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入伏喝3湯,不勞醫生開藥方」,哪3湯?3句民諺看懂,7月15入伏,老傳統別丟

進入小暑以後,空氣中的小水滴越來越多了,加上居高不下的溫度,身上總是黏糊糊的,正是「上蒸下煮」的既視感。而這只是入伏的前奏,從7月15日開始,便正式入伏了,也就意味著溫度會更高,空氣濕度會更大,潮熱,悶熱的天氣帶給人們的不適感也就更加明顯。茶飯不思,輾轉難眠,心煩氣躁,虛弱無力……這些都是人們在三伏天裡的主要表現,而若是不注重調整,在這長達40天的時間裡,也就會更加難熬。

民間講究「應季而食」,其蘊含著深刻的養生智慧,不僅是在日常飲食中要選擇應季的食材,更是要遵循季節的變換而調整飲食。進入三伏天,氣候悶熱,人們流汗多,口乾舌燥容易上火,這時候更需要湯湯水水的滋潤。而自古以來我國便流行著「湯補」的方式,人們選擇營養的食材彼此搭配,經過熄火慢燉,食材的精華溶於湯汁,這時候喝上一碗,解渴生津,還可以起到「滋補」的效果。所以在三伏天裡,再忙也要記得多喝湯。

「入伏喝3湯,不勞醫生開藥方」,適合三伏天裡的湯飲,老輩人也早已幫我們找到了,在民間諺語中便有跡可循。下面就來跟大家分享這3碗湯,老傳統別丟。

第1碗湯——雞湯

「起伏一隻雞,一年好身體」這是流行於我國南方廣大地區的說法,屆時家家戶戶都流行著吃雞的傳統。作為家禽的一種,雞肉屬於優質肉類,低脂肪高蛋白,且富含B類維生素,以及鈣,鋅,銅等離子,有助於補虛健脾,強壯筋骨。而雞湯也是其諸多吃法中非常經典的一種,尤其是人們在身體虛弱時,總會想到煲雞湯來喝,其滋潤鮮美,可以為身體緩緩地注入營養,達到滋補的效果。

推薦做法:菌菇清燉雞湯

1、如今在買雞的時候,老闆往往都會幫忙在現場剁好,我們帶回家後需要進一步清理一遍,尤其是雞腳,肥油,都要處理好,接著加澱粉,一點清水,仔細搓一搓,之後再多次換水洗乾淨。

2、另外提前準備一些菌類,洗乾淨之後,先浸泡待用。

3、把雞塊倒進鍋里,放蔥姜,寬水,繼而打開小火徐徐加熱,直到浮沫煮出,繼續加熱十分鐘左右,將其撈起,並進一步衝掉表面的雜質。

4、另外起鍋,放雞肉,菌類,薑片,飲用水,這時正式開燉,小火咕嘟兩個小時,將雞肉雞骨都燉透即可。喝的時候,先舀入碗中,可以直接喝,也可以補點鹽。

第2碗湯——羊湯

「伏羊一碗湯,不勞神醫開藥方」,羊湯在我國北方地區深受重視,不僅在數九寒天中講究喝羊湯,在整個三伏天裡也要喝。而早在《漢書》中便有相關體現,「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斗酒自勞」。三伏天是炎熱加潮濕的組合,既影響到了體內平衡,也給病邪入侵增加了機會。充滿智慧的老祖宗便想到了「以熱制熱」的方式,大熱天裡喝上一些熱乎的羊湯,幫助身體排寒去濕,還可以起到溫補的效果,從而提高身體的抵抗力,也為秋冬打好基礎。

推薦吃法:清燉羊湯

1、羊腿肉改刀為大塊,大部分脂肪清理掉,先用涼水泡兩三個鐘頭,這期間要換水至少三次,這樣才能將雜質膻味更充分泡出。

2、接著我們先來焯水,羊肉下鍋,蔥姜之外,多加一把花椒,不要著急,用小火來煮,髒東西才能循序漸進地析出。待浮沫不再繼續增加時,將其夾出來,沖乾淨。

3、在燉羊湯時,最好先炒一炒,可以使膻味進一步被烹出去,油不用多,但要熱透,倒入羊肉的同時放蔥姜花椒料酒,繼而在大火中快速煸炒,將羊肉炒到緊縮的狀態。

4、接著在鍋里加熱水,大火開蓋煮十分鐘,之後調至小火,蓋蓋燉兩個半鐘頭,將肉燉透燉爛為止。在喝的時候加鹽,胡椒粉,蔥花,香菜調味即可。

第3碗湯——三豆湯

「立夏姜棗湯,入伏三豆湯」,除了肉湯之外,三豆湯也是三伏天裡比較著名的一碗湯。所謂三豆是指赤小豆,綠豆黑豆,這些豆類營養豐富,不僅可以為我們補充蛋白質,‌促進身體代謝,‌還有助於清熱解毒,健脾利濕,消暑養心,非常符合伏天裡濕熱的氣候。值得一提的是,三豆湯來源於宋代的《‌類編朱氏集驗醫方》‌,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古方,也體現了「藥食同源」的智慧。

【做法】

1、豆子容易引起脹氣,我們在煮三豆湯時可以搭配一點陳皮,將食材分別洗淨,陳皮也要清理乾淨。

2、將豆子放到鍋里,另外我們也可以搭配一些米類,如糯米,小米等,可以增加口感,豐富湯汁的香味。陳皮用紗布袋包裹好,一起放進去。

3、接著將鍋蓋蓋緊,選擇「雜糧粥」的程序來煮,結束以後,可以放幾塊冰糖到裡邊,繼續燜一會兒,就可以享用了。滿滿的穀物香味,喝起來甘潤清甜。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小茉莉美食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714/207932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