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08年來首次!中國將重啟不良資產證券化

多家媒體消息,中國正在啟動不良資產證券化(ABS),6家銀行將參與首批試點。

路透稱,試點機構從之前的四大行擴大到六家銀行,監管層對不良ABS制定總試點額度為500億元人民幣。

這六家銀行分別為: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招商銀行。其中中行速度最快。路透提到,中行的不良資產證券項目已經完成評級,並報送銀監會。

彭博還稱,中行首期不良信貸資產證券化擬發行規模近3億元人民幣,該期證券暫計劃分為優先檔和次級檔,規模分別約逾2億元和約6000萬元,次級檔部分將限制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參與。此前有消息稱,其首單計劃發行規模在80億元左右。

這是中國自2008年以來首度啟動商業銀行不良信貸資產證券化。

目前銀行大部分不良資產是通過核銷和轉讓處置,但隨著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餘額持續雙升,不良資產證券化重啟順理成章。

數據顯示,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已連續10個季度上升,由於關注類貸款和逾期類貸款增長較快,不良貸款後續仍面臨較大壓力,信用風險管控壓力加大。

銀監會日前發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主要監管指標具體數據:截至2015年底,商業銀行業全行業不良貸款餘額升至12744億元,較2014年底大增51.2%;不良貸款率1.67%,較2014年底上升0.42個百分點,較2015年三季末上升0.08個百分點。

業內人士預期,銀行不良貸款上升仍未見頂,銀行資產質量將持續承壓。在這樣的背景下,幾乎所有的銀行已經主動調整信貸結構,壓縮過剩產能行業貸款,並實行嚴格的名單制,嚴控高風險行業的新增貸款。針對存量的不良貸款,銀行目前也在傳統的方式之外探索新的化解方式,不良資產證券化便是備受期待的工具之一。

銀監會在今年1月11日召開的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便提出,要開展不良資產證券化和不良資產收益權轉讓試點工作。

2005年到2008年中國曾嘗試過不良資產證券化,其中建設銀行、信達資產和東方資產均有參與項目,在發行的4單重整資產證券化產品中,每單產品的優先級證券本息均已正常兌付,並且還款時間大約在1.5年。但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停滯。

國泰君安的報告預計,2016年銀行不良資產市場化投放規模約1.5萬億左右,宏觀經濟見底之前,不良處置市場規模將繼續攀升。

不過不良資產證券化過程中,障礙也是存在的,中信建投研究報告指出,不良資產證券化還面臨著相應的配套法律法規的支持及信息披露要求等多方面的不完善。比如,會計準則配套設施(能否出表);稅收規定配套設施(須消除或儘量避免重複徵稅;明確交易行為及所得的性質認定);信息披露配套設施;二級市場流動性尚缺等方面的有待完善之處等。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225/698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