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名家專欄:有無貿易協定 中國都面臨風險

中國真希望與美國或歐盟達成新的貿易協定嗎?考慮到中國目前的狀況,任何實質簽署貿易協議的實現,都是不確定的。

儘管川普總統一再談到可能簽署「第一階段」美中貿易協議,但中國目前經濟下滑的事實,並沒有指向一個真正的、可執行的協議。簽與不簽新貿易協定,中國都面臨風險。

買500億美元美國大豆不可信

眾說紛紜的第一階段協議,據稱已讓中國購買了500億美元的美國大豆,這將是2013年頂峰時期中國進口290億美元美國大豆的兩倍。買如此之多的美國大豆,沒有先例,特別是中國還要從巴西等國買大豆。

中國購買巴西大豆及中國GDP下降,沒有理由相信,中國將購買創紀錄的美國大豆。

第一階段協議還將加強保護外國智慧財產權,並為被迫轉讓技術的在華外國公司提供救援。但是中國是否會以犧牲中國公司為代價,允許外國公司保留他們的智慧財產權同時還增加其市場份額?

在目前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同樣沒有真正的經濟理由想要這麼做,更不用說實際執行這樣的協議了。

中國公司毀約進博會就是很好的例子

 

南華早報》曾報導,去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IIE)首次亮相,其結果將是一個很好的指標,可以了解中共的企圖。據歐盟商會稱,隨著第二屆進博會登場,2018年中國簽署的協議中,有近一半尚未實現。而中國進博會的既定目標,是要增加歐洲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

中國歐盟商會上海分會主席德安德里亞(Carlo Diego D』Andrea)表示:「我們希望看到中國能在向歐洲企業提供對等的不受限制的市場准入方面,取得顯著進展。」不幸的是,47%簽署了協議的中國公司,無法或不願兌現他們的商業承諾。

外國公司在華處境更糟

中國海外經濟活動下滑,加上國內經濟增長接近於零,都讓中國企業難以應對。他們要承受經濟和政治壓力,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

但不幸的是,這些壓力的自然結果,讓美國和歐盟公司在進入中國市場方面進展甚微。在今年的進博會召開之前,歐盟警告中共(開放市場的)「承諾疲勞」。

中共限制外國直接投資、補貼國有企業、強制技術轉讓的長期政策,以及地方政府「購買中國貨」的要求等市場壁壘仍然存在。其結果是,外國公司在中國經營或擴張環境,甚至比以前更糟糕。

中共不僅想保住對外國公司關閉的大部分市場,還想要保住其封閉的網絡環境。中共禁用虛擬網絡、限制數據加密、防止跨境數據傳輸,中共的國家監控還阻止外國公司保護其數據和智慧財產權,扼殺了合作。

開放金融市場時機可疑

不過,中共現在迫切希望向美國和歐洲企業開放市場的一個領域是金融業。中國銀行業監管機構負責人表示,外國金融公司僅持有中國銀行業1.6%的資產和保險市場5.8%的份額,但這一切可能即將改變。

中共央行在最近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外國投資者可以在商業貸款、養老基金、外匯交易和其他金融業務實體中持有股份,甚至控股。

不過,中共向外國金融公司開放市場的時機令人懷疑。中國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存在著嚴重且日益嚴重的流動性問題,以及數萬億美元不良甚至是殭屍貸款,中國發出的樂觀邀請,肯定會給外國金融公司帶來麻煩。

更重要的是,外國公司要進入中國龐大的金融市場,可能不會像 中共當局希望的那樣容易。

以信譽為基礎的西方金融機構與中國受政治驅動的國有銀行之間,存在著巨大且根本的差異。隱性債務和流動性問題的曝光,使得確定金融機構的價值和健康與否變得更加困難。正如彭博社所指出的,「跨國公司要在一個不透明的監管環境中生存,並與那些推動中國經濟活動的中國國有金融對手競爭。」

唯一能實現的是政治風險最小、中國受益最大的協議

中國經濟正遭受貿易戰的多重影響:國內增長持續為負,外匯存底不斷減少,中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難以在歐洲和日本市場得到緩解。

事實上,不管中國提出簽署什麼協議,甚至是簽署了什麼協議,唯一能夠實現的協議,都是那些以最小的政治風險使中國受益最大的協議。

與黨內的口出狂言者相反,中國共產黨領導層知道自己的處境艱難。它需要把產品賣給西方,以維持其經濟上的生存。但美國和歐盟公司要求更多地進入中國市場。這給中國企業帶來了日益激烈的競爭,從而也給中國經濟帶來了風險,最終也給中國共產黨帶來了風險。

詹姆斯·高里(James Gorrie)是南加州的作家兼演講家,《中國危機》(The China Crisis)的作者。

原文China Sees Risks With or Without Trade Agreements刊載於英文大紀元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James Gorrie撰文/李同編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1110/136696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