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道德經》三句話 讓你領悟天道、地道、人道的秘密

說到我國的本土宗教——道教,自然繞不開創始人老子。

老子建議無為而治,其學說對我國哲學開展具有深刻影響。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開山祖師。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隨著封建時代的發展,老子的思想越發受到統治者的歡迎和應用,不僅如此老子還成了國際文化名人,國際百位前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

不僅如此,由於老子太神秘,民間還把他跟「太上老君」扯上了關係。

據說太上老君在不同時期都化為不同的聖人到人間去,而在春秋時期化身成了老子,體驗人間疾苦之後,在周王室衰微之時離開,無奈被關令尹喜攔住,於是才有了老子五千言《道德經》。

其實這裡面有著很複雜的人物關係,民間很多人認為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之一,主要原因是老子的《道德經》裡藏著「天道、地道、人道」的奧秘,讓人實在是覺得不可思議了。大家可以看看其中流傳千年的三句話。

一、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最大的特色是什麼?「自然,道法自然

這個「自然」並非我們今天所說的「大自然」,「道法自然」是說,道自本自根,自己就是自己的根源,不需要取法任何東西。道也沒有什麼可取法的對象,因為萬事萬物都在道的海洋里。

天地的運行是最接近於「自然」的,魚在水裡暢遊,鳥在天空飛翔,花開了花又落…日月交替,寒來暑往,四時運行…天地萬物似乎都接受著一個神秘力量的安排,一切都是井井有條。

魚不會妄想我為什麼不能在天上飛?鳥不會想我為什麼不能潛到海底游?夏天不會跑到冬天后面去,秋天不會取代春天的位置…一切都是那麼井然有序。

但人不一樣,人是具有極強自我意識的生物,他想上天入地,他想掌控支配世界,他甚至想成為自己的上帝。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老子告訴我們首先要學會敬畏!

二、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這段話的意思,累積到了滿盈,不如及時停止;銳氣如果太盛,不能長久保持;家裡金山銀山,沒人能守得住;富貴加上驕傲,自己埋下禍根;成功了就退下,這才合乎天道。

天道好循環。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壞空。成住壞空是佛教用語,「成」,事物出現;「住」,事物繁榮一段時間;「壞」,開始走下坡路;「空」,一切塵歸塵,土歸土。

世間萬物,莫不如此。

你想守住剛猛,剛則易折,你想守住財富,富不過三代,你想保住權力,新生一代早就等不及了。

老子提醒我們,要虛。虛才能放空外物,不把持,不占有。《論語》記載,曾參稱讚顏回:「有若無,實若虛。」有的好像沒有,實在好像空虛,說的就是這種境界。

虛才能容納一切,不致招來怨仇。

虛才能不戀權位,該舍就舍,該去則去。「不要人夸顏色好,要留清氣滿乾坤。」

要有度!虛是境界,有度是實在的功夫。就人世間而言,人與人之間有邊界,不可冒犯;就物質取捨而言,只取所需,不取所欲;就人與自然而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三、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這句話非常精練的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我們現代人,非常的直接,我給你做多少事,你給我多少錢,你叫我做一件事,我一定要問有什麼利益?物質文明席捲之處,一切以現實的利害作為好壞的標準。沒有顯而易見的利益,值得做嗎?一切是如此的短視和虛浮。

老子這句話是說:「一切事物,有時是受損反而獲益,有時獲益反而是受損。」

中國古人更看重整體的平衡和長久的和諧。在中國人看來,任何事物都有陰陽兩面,陽長陰消,陰進陽退。問題的關鍵不是陽占多少、陰占多少才合適,而是陰陽平衡才最符合天地之道。

有的時候暫時獲利,但破壞了陰陽的平衡,對將來的穩定有巨大的負面影響;有的時候暫時受損,但有利於維護陰陽的平衡,反而對將來的和諧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所以,古代的聖賢人物,不怎麼談利,而是喜歡談吉,談福。吉和福看重長期累積的效果,而不注重當下一城一地的得失。

所以中國人常說吉人自有天相,你能夠秉持天道,積德行善,當然天會眷顧你

這個「己立」,並非由自己亂來,而是有一個天命在,這個天命就是「善」。「己立」所立的根基,就是德,就是善。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心理心靈捕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806/1485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