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文!大陸知名學者把九歲兒子送到美國後受到的衝擊
美國小學生的“研究報告”堪比中國大學生論文(網路圖片)
日前,一篇熱文《我把兒子送到美國》在網路上迅速熱傳,引發中國網友深思。此文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所發,作者一開始並不信任美國的教育,當他把九歲的兒子帶到美國送入小學的時候,就是把自己最心愛的孩子託付了一個並不信任的人去管教,終日憂心忡忡。但兒子的變化使他的觀念受到了深深的衝擊,促使他重新去審視美國和中國的教育。
作者所住公寓離兒子那所小學不遠,可以聽到學生們在課堂上放聲大笑。他觀察到,學校每天至少讓學生玩二個小時,下午不到三點就放學回家了;最讓他大開眼界的是沒有課本!
那個金髮碧眼的美國女教師看見他兒子帶去的中國小學四年級課本後,溫文爾雅地對他說:“我可以告訴你,六年級以前,他的數學不用學了!”面對她充滿善意的笑臉,他說就像挨了一悶棍。
作者寫道:一時間,真懷疑自己把兒子帶到美國來是不是幹了一生最蠢的一件事,日子一天一天過去,看著兒子每天背著空空的書包興高采烈地去上學,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傷。
在中國,我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書包就滿滿的、沉沉的,從一年級到四年級換了三個書包,一個比一個大,讓人感到“知識”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國,孩子沒了負擔,這!能叫上學嗎?一個學期過去了,我把兒子叫到面前,問他美國學校給他最深的印象是什麼,孩子笑著給我一句美國英語:“自由!”這兩個字像磚頭一樣拍在我的腦門上……
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兒子的英語長進不少,放學之後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圖書館,不時就背回一大書包的圖書來。問他一次借這麼多書幹什麼,他一邊看著借來的書一邊打著電腦,頭也不抬地說:“作業。”
“這叫作業嗎?”一看孩子打在電腦螢幕上的標題,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國的昨天和今天》,這樣大的題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嗎?
於是我嚴聲厲色地問是誰的主意,兒子坦然相告:“老師說美國是移民國家,讓每個同學寫一篇介紹自己祖先生活的國度的文章,要求概括這個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分析它與美國的不同!說明自己的看法。”
我聽了,連嘆息的力氣也沒有了,我真不知道讓一個十歲的孩子去做這樣一個連成年人也未必能做的工程,會是一種什麼結果?只覺得一個十歲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後恐怕是連吃飯的本事也沒有了。
過了幾天,兒子就完成了這篇作業。沒想到,列印出來的是一本二十多頁的小冊子。從九曲黃河到象形文字,從絲路到……熱熱鬧鬧。我沒贊成,也沒批評,因為我自己有點發楞,一是因為我看見兒子把這篇文章分出了章與節,二是在文章最後列出了參考書目。我想,這是我讀研究生之後才運用的寫作方式,那時,我三十歲。
不久,兒子的另一篇作文又出來了。這次是《我怎麼看人類文化》。如果說上次的作業還有範圍可循,這次真可謂不著邊際了。兒子真誠地問我:“餃子是文化嗎?”為了不耽誤後代,我只好和兒子一起查閱權威的工具書。費了一番氣力,我們完成了從抽象到具體、又從具體到抽象的反反覆復,兒子又是幾個晚上坐在電腦前煞有介事地作文章。我看他那專心致志的樣子,不禁心中苦笑,一個小學生,怎麼去理解“文化”這個內涵無限豐富而外延又無法確定的概念呢?
但願對“吃”興趣無窮的兒子別在餃子、包子上大作文章。在美國教育中已經變得無拘無束的兒子無疑是把文章作出來了,這次列印出來的是十頁,又是自己的封面,文章後面又列著一本本的參考書。他洋洋得意地對我說:“你說什麼是文化?其實超簡單——就是人創造出來讓人享受的一切。”孩子那自信的樣子,似乎發現了別人沒能發現的真理。
後來,孩子把老師看過的作業帶回來,上面有老師的批語:“我安排本次作業的初衷是讓孩子們開闊眼界,活躍思維,而讀他們作業的結果,往往是我進入了我希望孩子們進入的境界。”我問兒子這批語是什麼意思,兒子說,老師沒為我們感到驕傲,但是她為我們感到震驚。
“是不是?”兒子問我。我無言以對,我覺得這孩子怎麼一下子懂了這麼多事?再一想,也難怪,連這種文章題目都敢作的孩子,還有什麼不敢斷言的事嗎?
