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國安法之禍 美國「真動手」 將沉重打擊香港

如果美國要搞垮香港,當然還有不少「殺手鐧」,就看美國的節奏罷了。

在中共宣布將制定香港國安法之後第二天(5月27日),國務卿蓬佩奧向國會作證,指向該不再具備高度自治,不再建議國會讓香港享有特殊待遇。兩天之後(29日),川普在白宮記者會上宣布,美國將停止與香港各方面協議,並取消相關的特殊待遇和政策豁免。美國國會兩院在6月25日通過《香港自治法》(Hong Kong Autonomy Act),總統川普7月14日簽字生效,宣告「不把香港視為和中國區別對待的地區」,同日指令有關部門在15天內,跟進多項針對香港的行動。

香港頒布實施國安法以後,美國開始「動真格」,連番出台香港新政策。其中包括:

第一,貿易類。美國先宣布取消香港的獨立關稅地位,在關稅上對香港的區別對待,把香港貨物一概視為「中國貨」。8月11日,美國再次宣布,香港出口的商品不得打上「香港製造」的標籤,必須用「中國製造」,45天後生效。

第二,科技輸出類。美國宣布在科技輸出上把香港和中國一視同仁。換言之,美國軍民兩用的敏感高科技將不再輸出香港。

第三,其他經濟項目。美國宣布終止對船舶的國際營運入息給予課稅寬免的協定。

第四,旅行和簽證類。美國宣布不再把特區護照與中國護照區別對待。具體措施現在還不明。美國宣布把到香港的旅遊風險維持在第二級「提高警覺」(美國外游警告從低到高分四級),但提醒在香港的國民,「可能會在當地受到進一步監控,或是面臨當局因維持治安以外目的任意執法」,不排除以後升級的可能。

第五,交流合作。美國宣布停止與香港中文大學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合作,中止國際交流富布賴特計劃(Fulbright Program)。

第六,司法互助類。美國宣布終止和香港的移交逃犯協定和移交被判刑人的協定。中國隨之宣布反制措施:終止美港引渡協議和司法互助協議。

第七,制裁個人類。美國宣布制裁11名香港高官和中國的涉港事務官員。中國也宣布反制措施,制裁美國國會議員和NGO主席共11人。其中參議員盧比奧、克魯玆和眾議員史密斯都是一個月內被中國制裁兩次(第一次是有關新疆問題)。

比「香港製造」更重要的,還是「香港」這個品牌。

其中,前三類都和經濟有關。本文主要討論這三類。

就貿易而論。在統計數據上,香港對美國的出口主要有兩部分。一是轉口貿易,其中大部分的原產地都是中國。2018年,中國經香港出口到美國的貨物為370億美元,占中國對美國總出口額的8%,相當可觀。中國貨物到香港「洗白」一下,當成香港產品,以降低關稅。但從2018年貿易戰開打以來,美國嚴查出產地,這類的轉口貿易的商品絕大部分都正確地重新視為中國產品,按照適用於中國的標準收關稅。因此,即便美國在關稅問題上把香港和中國一視同仁,對這部分轉口商品也沒有影響。

二是香港本身的製造業。在79-80年代,香港製造業發展蓬勃,香港製造是品牌的保證。但在1990年代轉型以後,香港製造業大部分北移,本土製造業占整體經濟的份額有限,本土製造業出口只占總出口(包括轉口貿易)的1%。2019年,香港本土對美國的出口額為4.71億美元,目前對美國的出口主要是珠寶(占約一半)和食品(占約一成)。因此,美國征關稅當然會極大打擊香港殘存的製造業,影響幾萬人口的收入。但對香港經濟整體而言這只是小數字。

相反,香港是美國貿易的重要順差來源地。根據香港政府的説法,2018年,在香港賺取311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是「美國賺取最高貿易順差的單一經濟體系」。當然,這種説法存在一些問題,因為香港在計算以上貿易順差時,把美國出口到香港再轉口到大陸的貨物,價值100億美元(占大陸進口美國商品總額6%),也算成了美國對香港的出口。但美國從香港賺取大額貿易順差的説法依然成立。

在美國宣布新關稅政策時,儘管香港民間叫苦,但無論中共還是香港政府,都宣傳美國的措施「影響不大」、「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對美國傷害更大」。但到了美國表示要嚴格遵守「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求把「香港製造」改為「中國製造」之後,香港和中共0的反應就大多了。

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連番砲轟美國,「強烈譴責」美國「要求來自香港製造的產品,要使用《中國製造》的標籤,這做法明顯是指白為黑,與事實不符,是單方面的,並且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和國際之間就產地來源的規例。」還以「加拿大產品不能標上美國製造」為例,論證「香港產品不能『錯誤地』標上中國製造」。他還強調在香港生產的產品有權使用「香港製造」標籤,威脅要在世貿起訴美國。

一心想做下任香港特首的邱騰華此語一出,當即批主張「香港不是中國」,把中港關係和美加關係類比,有「支持港獨」之嫌,被質問「是否真誠擁護基本法一國兩制」。他的「指白為黑」論,更有抹黑「中國製造」之嫌。

中國和香港表現出不在乎美國對香港貨征關稅,但對美國要求「名正言順」卻火冒三丈,何解?

