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洪博學:中共有抗日嗎?

作者:
中共真假抗日問題,是歷史真相問題,也是中共霸占發言舞台的問題,占領中國後,製造假的抗日神劇,呼攏中國人,探究這段歷史,在中國被列為禁忌,老馬哥認為中共有抗日,不管什麼動機,本人不予置評,但是,把事情扯到讀書,凸顯自己飽學,真的就見笑了。

西安事變叛亂前的蔣介石張學良楊虎城。(圖片來源:公用領域)

國民黨慶祝「台灣光復節」,過去就是例行公事,但是,今年比較特別,因為,中共也大搞慶祝會,有人質疑國民黨唱和中共,老馬哥回應說,「中共真的有抗日,民進黨人要多讀書」。

中共根本假抗日

本來,中共真假抗日問題,是歷史真相問題,也是中共霸占發言舞台的問題,占領中國後,製造假的抗日神劇,呼攏中國人,探究這段歷史,在中國被列為禁忌,老馬哥認為中共有抗日,不管什麼動機,本人不予置評,但是,把事情扯到讀書,凸顯自己飽學,真的就見笑了。

我數十年維持每日讀完一書的習慣,至今未改,每讀完一書,做完筆記,就感覺書海浩浩,自己所學太少,讀書真的使人謙卑,我從中體會,因此,老來行事低調,這是來自多讀書的領悟,但是,老馬哥用讀書少,指責民進黨,實在有點自大,所以就讀書問題,就教老馬哥。

抗日歷史中的中共腳色,一直是歷史黑幕,國共內戰中,毛澤東指責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剿共」,而國民黨則指責共產黨「假抗日真壯大」,現在看來,國民黨的教科書比較公正,因為,從死亡人數來看,1947年國府公布,國軍因為抗戰死亡人數超過360萬,人民9百多萬,共軍卻越打人數越多,相形之下,打仗卻不死人,單單這一點,中共就很難服眾了。

從歷史來看,1937年西安事變之後,在蘇聯安排下,蘇聯釋放蔣經國,換取國民黨停止剿共,這就是所謂,國共二次合作抗日,但是,中共有抗日嗎?

根據謝幼田所寫的《中共壯大之謎》一書,國共合作抗日,表現最積極的就是親共的山西軍閥閻錫山,閻錫山與蘇聯關係密切,和張學良同樣反對老蔣剿共,西安事變一結束,閻錫山熱烈歡迎毛澤東到山西一起抗日,當時山西的軍隊被稱為傳統舊軍,為了提升軍隊素質,共產黨向閻錫山建議一起訓練新軍,而中共則組織「犧牲救國同盟會(簡稱犧盟會)」加入訓練新軍,但是,搞來搞去,新軍已經變成中共所控制的軍隊,由薄一波擔任領導人,從朱德的回憶錄就可以知道,中共向來就會搞滲透這一套,朱德對新軍訓話說,「各位同志要知道,你們是共產黨軍隊,只是戴著閻錫山的帽子」,山西有105縣,閻錫山和中共合作之後,全省的縣府有70個縣長是中共黨員,閻錫山到1939年才知道大勢不妙,通知蔣介石,並且召開軍政大會,要求中共離開國民黨,卻已經為時太晚,中共利用抗日招牌,把山西占領了,中共有抗日嗎?

蔣介石防共慢了一步

老蔣接到閻錫山通知,心裡知道,任其發展下去,打仗是國民黨做先鋒,最後抗日戰爭果實,會被共產黨拿走,因此,趕快召開五中全會,討論「處置異黨活動辦法」,1937年11月,六中全會再通過「處置共黨問題新辦法」,證明了老蔣知道毛澤東根本是「假抗日,真壯大」。

要證明中共根本不抗日的證據,是中共黨史所記錄的洛川會議,1937年,毛澤東在陝北洛川召開這一次會議,主要是定位共軍在抗日中的腳色,毛澤東如此指示,「共軍必須七分壯大自己,二分妥協,一分抗日」,意思就是打游擊,遵守「你不犯我,我不犯人,敵來我跑,敵進我退」政策,絕對要避免和日軍正面作戰。

西安事變之前,躲進延安山洞的共軍不到十萬人,但是,中共吃掉山西閻錫山地盤,共軍來到五十萬人,發展速度很快,中共不只是假抗日而已,當國軍在與日軍正面交鋒,中共的特務在農村搞暴動,替國府製造麻煩,讓國民黨疲於奔命,毛澤東多次在會議上演說,「抗日戰爭是我黨奪權的最好機會」,老馬哥還說中共有抗日,請問,老蔣在九泉之下,如何可以瞑目?

謝幼田是共產黨員,曾任四川社科院編輯,後來到美國史丹福大學留學,如果他寫的東西信不過,再舉一個左派日本作家遠藤譽所寫的《毛澤東勾結日軍的真相》,遠藤譽是日本人,出生東北,小學在北京加入共青團,算是日本親共派,曾在日本筑波大學任教,遠藤譽以自己在東北生活經驗,寫下《卡子》,描述長春圍城的恐懼,這樣的人所寫報導,可信度應該很高,毛澤東一書,是根據日本特務的回憶錄所寫,牽涉到中共大特務潘漢年,潘漢年就是毛澤東派遣勾結日軍,打擊國民黨的聯絡人,也是關係當事人,後來,老毛擔心隱密叛國事情被爆發,奪取中國大陸後,潘漢年被毛澤東囚禁在湖南山區,直到死亡,中共根本沒有抗日,抗日也是為了搞倒國民黨而已,這是我的結論,這兩本書已經為毛澤東蓋棺論定,對中國人來說,毛澤東是邪惡的竊國者,更是不義的叛國者,這已經可以證明中共沒有抗日,老馬哥實在應該多讀書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民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1030/1517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