兒子六年級快結束時,老師留給他們的作業是一串關於“二次世界大戰”的問題。
“你認為誰對這場戰爭負有責任?”
“你認為納粹德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你是杜魯門總統的高級顧問,你將對美國投原子彈持什麼態度?”
“你是否認為當時只有投放原子彈一個辦法去結束戰爭?”
“你認為今天避免戰爭的最好辦法是什麼?”
如果是兩年前,見到這種問題,我肯定會抱怨:這哪是作業,分明是競選參議員的前期訓練!而此時,我已經能平心靜氣地尋思其中的道理了。
學校和老師正是在這一個個設問之中,向孩子們傳輸一種人道主義的價值觀,引導孩子們去關注人類的命運,讓孩子們學習思考重大問題的方法。這些問題在課堂上都沒有標準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們用一生去尋索。
看著十二歲的兒子為完成這些作業興緻勃勃地看書查資料的樣子,我不禁想起當年我學二戰史的樣子,按照年代,事件死記硬背,不然,怎麼通過考試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時我在想,我們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重複前人的結論往往大大多於自己的思考;而沒有自己的思考,就難有新的創造。
兒子小學畢業的時候,已經能夠熟練地在圖書館利用電腦和微縮膠片系統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種文字和圖像資料了。有一天,我們倆為獅子和豹子覓食習性爭論起來。第二天,他就從圖書館借來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拍攝的介紹這種動物的錄影帶,拉著我一邊看,一邊討論。孩子面對他不懂的東西,已經知道到哪裡去尋找答案了。
兒子的變化促使我重新去看美國的小學教育。我發現,美國的小學雖然沒有在課堂上對孩子們進行大量的知識灌輸,但是他們想方設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個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他們要讓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他們學習的課堂。
他們沒有讓孩子去死記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們煞費苦心地告訴孩子怎樣去思考問題,教給孩子們面對陌生領域尋找答案的方法;他們從不用考試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盡全力去肯定孩子們的一切努力,去讚揚孩子們自己思考的一切結論,去保護和激勵孩子們所有的創作慾望和嘗試。
有一次,我問兒子的老師:“你們怎麼不讓孩子背記一些重要的東西呢?”老師笑著說:“對人的創造能力來說,有兩個東西比死記硬背更重要:一個是他要知道到哪裡去尋找所需要的比他能夠記憶的多得多的知識;再一個是他會綜合使用這些知識進行新的創造的能力。死記硬背,就不會讓一個人知識豐富,也不會讓一個人變得聰明,這就是我的觀點。”
我不禁想起我的一個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談話。他學的是天文學,從走進美國大學研究所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學位的整整五年,他一直以優異的成績享受系裡提供的優厚獎學金。他曾對我說:“我覺得很奇怪,要是憑課堂上的學習成績拿獎學金,美國人常常不是中國人的對手,可是一到實踐領域,搞點研究性題目,中國學生往往沒有美國學生那麼機靈,那麼富有創造性。”
我想,他的感受可能正是兩種不同的基礎教育體系所造成的人之間的差異。中國人太習慣於在一個劃定的框子里去施展拳腳了,一旦失去了常規的參照,對不少中國人來說可能感到的往往並不是自由,而是慌恐和茫然。
