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杜耀明:瞄準林鄭死穴 爭取改善民生

作者:
林鄭應該明白,她不外是北京的香港棋局中任由擺布的一隻棋子。她的首要任務是按北京的意思,加強一國,削弱兩制,美其名是促進中港兩地的融合,實際上是拉近兩地在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差距,同時加強基礎建設和政策措施,有利香港與大灣區的地域整合,並方便國企來港集資及發展。

新年伊始,林鄭月娥政府施政連番受挫,在議會內外噓聲四起下,三度知難而退,充分暴露特區政府的虛弱和死穴,泛民政團和民間組織可瞄準其痛處下手,再接再厲,繼續為市民爭取利益。

林鄭上月中才上京面聖,習近平還大讚她「志不求易、事不避難」,看來在巨大身影照射下,施政可以通行無阻。怎料不到一個月,林鄭走樣變形,處處取易避難,事事隨便退讓。

一兩周內,物換星移,才鄭重宣布不久,要把長者綜援申請年齡由60歲提高至65歲,政府怯於群情洶湧,立即推出特別津貼,給那批失去領取資格的人士,發放現金補償;接著,政府提出議案,要求議員表態支持三條過海隧道分流方案,但礙於反對者眾,只好臨時撤回;再到政府派發四千元特惠金(關愛共享計劃),由於申請手續繁苛,惹人反感,便提出多項寬鬆措施。

政府一而再、再而三的讓步,固然由於政策不當,引起民憤所致,但反觀林鄭過去多項決策,由一地兩檢、取消立法會參選人資格、不惜工本大規模填海造地以至保留粉嶺高爾夫球場、社會服務一筆過撥款等等,何嘗不是爭議不休,而林鄭依然可以一意孤行。兩者的分別,反映林鄭即使全面靠向中央,人前極盡表忠奉承習近平的能事,並不等於北京就要為她的每項政策背書,更不要說必定會替她在立法會拉票。

林鄭應該明白,她不外是北京的香港棋局中任由擺布的一隻棋子。她的首要任務是按北京的意思,加強一國,削弱兩制,美其名是促進中港兩地的融合,實際上是拉近兩地在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差距,同時加強基礎建設和政策措施,有利香港與大灣區的地域整合,並方便國企來港集資及發展。

至於其他施政,北京可支持可不支持,一切視乎個別措施對其香港政策的利弊得失。例如特區政策是否犯眾憎而不必要地損害政府聲譽,使公信力流失,有礙他日執行一些不受歡迎的政治任務。又例如政策牴觸親北京勢力的政治利益,盲目支持政府的荒謬政策,只會連累他們失去民心也失去議席,削弱保皇黨在議會的聲音和力量,北京又怎會倒自己的米,死撐特區官僚的愚蠢行為?

今年以來三宗事例,首先明確示範林鄭政府沒有北京操盤箍票,根本毫無把握取得立法會保皇勢力的支持,施政亦寸步難行。其次,這些民生政策,無疑關乎市民的實際利益,亦跟收緊政治言論丶取締港獨組織丶不控告梁振英等等偉大任務有所不同,絕不會影響北京眼中的政治大局,因此北京不見得會硬性要求建制派支持政府。再者,北京勉強拉票,只會得失支持建制的選民,結果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削弱他們多年來辛苦建立的選民基礎。特別當民主派不會就此罷休,更會引用這些事例去打擊建制派的名聲,北京又怎會落井下石,要他們與民意對著幹?

更何況,林鄭政治失算,自以為在中港政策方面對主子千依百順,便可換取北京信任,再由它幕後操盤,擺平與建制派的分歧,林鄭在議會內便可任意妄為,無往而不利。不錯,北京信她安份守己,或能保住她行政長官的職位,但她一向聽教聽話,自動完成主要政治任務,亦不敢造反,營造民意支持以壯大聲勢,提高自己跟北京的談判本錢,那麼其他政策方面,北京大可隨心所欲,按自己政治需要行事,又何須向林鄭施予援手。

由是觀之,在民生議題上,林鄭班子稍有差池而激起民憤的話,基於與泛民主派之間的競爭考慮,保皇黨在議會內外也得放棄保皇,與泛民異口同聲向政府施壓,而北京的保護傘並不一定自動打開,特區政府遂陷入最孤立無援的軟弱時刻。

順住長者綜援丶三隧分流方案丶四千元特惠金的讓步邏輯,處於水深火熱的醫護人員的工作環境正是匯聚壓力推動政府改革的又一目標。無論林鄭多麽享受自稱是個強者,在眼下的利益格局下,都難逃一再跪低的命運。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201/1240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