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為什麼美國癌症死亡率驚人下降 中國發病率卻上升!

每年,美國癌症協會都會發布一份《癌症數據調查報告》,來盤點美國近年來癌症新發、死亡的最新數據,並評估癌症發生率、死亡率和生存率情況。

今年的報告如期發布,信息量可觀。

2019年1月8日,美國腫瘤學會主辦的《臨床醫師癌症雜誌》發表了美國2019年腫瘤統計報告,得出從1991到2016年,這25年間美國的癌症總死亡率下降了驚人的27%。而對比我們的癌症發病率,卻在「穩步增長」。

美國癌症總死亡率、發病率雙雙下降,而中國卻在穩步上升!

據這次報告,1991-2016年間,美國的癌症總死亡率穩步下降,25年下降了27%,相當於癌症發病人數減少了約260萬。

總的來看,癌症在美國的發病和死亡總體趨勢是下降的,僅有少部分癌種上升。

而反觀我們,與2015年1月25日發布的《中國癌症調查報告》對比來看,總體發病率與死亡率趨勢區別明顯。

美國癌症發病率「持續下降」,而中國卻在「穩步增長」。

顯然,這種「增長」絕不是我們想要的!

美國癌症發病率下降,我們真該好好學一學!

在如今經濟騰飛的時代,沒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再大的成就也只是海市蜃樓。所以看到這樣「懸殊差距」,我們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也許我們也該放遠目光,靜下心來向人家學習——

究竟美國是靠什麼,才逐步擺脫了癌症的陰霾呢?

1、不遺餘力地普及癌症篩查

正如美國男性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驟降源於PSA前列腺癌篩查一樣,防癌離不開篩查。

從圖中,我們可以發現一條「男女通吃」穩步下降的曲線——結直腸癌發病率。

這條看似不溫不火的曲線卻有一長串的故事。近40年間,結直腸癌發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穩步下降。主要原因就在於篩查的普及。

2016年美國癌症篩查指南推薦,50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一次腸鏡篩查。

於是,美國2000年的篩查比例只有21%,但2015年已高達60%。

要知道,結直腸癌從良性息肉演變至惡性腫瘤通常需要很多年,若能在此期間通過篩查手段早期發現,及時手術則會有很理想的預後。可惜的是,在中國很多人都礙於麻煩,在體檢報告上的腸癌篩查項目中,最常見的就是一枚大大的「患者拒絕直腸指診及腸鏡檢查」的印章!

要知道,這枚印章背後是多少早期腸息肉的漏診。

2、新藥研發:全球抗癌新藥一半在美國

面對癌症,抗癌藥就是制敵致勝的「武器」。最近十幾年,靶向藥物、免疫治療的研發,讓人類對抗癌症的武器庫里,有了除外科手術、放療、化療之外的更強有力的武器。

據統計:美國的癌症五年生存率是66%,中國是30.9%。而抗癌藥是癌症患者「續命」的根本。

2015年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在研新藥數量約占全球的48.7%,全球一半的新藥幾乎都在美國;排在第二和第三的英國、日本,占比僅有8.0%、7.0%;中國僅為4.1%,和美國相差達10多倍!

 

 

碾壓式的優勢,讓美國新藥、新療法在數量和前沿上領跑全球。

美國是擁有靶向和免疫藥物最多的國家,截至2018年,美國已經上市了96個靶向和免疫藥物,中國僅有33個。在臨床試驗方面,截至2019年3月,全球共有近30萬項臨床試驗登記註冊,其中約40%在美國進行。

3、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嚴格禁菸

雖然美國男性最多的是前列腺癌,女性最多是乳腺癌,但這兩種癌症生存率都很高。肺癌才是毫無疑問的第一殺手,遙遙領先於第二名。

但美國已經看到希望。60年代開始的控煙運動,吸菸人數40年持續降低,而且公共場合全面禁菸。通過幾十年的努力,得到了顯著回報。

嚴格履行《菸草控制公約》、公共場合全面禁菸......這些強勁措施使美國吸菸人數40年來持續降低。從1990年到2014年,美國男性肺癌死亡率下降了43%。

同樣地,中國也是不折不扣的「菸草大國」。菸草消費量居全球第一,男性中吸菸率將近50%。此前,發表於柳葉刀的一項研究稱,除非大規模戒菸,否則1/3的中國年輕男性最終將死於吸菸。

然而,中國的全面禁菸的道路還有很長要走...而對於每一個吸菸的人來說,你一旦吸上煙,就算是為社會「做貢獻」了...

4、極力避免錯誤、過度診斷

在美國,病理診斷才是癌症治療的「金標準」,是一切治療的基石,減少了過度診斷。

癌症治療是一個綜合的過程,比起依靠某個外科「一把刀」或權威教授,美國更看重團隊協作。在美國的權威醫院中,如今普遍實行「多學科診療」制度。

一個典型的美國癌症治療團隊裡,有不同梯隊的醫護人員:上層的醫生團隊,根據病人的病情,將內科腫瘤醫生、外科腫瘤醫生、腫瘤放療醫生等組合到一起,形成一個針對性的醫療小組。

每位醫生發揮自己的長處,共同為患者提供最適合的方案。

5、無比重視癌症患者生活品質

在美國,癌症長期被樂觀情緒所主導,醫院致力於讓患者的生命長度和生活品質並駕齊驅。

以讓癌症患者們「聞風喪膽」的化療為例,國內的化療一般都是住院進行。

在美國,除了部分腫瘤如血液腫瘤需要住院化療之外,一般癌症化療都是門診進行,一次化療一般3-4個小時即可完成。

美國醫生非常看重患者的感受,他們致力於研發副作用小的新型化療藥,對於客觀存在的化療副作用,國外也積極進行相關研究。

如針對噁心和嘔吐,不斷有新的抗嘔吐藥出現。而對於令人恐慌的脫髮,FDA也批准了一種冷卻帽用於預防。這種計算機控制的帽子含有冷卻頭皮的液體,可收縮血管,從而減少化療藥到達毛囊細胞的藥量,緩解化療引起的脫髮。

「化療不要住院,美國的理念是儘量讓病人不那麼痛苦。」一位曾經在美國治療癌症的華人這麼評價道。

6、完善的癌症醫生培養制度

據《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導》雜誌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最好的職業排名前10榜單全部被醫生包攬。但在美國能夠成為一名真正的醫生,卻要經歷漫長的時間。

在美國,治療癌症的所有醫生統稱為「腫瘤學家」(oncologist)。在腫瘤學家的群體裡,又細分為腫瘤內科醫生、腫瘤外科醫生、腫瘤放射醫生等等。

這些醫生在大學畢業後,首先接受醫學院4年的學習,然後是3~8年不等的住院醫生培訓。而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腫瘤外科醫生必須累積有2000小時的手術經驗才能申請美國外科手術助理執照(ABSA)考試。

責任編輯: 唐冬柏  來源:健康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1203/1377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