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這些病是「睡」出來的 可惜很多人沒意識到

時至九月,天氣微涼,本是睡懶覺的好時節。然而小九還是睡!不!了!羨慕si能睡懶覺的人了。倒不是因為沒時間,而是生理時鐘受限,小九每天至多睡7.5個小時就會自然醒,譬如23點睡,清晨6點半就睜眼了。糟心啊。

不過從健康層面來說,這是好事兒。太貪睡,很可能是疾病在作怪。

嗜睡的常見原因

1、沒睡(夠)好的表現

一個是睡覺時間不足。很多年輕人是十足的夜貓子,患有晚睡強迫症,明明困die了,還抱著手機刷不停。特別是上班族,如果上班期間晚睡,又要早起,那不足7小時的睡眠時間,大部分人就會白天犯困,想睡覺。

還有一個就是睡眠質量差。導致睡眠質量差的原因很多,比如失眠,做夢,打呼等,即便睡足7小時,第二天醒來還是會覺得累,時間長了自然會變得嗜睡,而且有頭暈的症狀。如果不及時調節,還會引起神經衰弱。

解決辦法——很簡單,睡覺。一定要克服「晚睡強迫症」,到點放下手機,一定要睡夠7~8小時。並排除引起你睡不好的外在因素,營造良好的睡覺環境,防治失眠。

2、疾病纏身的信號

·感冒

感冒了會嗜睡,想必每個人都經歷過。醫學界認為,感冒後嗜睡,可能是和吃的感冒藥有關。有一些感冒藥服用後會出現睏倦、嗜睡等副作用。如果沒有吃感冒藥仍然嗜睡,那就是身體免疫力的正常反應,說明患者缺乏休息。

解決辦法——無論有無服藥,感冒期間有嗜睡症狀,都應臥床休息、多飲水。養精蓄銳,才能捍衛身體的機能,趕走感冒。

·貧血

貧血會導致嗜睡。在這個營養過剩的年代,雖說貧血的可能已經比以前明顯減少,但也仍然不少見。人體如果出現貧血,就會導致血紅蛋白數量減少,影響大腦的供氧。而缺氧狀態的大腦會逐漸進入一種抑制狀態,出現嗜睡、疲乏、思維遲鈍等現象。

解決辦法——補點鐵。當然,首先你要先去醫院檢查血常規或貧血四項,明確診斷,再作打算,儘可能去除引起貧血的原因。

·甲減

「甲減」是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的簡稱,有「重女輕男」的傾向。「懶、胖、弱」是典型表現。甲狀腺功能的衰減同樣也會引起老年人出現嗜睡的情況,與此同時還會伴有怕冷、血脂升高、活動能力減弱等現象。

解決辦法——這個時候應該儘早的就醫。

·肝病

肝出問題的人同樣容易感覺身體疲勞,常見症狀有精神不濟、乏力、噁心嘔吐等,患者會出現嗜睡現象。如是長期感覺疲勞、乏力、睏倦,請及時就醫,以免引起肝病。

解決辦法——除了就醫,還要養肝,減輕肝臟的負擔。戒酒、忌油膩。

·腦缺氧

腦缺氧的表現,是思維遲鈍、反應變慢、犯困,沒有很大的體力消耗卻感覺疲憊,心力交瘁,困得要命卻睡不著。造成腦缺氧的原因很多,比如過度用腦、大幅度情緒波動、高原反應等,都容易導致腦缺氧。正確應對,往往可及時治癒。

解決辦法——改變現有生活節奏。該運動運動,該放鬆放鬆。修身養性,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飲食。

·糖尿病

春困秋乏,其實在季節轉化之時有困意是正常生理現象,不影響工作和生活,一般沒啥大問題。但是,如果老人經常嗜睡,就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糖尿病就會引起嗜睡。

糖尿病患者易出現嗜睡,是由於病人體內糖代謝紊亂,血糖無法被機體充分利用,導致血糖升高,大量糖分從尿中排除,從而引起體力減退、精神萎靡,甚至使中樞神經系統的氧化應激反應減退,引起嗜睡。

解決辦法——及時檢查是根本。如果已知自己有糖尿病,那就要遵醫囑,良性作息。

·心臟病

疲勞、乏力是各種心臟病常有的症狀。心臟病可以使血液循環不暢,新陳代謝廢物(主要是乳酸)即可積聚在組織內,刺激神經末梢,令人產生疲勞感。疲勞可輕可重,輕的可不在意,重的可妨礙工作。

解決辦法——由於心臟病與其他疾病可導致的疲勞難以區分,所以如是經常性白天嗜睡,最好到醫院檢測下C反應蛋白水平或冠狀動脈CT等,及早預防很重要。

·發作性睡病

發作性睡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礙,臨床上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發作為特點,多於兒童或青年期起病。往往伴有猝倒發作、睡眠癱瘓、睡眠幻覺等其他症狀。

解決辦法——症狀已經這麼明顯,再遲鈍的人也該意識到這是病了。不過患上這種病的人比較少,是西藥治療還是中藥治療,得聽醫生的。

·睡眠暫停呼吸症候群

睡眠性呼吸障礙除了白天睏倦、乏力、嗜睡外,夜晚觀察會鼾聲如雷,而且伴有呼吸間歇性停止。出現睏倦、乏力的原因是睡眠中呼吸暫停引起的肌體缺氧,肌體缺氧會讓身體所有的器官得不到很好的休息,頻繁的呼吸暫停,使深睡眠不斷被打斷,導致夜間睡眠質量下降,白天就會睏乏。

解決辦法——換個姿勢再睡覺。這是短暫的解決辦法。長遠的還是要去找醫生解決。

嗜睡如不影響工作和生活就還好,但通常白天睏乏會降低做事效率,最好引起重視,並及時解決哦~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39健康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914/80335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