我常常想到中國的小學教育,想到那些課堂上雙手背後坐得筆直的孩子們,想到那些沉重的課程、繁多的作業、嚴格的考試……讓人感到巨大的壓抑和束縛,但是人人都順從著它,把它視為一種改變命運的出路……面對明天的世界,我們又該怎樣去審視這種文化呢?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秦瑞 來源:希望之聲記者紫靜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科教熱門
- 下一代垮了?大比例的中國孩子已經廢了(組圖)
- 醫生呼籲:這些中藥具有毒性 千萬慎用(圖)
- 2017諾貝爾獎證實中醫兩千年前的養生論(組圖)
- 哈佛研究:每天喝這種牛奶帕金森風險增39%(圖)
- 熱貼:5G是什麼?第一次有人講的這麼簡單明了(組圖)
- 人體奧秘:為什麼有人生來具備超凡能力(圖)
- 爆笑 數學帝分析雷鋒「同志」撿糞
- 哈佛、NASA、五角大廈… 專家開始認真看待UFO現象(圖/視頻)
- 宇宙星象巨變 科學家發現系外行星以史無前例的速度消失(圖)
- 震驚:醫生一罷工 全國死亡率竟然下降50%!(組圖)
- 傳Google已放棄中國版搜尋引擎 開發團隊已解散(圖)
- 史上最大規模的糞便 在太空里都看得見!(組圖)
- 目前已知生活在地球最深處的動物(圖)
- 「怎麼吃都不胖」的關鍵基因被找到(圖)
- 川普為何建太空軍?前英官員:因得知UFO機密(圖)
- 年喝800包 咖啡是健康衛士or心血管殺手(圖)
- 共產主義遭質疑 英科學家提供事實證明
- 5G手機明年問世 對你意味著什麼(圖)
- 5G:一場充滿風險的網路革命(圖)
- 埃及4400年前古墓 密封通道開挖料再揭密
- 52歲華裔教授學術造假 遭香檳伊大開除(圖)
- 再泄露5000萬用戶信息 Google+將提前關閉(圖)
- 夠犀利?美國海軍陸戰隊高端武器裝備(上)(組圖)
- 雲南一女大學生失聯6天 家人等來噩耗(組圖)
- 雞改變了世界:為吃肉 人類同時養了超210億隻雞
- 霧霾對心臟的危害能遺傳!科學家用小鼠證明了
- 俄羅斯「最先進機器人」裡面竟裝著個大活人(圖集)
- 術後噴一噴 癌症"不留根"!美國華人科學家新發明(組圖)
- 旅行者2號創造歷史 飛離氦層(圖/視頻)
- 福爾摩斯之父與鐳之母(居里夫人)的通靈體驗(圖)
相關新聞
- 熱文!大陸知名學者把九歲兒子送到美國後受到的衝擊(圖)
- 中國經濟嚴峻 金融學者賀江兵:即使真減稅也晚了(圖)
- 北京學者推特號「勞工研究」之死(圖)
- 加國證實第三名公民在華被捕 學者批「人質外交」不可長(圖)
- 經濟學者演講說真話被河蟹 演詞內容敏感遭封殺
- 學者:大陸地下教會面對更大壓力
- 美學者支招孟晚舟庭外認罪 指孟遭到逮捕並非偶然(圖)
- 中美談判近2周進展超速 學者促當局減稅開放救火 北京讓港經濟地位岌岌可危 (組圖)
- 經濟學者敦促北京減稅開放 解除貿易戰之急(圖)
- 中共社會信用系統擴及大陸科研學者 外界關注(圖)
- 康明凱被捕因工作沒備案? 學者指康成孟案關鍵籌碼(圖)
- 鷹派學者鼓動撞沉美國南海軍艦被指無常識 幫習近平倒忙(圖)
- 中共鷹派學者鼓動撞沉美軍艦 被指無常識幫倒忙 為習近平挖陷阱(圖)
- 200萬維族人被關受虐學者:土法鍊鋼式維穩未必能久安
- 大陸學者: 孟晚舟地位超政要 肩負重大責任(圖)
- 中共威脅加拿大放孟晚舟 加學者:不會得逞
- 鷹派學者疑為習近平下套 怒吼撞沉航南海美艦(圖)
- 孟晚舟護照現貓膩?法律學者促港府作出解釋(圖)
- 美學者:中共打擊川普策略 以失敗告終
- 學者:澳大利亞是否應該「選擇」中國?(圖)
- 世界各地中國問題學者聲援遭受恐嚇的紐西蘭教授(圖)
- 法媒:中國學者在論文的每一章都必須提到習近平!
- 遭受中共恐嚇的紐西蘭女教授 受到世界各地中國問題學者聲援
- 香港學者分析京官中國憲法日談話 憂兩制一國化(圖)
- 學者: 美台合作對抗中國銳實力進入罕見關鍵期
- 【重磅報告】 32位重量級學者揭北京滲透美國真相 很多原親中派(圖)
- 大陸學者看台灣選舉:未來要走這條路(圖)
- 斯坦福學者詳解中國面臨的最最最大問題...(組圖)
- 留下千樣好 歸去萬般難 浙大青年學者在美申請庇護(圖)
- 一群美國學者對北京憧憬幻滅警告當局防範中共滲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