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北京揮淚斬國企 新一輪下崗潮迫在眉睫

「賣一噸煤的利潤買不到一瓶飲料。」、「煤炭的價格比土豆還便宜。」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讓素有煤炭大省之稱的山西深陷困境。目前,山西煤炭行業呈現『兩升一降』局面(產能和銷量下降、價格下降,庫存上升),讓該省五大煤炭集團苦不堪言。據悉,2015年山西省整個煤炭行業虧損達94.25億,有的集團延期發放工資3億多,涉及2萬多員工。

在今年兩會山西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省長李小鵬表示,要推動煤炭國企的結構性重組,推動煤炭國企分離辦社會的職能,另外,還要推動煤炭國企的內部改革,讓國企能夠煥發生機。

據陸媒報導,今年兩會,供給側改革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首要任務包括化解產能過剩,率先從鋼鐵、煤炭行業入手。此外還明確中央財政安排1,000億(1人民幣折合約0.1535美元)資金用於化解「殭屍企業」過程中職工分配安置。據人社部透露,今年擬裁員人數180萬人,鋼鐵和煤炭領域為重點。

國有企業是產能過剩和殭屍企業的「重災區」,不僅裹挾著眾多經濟資源,更對金融系統形成捆綁。其中,「大殭屍」突出表現在上市公司中。數據顯示,中國滬深兩市近300家殭屍企業,占上市公司總數的10%。從2012年到2014年三年中,這些公司從資本市場籌集資金高達2500億,並獲得政府各種補貼,對其他企業形成嚴重的擠出效應。

鑑於此,所謂供給側改革的重點針對的正是國企。不過與私有化提升效率的路徑不同,通過大規模兼併重組,將大型國企合併成巨無霸,充分發揮規模效應,是此次改革的重點。

有分析指出,供給側改革的實質是,通過產能過剩的出清,推動行業企業間兼併重組,形成實質性的行業卡特爾聯盟,提高其對行業產品價格及資本報酬率的影響力,並藉機搶占全球市場份額,形成跨國企業集團,反哺國內。這也是推動亞投行、一帶一路的戰略核心。

多年來,中國社會和學界圍繞國企改革的紛爭不斷。在眾多權威學者看來,國企部門是惡化市場環境、扭曲資源配置的根源。例如,中石油、中石化等部門依靠資源壟斷享受著暴利,加重了社會生產生活負擔。並且,中國金融機構信貸基本朝國企部門傾斜,重大基建工程項目基本由國企主導,不僅導致產業結構嚴重失衡,而且所促發的通脹更侵蝕民企的利潤空間。

與此同時,在很多競爭性領域,掌握著大量資源的國企,更直接與民企展開激烈競爭。資料顯示,華潤在啤酒領域通過兼併成為龍頭;中糧更是謀求所謂的全產業鏈而在多領域大肆收購,如番茄醬領域併購新疆屯河、在牛奶領域併購蒙牛和雅士利。作為中央糧食收儲機構的中儲糧,擁有了大量的財政支持後,竟在小包裝食用油和大米等多領域直接切入市場。

中國最具有爭議的經濟學家,前北京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曾指出,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競爭,類似皇帝和大臣下棋,每次大臣都不敢贏。現在是太多的民企不敢贏。

另外,在多年席捲全國的房地產投機浪潮中,也清晰閃現著國企的身影,並且,國字號成為土地市場的主力賣家。據悉,中國去年前11月成交的住宅土地總價地塊前50名中,有29宗地塊由國企或者國企參與獲得,占比過半。2015年全國排名前50宗住宅地塊合計成交土地金額為2,449.15億,其中,國企參與的29宗地塊的成交額高達1497.2億,占比達到了61%。並且,隨眾多國企在影子銀行體系中擔當重要角色,通過參與民間高利貸的方式謀取暴利。

因此,從常規來看,唯有打破國企壟斷,放開市場准入條件,降低社會生產生活成本,並推動金融市場改革,讓銀行資源朝民企領域傾斜,市場環境才能得到顯著改革,真正拓展民企的生存空間。但這背後涉及到政府權力控制的問題。所以,美好的理論很難轉變成現實。

多年以前,包括張維迎、謝國忠在內等經濟學家,建議將國企股票劃分給民眾,使其分享改革紅利。這的確是一個睿智的建議,或者說,關係到中國經濟的長治久安。

因為,內需嚴重不振是制約中國經濟的頑疾,如果將國企股權劃分給民眾,並改善資本市場環境,讓專業投資機構成為市場投資的載體,這樣一來,隨著市場經濟發展,普通民眾能獲得一項長期收益。並且,通過財產性收益,社會內需能夠得到很大提振。但這將深刻改變目前利益格局,不符合中國現實環境。

所以,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可謂是漫長且痛苦的過程,這對政府勇氣和魄力構成考驗。歸根結底,經濟能否轉型成功,關於到政府利益取捨和權力讓渡的問題。只有市場壟斷被打破,轉變社會財富分配格局,中國內需才能真正得以提振,市場信心才能得到有效逆轉,否則,人民幣匯率難以企穩,實體經濟也很難得到實質性改觀。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中央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311/706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