關鍵在於徵收關稅最多是「錢」的問題,受影響的人也類似「韭菜」,政府不擔心。況且其他國家不一定會跟進美國收關稅。但「香港貨正名」卻是品牌的問題,用多少錢都換不來。香港正想重振製造業,要重新打響「香港製造」品牌,特別是科技產業。現在美國要求變成「中國製造」,香港的如意算盤豈非打不響。

比「香港製造」更重要的,還是「香港」這個品牌。

雖然中共口口聲聲說「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香港不是中國」對中共同樣重要。第一,中共還需要用「香港」這個白手套,打著香港的幌子在國際政治經濟中撈好處。第二,中共還要向外宣傳中共成功落實「一國兩制」。

中共想把香港的便宜占盡,「中國嬴兩次」。於是,中共在要加緊控制香港時就強調「一國大於兩制」;要用香港這個白手套時就說「兩制同樣重要」。十足中共式的虛為。

香港在世界貿易體系中的獨立關稅區地位,不單是「中國賦予」的,還必須是世界認可的。美國把要求「香港製造」變「中國製造」,就是為了在國際上營造「香港就是中國」,繼而會游説盟友同樣要求「香港製造變中國製造」,從而從源頭上徹底讓中共不可再占便宜。這怎麼能不讓中共怒火沖天?

香港雖然威脅在世貿組織上起訴,但用處不大。首先,現在美國已不太理會世貿組織;其次,世貿組織的法官連開庭人數也湊不齊,還有一大堆案件積壓,處理到香港問題要等到牛年馬月;最後,美國還大可用香港已經不再擁有區別於中國的法律能力(legal capacity)或法律人格(legal personality)作為抗辯,論證香港不配享有獨立關稅區地位,香港勝算未必很大。但一旦敗訴,就或會被世貿除名,風險比收益更大。

在高科技輸出限制上對香港和中國的影響同樣不小,甚至更大。美國對香港的輸出一向比香港寬鬆。高科技輸出限制包括很多不同的技術,諸如硬體(晶片)、軟體(行業軟體和人工智慧)、材料、生物科技等。一直有傳言,中共依賴香港獲得美國的一些高科技產品,包括軍民兩用的產品,再跨境輸入中國,儘管是否屬實以及規模多大都難以證實。

除了工業用途之外,在學術研究領域同樣重要,香港的研究所能比中國購買到更高級的計算機和科研儀器。在中國強調研究向產業傾斜的指導思想下,很多科研成果都能輕易轉化為高科技工業產品。深圳的大疆公司的老闆,就是在香港科技大學研究時發明出大疆自己的無人機。如果不能再進口高級儀器,那麼必然打擊香港的科研,進而影響各地科研人才到香港研究的意願。這對香港科研打擊不可謂不大。

在中國的「大灣區規劃」中,香港被定位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並需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而鄰近的以高科技和製造業聞名的深圳只被定位為「創新創意之都」。很顯然,對香港的定位是「硬核」的,深圳的角色僅為配套。

本身已經有「深圳市高科技產業園區」的深圳,還一定要和香港一起在邊境「落馬洲河套區」規劃搞了一個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這個科技園土地歸深圳,但被香港管,適用香港法律,當然也能適用美國對香港的科技輸出規則。這很好地説明美國科技輸出對中國和香港的重要。

由此可見中共對香港期望之高。而這一切,又都基建在香港可以輸入高科技的基礎上。現在美國把香港和中國一視同仁。這些遠大規劃大概率化為泡影。

在其他經濟領域,目前美國只用上了取消「船舶的國際營運入息給予課稅寬免的協定」這一招。該協定的內容是,對在香港營運的美國船公司,只要向香港政府交稅,就不必向美國雙重交稅(反之亦然)。很明顯,這將促使美國船公司離開香港。其他國籍的國際船公司,如果同時在美國和香港營業,是否會受影響,還不得而知。若然,這將沉重打擊香港的船運業和碼頭業。事實上,香港的碼頭吞吐量雖然還是全球第七,但其航運中心地位已經在鄰近地區的競爭中大為下降,深圳和廣州的貨櫃碼頭吞吐量都超越香港,2018年分列四五位。再受此打擊,除非中共刻意扶持,否則就可能一蹶不振了。

如果說關稅方面,香港還可以像世貿申訴的話,那麼限制高科技輸出和取消稅務豁免等措施,香港找不到,也沒有什麼反制手段。

如果美國要搞垮香港,當然還有不少「殺手鐧」,仿佛小叮噹的百寳囊一樣取之不盡。就看美國的節奏罷了。即使不出動金融制裁這種核選項,其他措施也足以讓香港「沒運行」。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825/1493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