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庸者謀利,能者謀局,智者謀勢

等風來,不如追風去。

作家霧滿攔江說:「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的不是出身,不是財富,而是認知。」

認知是一個人的謀慮、思維、格局。

一個人能不能成事,能成多大的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認知的高度。

只能看到眼前利益的是庸者,懂得謀局布局的是能者,可以借勢造勢的則是智者。

認知在哪個層級,人生就處在什麼樣的層次。

01

庸者謀利

史記》裡講:「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喜歡財富是人的天性,沒有什麼不妥。

但是一個人若是一心盯著金錢,放棄長遠的打算,那就是愚蠢了。

清末大臣翁同龢主政的時候,向某國借款,別人給他送去一份回扣。

翁同龢嚴詞拒絕後,把這件事告訴了光緒

光緒異常惱怒,下令徹查,看看到底都是誰分了回扣。

第二天,翁同龢上朝,光緒說:「昨天的事不必追究了。」

說完,仰天長嘆。

原來慈禧也分了回扣。

南懷瑾說:「遠見抵不過現實的短視。」

在大清的生死存亡之際,大清的最高統治者不但不努力拯救國家,反而見錢眼開,敗亡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東漢末年,董卓亂權。

河北的袁紹實力雄厚,最有機會爭奪天下。

董卓火燒洛陽的時候,袁紹集結十八路諸侯討伐叛逆。

曹操在前方血戰董卓,袁紹卻因為擔心損失兵馬錢糧,拒絕救援。

因此失去了打敗董卓的最好機會。

後來曹操嘲笑他:「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

遇到大事猶猶豫豫,對一點蠅頭小利卻格外在意。

這樣的人目光短淺,註定會為自己的短視付出代價。

果然,不出十年,袁紹敗亡,百年基業毀於一旦,北方最終被曹操統一。

錢穆說:「大成者參與天地,小用者謀利計功。」

層次高的人考慮的是大的方向和戰略,層次低的人考慮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小利。

只見小利、私利的人,註定不會有什麼大成就。

02

能者謀局

一位富商曾說:

想要按天結算工資的是鐘點工;

希望按月領取報酬的適合打工;

耐心按年度領取年收入的,適合做職業經理人;

能耐心等待三到五年的人,適合做投資;

用一生的眼光去權衡一件事的人,適合做企業家。

人生就像是下棋,看得遠,才能走得遠。

有大視野的人,才能有大格局;有大格局的人,才能成大氣候。

宋代張詠曾在崇陽當知縣,當地人以種茶為生。

茶葉不僅是剛需品,也是暴利行業。

當時朝廷錢糧緊缺,很多大臣想打茶葉的主意。

張詠覺得茶葉的生意必定難以長久,於是下令讓百姓改種桑樹。

當地人怨聲載道,罵張知縣胡作非為。

但是兩年之後,官方實施茶葉專賣,其他縣的茶葉滯銷,百姓紛紛斷了生計。

而崇陽縣的桑樹都已成長,百姓養蠶織絹,每年產量達百萬匹,日子越發富足。

張詠離任之後,當地人立廟感謝他的恩德。

而張詠也因為政績斐然,一路升遷,一直做到禮部尚書,成為宋代名臣。

古人說,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危於無形。

所謂明者、智者,是指一個人的認知具有穿透力,在事情未發生之前就能洞見到一定時間維度上的局面。

如此,進可提前部署,退亦能規避禍患。

宋朝神宗年間,皇家作坊大門狹窄,進出不便,工人們要求拓寬。

神宗認為大門的尺寸是太祖定的,必有遠慮,所以拒絕改建。

後來工人半夜造反,一個老兵把住門口,就堵住了所有叛亂的人,這才沒有釀成大禍。

宋神宗不禁感嘆,原來太祖百年前設計大門的時候,就想到了今天。

古人說:「不謀一世者,不足謀一時。」

愚者只能看到眼前的小利,智者卻能高瞻遠矚,提前為將來布局。

對於人生這盤棋,最重要的不是細節上的計較,而是大局觀上的把握。

凡事多看一步,多考慮一點,做好屬於自己的規劃,做到心裡有譜。

只有這樣,面對未知的將來,才能擁有足夠的底氣。

03

智者謀勢

胡雪岩說:「勢利、勢利、利與勢是分不開的。有勢就有利,所以做事現在先不必求利,要取勢。」

勢是自然規律,是天道至理,一個人一旦掌握了勢,自然可以無往不利。

真正的智者既可以如水一般,柔軟借勢,也可以如火一般,燎原造勢。

清末朝廷對新疆用兵,急需軍費錢糧。

統兵的左宗棠當時缺餉五個月,已經有餓死士兵的事情出現。

胡雪岩抓住機會,不惜血本,用三天籌集了十萬石糧食。

幫朝廷解了燃眉之急,也因此取得了左宗棠的信任。

左宗棠把軍需採買轉運的生意都交給了胡雪岩。

清末時局動盪,借著朝廷頻繁用兵,胡雪岩的家產也得到了快速積累,很快成為當時巨賈。

雷軍曾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一個人對大勢的準確把握,很多時候要大於努力。

懂得借勢,一個人才能真正實現人生的飛躍與發展。

有勢可以借勢,無勢可以造勢。

《三國演義》裡,孫權假意要把妹妹尚香嫁給劉備,要他來南徐迎娶。

希望可以扣下劉備,換取荊州。

劉備來到南徐之後,命令趙雲和兵士披紅掛彩進城,營造出一種熱熱鬧鬧辦喜事的聲勢。

這件奇聞很快成為街頭巷尾議論的焦點,連吳國太和喬國丈都被驚動了。

孫權不得假戲真做,把妹妹嫁給了劉備,最後,劉備得了夫人,又保住了荊州。

等風來不如追風去。

在趨勢的勢能下,再難辦的問題,也不值一提。

孫子兵法》裡講:「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圓石放在高山上,它一定會滾下來,而且無法阻擋。

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借勢和造勢。

個人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很多事情,單憑自己的力量根本無法做到。

學會藉助趨勢的力量,四兩撥千斤,才能打破個人能力的局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呂氏春秋》說:「凡謀物之成也,必由廣大久遠。」

凡是謀劃事情取得成功的人,一定看問題更加深遠。

那些只盯著眼前利益的人,終生難成大事。

人生最難得的,是你翻越認知障礙之後看到了真正的風景。

人生最可貴的,是你一覽眾山小之後形成的宏大人生格局。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424/1584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