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到已經很久沒在朋友圈裡看到小T的動態時,我的第一反應是自己被她屏蔽了。我和小T曾是大學社團好友,畢業後雖漸行漸遠,但曾經的情誼並未泯滅,隔段時間還會特地相約見面聊聊。於是再見面時,我半開玩笑地問道:「你屏蔽我了?」小T一臉驚訝:「我還說你怎麼好久沒有點讚轉發!」原來微信朋友圈功能也有BUG,我倆一起「鄙視」了一下騰訊。回到家,我突然靈機一動查了一下微信隱私設置。果然,小T就靜靜躺在我的「不看他(她)的朋友圈」分組裡。
小T是被我逆向屏蔽朋友圈的創業者之一。幾年前,她創業開辦了一家幼兒舞蹈工作室,開啟了朋友圈洗版模式。每天至少8至10條,基本是視頻,如果是圖片一定是九宮格。一個個陌生的小朋友在我的朋友圈裡旋轉、跳躍、壓腳背、大劈叉。她們的一顰一笑花費了我很大一部分上網流量。
創業者是朋友圈洗版重災區。風起雲湧的創業熱潮早已將「現世安穩、生活靜好」的朋友圈攻陷。曾經曬吃喝、曬旅遊的眾人,有的生娃之後研發了自家品牌紙尿褲,展示各家產品親膚度和漏尿情況對比;有的去了趟韓國回來做起了醫美診所,曬的那些「術前術後」對比圖令人心動,但恢復期中一張張腫脹的面孔又讓人目不忍睹;有人在做內容創業,開了個公眾號,猛灌「生命不息,學習不止」的雞湯……最緊跟潮流的那位朋友,我甚至一直都沒弄清他到底在做什麼:2015年他刷「網際網路+」、2016年他刷供給側改革,又是縣域經濟農村電商、又是新零售……就連我剛滿19歲的侄女,都趕著「網紅經濟」的大潮,做起了網絡主播,三天兩頭畫著大濃妝在朋友圈通報:「今晚直播,大遊艇走起來……」
這些創業者在朋友圈裡,曬產品、講理念、談情懷。打開朋友圈,就像走進了創投咖啡館,談的全是:風口、跨界、融資、報酬率……唯一不同的是,作為朋友,還有義務時而幫忙轉發:「朋友創業做的良心產品,提我有優惠」……大概是某一天,我被洗版刷到心煩意亂,一股腦把這些創業者全拉進了「不看他(她)的朋友圈」。我的朋友圈終於安靜了。
沒有了創業者的朋友圈又是一片「歲月靜好」。年輕的爸媽繼續曬娃哭哭笑笑,長輩們繼續拿「太可怕了」的造謠帖和「揭露真相」的闢謠帖洗版,單身男女繼續用自拍照和不知所謂的感慨點亮黑夜,偶爾穿插些旅遊照、美食照。日復一日,我的朋友圈不再像打了雞血般躁動,卻又沉悶得有些無聊。
我於是又好奇起小T們的創業生活。他們在創業中有何新進展、新體驗?他們「創業圈」在流行什麼新名詞、新理念?他們眼中的世界是否依久日日新、又日新?而這又能帶給我什麼新的發現和領悟?創業者的朋友圈看似與我無關,但不可否認的是,我也從中獲取了繁瑣日常中接觸不到的資訊和另類信息。他們為我打開了我所不了解的世界的那一扇窗。
果然,當我再次把小T們從隱私設置里拉出來時,他們的朋友圈早變了模樣。有的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開始分享起受邀在創業大會上所作的主題發言;那位不知道他到底要幹嘛的老兄,刷起了共享經濟,宣布「馬上將有大舉動」。小T的舞蹈工作室也已進入「2.0時代」,看合影竟也有了小100人的規模。和周圍人相比,創業者們的朋友圈仿佛設置了快進模式:世人一天是一天,他們卻已轉眼千年。
有了創業者們回歸,我的朋友圈又熱鬧了起來。他們依然曬產品、曬進展、曬融資、曬團隊,曬交口稱讚的用戶反饋和感人至深的媒體報導。但無論如何,他們總歸是懷揣著夢想站在了前面。有了他們,朋友圈裡不再只是一派安穩、靜好,而多了些敏銳、激情。那些留在朋友圈裡的高大上新名詞,深夜打卡加班照,一會兒雞湯、一會兒雞血的各種感悟,全都深刻地打著時代的烙印。他們豐富了我們的朋友圈,也幫我們觸碰著當下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