政治人物而論,全球高倡民主人權的也大有人在,特別是西方國家的領袖,格調之高聲音之響,實在也顯不出溫家寶的那幾聲吶喊。可是,在一個專制國家內公開宣揚被官方認為是異端邪說的普世價值,在一個黨高於國家的體制內敢於呼籲將執政黨置於法律之下,在一個權力高度集中的寡頭專制政體內大膽提出首先要進行領導制度的改革,歷數中共建政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所有高級領導人中,溫家寶以外,竟然找不出第二個人來,據改革陣營之首,搖民主政治大旗,「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就憑這一點,家寶!家寶!也就足以屬於中國所有的時代了。

要想找出溫家寶或者其家人的缺點是很容易的。溫家寶的講話有時即興發揮而不夠周全,前後脫節且自相矛盾,他的一些做事方法以及處理方式也時有爭議,他的家人可能也有一些這樣那樣的傳聞或過失,但是這一切不能抹煞溫家寶的歷史地位,惡意詆毀他的人更好比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早年加入中共的人,很多是些理想主義者,他們十分真誠地希望把中國建成一個既自由民主,又繁榮富強的先進國家。雖然隨著地位的上升,權力逐漸侵蝕理想,多數理想主義者變成了既得利益者,變成了官僚政客和政治保守派,但仍然有人保持了最初的理想並為之繼續奮鬥,比如胡耀邦、趙紫陽、溫家寶等人,其中溫家寶更加激進更為突出,比如他曾經公開說過,「民主、法制、自由、人權、平等、博愛,這不是資本主義所特有的,這是整個世界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觀」,政治體制改革「最主要的,是要建立憲法政治,保證憲法和法律賦予人民的各項自由和權利」,「中國要建立一個民主和法治的國家,所謂法治最重要的就是當一個政黨執政以後,應該按照憲法和法律辦事,黨的意志和主張也要通過法定的程序來變為憲法和法律的條文」。就憑這番言論來看,檢閱中共執政半個多世紀的歷史,群倫互比文武咸集,溫家寶實在是中共黨內理想主義第一人。

六四」以後,中國的民主改革派長期銷聲匿跡失去影響,是溫家寶重新喚起了改革力量,走出了歷史低潮,再次登上政治舞台,逐漸形成較大的勢力,鼓吹民主改革,抵制左傾復辟,乃至在重大的歷史關頭,擊退了一股「唱紅掃黑」的逆流,避免了國家走向錯誤的發展方向,功在國家利在民族。文革結束以後,國家恢復正常,政治生活解凍,社會氣氛寬鬆,人民期待變化,黨內因此出現了順應民意的民主改革派,以胡耀邦趙紫陽作為代表,提倡民主法制,推動政治改革,建立現代國家,一度給人民帶來了希望,但是「六四」以後被嚴酷打壓,被迫退出政治舞台。胡溫體制上台以後,溫家寶重新舉起改革大旗,站在中樞高度,運用總理影響,再次集結了中國的進步力量,延續了民主改革派的薪火,改變了中國政治角力的對比,使得中國的改革派牢牢立足於政治舞台,今後不僅不會衰弱退出,反而會逐漸成為中國的主流政治派別,主導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

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中國可以說家喻戶曉,不過這種憂國憂民的理想過於高格,一般人很難企及,政治人物之中,更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不是升官發財及時享樂,就是公私兼顧家國不分,真正與國與民分憂的很是少見。不過賢人還是有的,比如很多人就認為,林肯總統就是這樣的人物,林肯擔任總統以後,國家陷入分裂,戰爭已經爆發,勝負尚難逆料,國家前途未卜,林肯心情焦慮憂愁萬分,因此總是一副憂心忡忡愁眉苦臉的樣子,朋友助手稱從來沒見其開懷大笑過,內戰時期所拍的照片,林肯總是顯得滿臉憂愁心事重重,唯一一張略帶笑容的照片,是在前方傳來勝仗消息以後拍的。在美國歷屆總統的照片(或者肖像)之中,如果說能有一張照片配得上「悲天憫人」這個詞的話,應該就是林肯總統了(不過也有人說林肯患有憂鬱症)。

溫家寶出身書香門第,可能受到傳統影響,要做一個賢相良臣,慎重持國視民如傷,聞聲救苦不辭辛勞,關心民間疾苦,體察社會哀怨,很多外出視察照片顯示了溫家寶悲哀傷感的表情,相信應當是發自內心的而絕非表演出來的。其中2005年一月陝西銅川礦井事故,溫家寶前往遇難的煤礦副總工程師牛鐵奇家探望,當時八九歲的兒子想起父親來不由地失聲痛哭,溫家寶難過地將孩子樓在懷中,流下了老淚,記者拍下了這個動人的場景,很多人看了以後淚流滿面(這張照片完全可以當選年度最佳照片)。溫家寶知道政治改革是拯救國家的唯一出路,但他雖然位居總理,目前還只是官僚權力集團中的少數,在很多重大事情上是無能為力的,然而他還是盡了最大的努力,希望能為國家做一點事,為此他不顧個人毀譽,不計官場禁忌,大聲疾呼,奮力吶喊,推動民主改革,實現社會進步。老人的憂國憂民之心,可以永昭青史了,而他的理想,也是一定能夠實現的。

雖然溫家寶自我謙稱人民公僕,是為人民服務的(「我為能做人民的公僕而為人民辦些實事而感到欣慰,我所做的工作都是應盡的責任,都是應該的」),但是在即將離開之際,還是應當向他表示一下謝意,感謝他風塵僕僕不辭辛勞,不畏艱巨不懼危險,無論災難事故山洪地震,總是及時現身事發現場,撫恤慰問安撫人心,與民同在共度艱辛,輕車簡從粗茶淡飯,平民作風深入人心。尤其應當感謝的是,在國家和民族正處在歷史性轉變的非常時期,秉持自己的良知,傳振聾發聵之音,作不屈不饒之爭,站在歷史的正確一邊,大聲疾呼政治改革,提倡建立民主政治和法治社會,為國家今後的發展指出了正確的方向。

溫家寶,你已經為你的人民盡了力,你可以光榮退休了,你的歷史地位已經完全確立,人民一定會記住你在一個困難和關鍵的歷史時期對國家所作的的貢獻。

責任編輯: 劉詩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820/600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