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隔夜菜比砒霜更「毒」?30道菜、450個檢測數據 告訴你真相

今年64歲的王阿姨從年初開始就時常覺得腹部不適,直到5月因上腹疼痛不已才到醫院就診,誰知晴天霹靂,竟查出了胃癌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家人為後續治療焦頭爛額時,老伴馬大爺想到自己經常便秘、腹痛,於是在7月初也做了檢查,結果被確診為結腸癌

夫妻相繼患癌不全是巧合,醫生表示可能與家庭長期吃剩飯剩菜的不良飲食習慣有關,隔夜菜中的亞硝酸鹽增加了患癌風險。

隔夜菜致癌?這可嚇壞不少人!隔夜菜到底還能不能吃?

一、隔夜菜中亞硝酸鹽超標緻癌?科學數據告訴你

·亞硝酸鹽有毒致癌?

亞硝酸鹽引起中毒的毒理作用主要是使血液失去攜帶氧的能力,一次性攝入0.2至0.5g可引起急性中毒,攝入3g可致死。

亞硝酸鹽本身並不致癌,但在胃酸作用下會與人體中的胺類物質反應生成致癌物質——亞硝胺。長期攝入亞硝胺可能引起食管癌、胃癌和大腸癌

亞硝酸鹽廣泛存在於食物中,但作為食品添加劑,國家嚴格限制添加,規定肉製品中亞硝酸鹽殘留量不超過30~70mg/kg,醃漬蔬菜殘留量不超過20mg/kg。

·30道菜、450個權威檢測數據揭開真相

寧波市食檢院曾用30道菜、450個檢測數據,揭開了隔夜菜的謎團。

30道菜分為肉菜、半葷半素、素菜和涼拌菜4種,分別放置於4℃及25℃環境中,模擬家用冰箱和常溫環境,並檢測在不同放置時間後(0h、6h、12h、24h)所產生的亞硝酸鹽含量和菌落總數。

數據來源:寧波市食檢院

數據來源:寧波市食檢院

從最終檢測到的450個數據中可以看出,4℃下冷藏儲存的隔夜菜,24h內亞硝酸鹽含量基本不變,菌落總數的增量也非常小。

25℃下的隔夜菜,12h後葉菜類的亞硝酸鹽含量明顯上升,24h後肉類的變化不大,但蔬菜類的含量明顯超標,達到100mg/kg以上,遠超國家標準。並且,25℃下的菜餚在12h後菌落總數呈指數級增加。

綜上所述,隔夜菜能不能吃跟儲存條件和時間有關,在4℃下冷藏儲存24 h的隔夜菜,亞硝酸鹽含量依然遠低於國家標準。

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在安全劑量內的隔夜菜,並不存在有毒、致癌風險,但還是少吃為好。

二、常吃隔夜菜,要先警惕這一種病!

與其擔心亞硝酸鹽,不如擔心細菌污染問題。隔夜飯菜中滋生的細菌會損傷胃黏膜,引發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等疾病。

尤其是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常有胃酸低下或缺乏,這有利於硝酸鹽還原菌的生存繁殖,促進胃內亞硝胺類化合物的合成,導致胃癌風險提高[2]。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指胃黏膜上皮固有腺體的萎縮,同時伴有腸腺上皮的化生或異型增生的一種慢性胃炎。

通俗來說,萎縮就像水土流失,胃黏膜變薄,分泌的消化酶、胃酸及黏液變少,消化吸收能力就下降了。

它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膽汁反流、免疫、年齡、高鹽及低維生素飲食等多種因素相關。

部分患者沒有明顯症狀,多數患者出現上腹飽脹或疼痛、反酸、早飽、噯氣、厭食、噁心、等消化不良症狀,少部分患者出現消瘦、貧血症狀。

三、慢性萎縮性胃炎離胃癌有多遠?

慢性萎縮性胃炎與腸型胃癌的發生密切相關,WHO將其定義為胃癌前狀態。

從萎縮性胃炎到胃癌,一共三步: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異型增生——胃癌。

但這個過程並不是必然的,只有極少部分萎縮性胃炎會真正發展成胃癌。

有些輕度萎縮性胃炎可以逆轉,若出現中/重腸化或不典型增生,癌變機率就會增加,因此要及時規範治療。

四、如何治療,預防癌變?

目前針對萎縮性胃炎的治療,主要是緩解症狀,改善胃黏膜病變情況,定期監測,早診斷,早干預,阻斷向胃癌的演變。

·治療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Hp)是萎縮性胃炎發生以及向腸化、癌變發展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治療Hp後可以阻止炎症反應,延緩、阻斷甚至部分逆轉萎縮,降低癌症風險[3]。

按照我國Hp共識意見,治療Hp推薦2種抗菌藥物+質子泵抑制劑(PPI)+鉍劑組成的四聯療法。在此基礎上,針對抗藥性上升,療效不理想的情況,還會增加對黏膜有修復作用的康復新液聯合用藥,提高治療效果。

·健康飲食

遠離菸酒,避免進食隔夜菜、霉變、醃熏制、煎炸、過鹹的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保持三餐規律,同時適當補充葉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增強免疫力。

·定期檢查

為了預防癌變,醫生會根據患者情況安排定期複查。通過複查掌握胃黏膜病變的進展情況,一旦出現變化,可以積極採取措施。同時建議40歲以上人群即使沒有症狀也定期做胃鏡檢查。

通過積極的正規治療,很多萎縮性胃炎患者能痊癒,或者維持現狀,不再惡性進展。所以患者不必過於擔心,恐慌的心情反而會加重病情進展。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39健康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021/151436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