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楊絳:遇事的第一反應里,藏著你的人生格局

作家趙彤彤曾說過:

「隨著楊絳的離去,似乎一個時代也隨之結束了,她是民國的最後一個傳奇女子,也是最後一位女先生。」

楊絳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滿悲歡苦痛。

早年她經歷顛沛流離,晚年又飽嘗生離死別。

但無論低谷還是高峰,面對讚美或是詆毀,她始終淡泊從容,活得優雅而通透。

我們愛楊絳,愛她的生活態度,更欣賞她的處世智慧。

她用自己的百年人生告訴我們:遇事的反應中,藏著一個人的見識與格局。

01

遇急事要靜

蘇洵曾說過一句話:

「處世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

正所謂心靜則明,人生的很多智慧都藏在沉穩與冷靜里。

越是情況緊急,越要保持頭腦的清醒,沉著應對。

《楊絳傳》裡記載了這樣一件往事。

抗戰後期,日偽當局加強了對上海的控制。

那時候,經常有日兵闖入民宅逮捕市民,很多人被抓後就再也沒能回來。

一天,錢鍾書在學校上課,楊絳在家輔導女兒功課。

突然傭人慌張地跑進來,說有兩個日本人在外面敲門。

女兒聽後,嚇得緊緊抓住媽媽的袖口。

楊絳卻面不改色,輕輕拍了拍女兒的手,吩咐傭人打開了門。

日本人來後,高聲嚷道:「誰是楊絳?」

楊絳淡淡地回答:「我就是。」

他們打量了一下她,說:「明天來一趟憲兵司令部。」

說完就走了。

那天晚上,全家人都翻來覆去睡不著。

楊絳卻像往日一樣,倒頭就睡,一覺睡到天亮。

第二天一早醒來,她還特地精心打扮了下,然後帶著一本書,就出門了。

到了憲兵司令部,同時被傳喚的其他人,全都臉色煞白,坐立不安。

楊絳卻獨自坐在會客廳一角,旁若無人地讀起書來。

日本人來了後,見她如此淡定,感到非常驚訝。

隨後,他們威逼恐嚇,問了很多問題,楊絳從容不迫,應對如流。

審訊結束後,日本人毫無所獲,只得客氣地將她送到大門口。

原本飽含兇險的一次危機,就這樣被化險為夷。

作家米貝爾說:

「有恬靜的心靈才能夠把握自己,有穩定的精神才能夠指揮自己。」

生活像一場拳賽,心浮氣躁,就容易自亂陣腳。

冷靜下來,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才能見招拆招,有條不紊地解決所有麻煩。

《昭徳新編》裡說:「水靜極則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

當你遇事能夠不慌不忙,平心靜氣地面對一切。

你會發現,生活中所有突如其來的難題,都早有它的應急方案。

02

遇爛事要離

很認同這樣一句諺語:「一怒之下踢石頭,只會痛著腳趾頭。」

遇到爛事,越糾纏事就越多,最終拖累你的步伐,使你難以脫身。

只有不予理睬,你才能避免被那些破事的影響,從而輕裝前行。

楊絳在清華任教時,曾在一次全校大會上,被推到風口浪尖。

當時,一個女學生突然站起來,控訴她:

「楊先生上課不講工人,專講談戀愛,說結了婚的女人也應當談戀愛,戀愛應當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此話一出,全場譁然,人們議論紛紛。

楊絳並不認識該女學生,那些話,她當然也沒有說過。

當幾千雙眼睛都盯著她時,她卻依舊若無其事地坐在位子上,既不回擊,也不辯解。

會後,有朋友問她為何不解釋,她說:

「不了解我的人,就隨他們怎麼想去吧。」

回到家,楊絳看了一會兒書,倒頭便睡去。

第二天,她照常像平時那樣,讀書寫字,上課教書,繼續做學問。

慢慢地,議論的人越來越少,沒多久,這件事便再也沒人提起。

到了下學期,選修她課的人,反而比之前還多了不少。

漫畫家幾米有句話,說得很好:

「不要在一件彆扭的事上糾纏太久,糾纏久了,你會煩,會痛,會厭,會累。

到最後,你不是跟事過不去,而是跟自己過不去,所以無論多彆扭,你都要學會抽身而退。」

面對他人的污衊、指責或傷害,別去較勁,及時遠離,把時間和精力留給自己。

正所謂:「建大事者,不忌小怨。」

一滴墨汁落在杯中,則黑色暈染一片;若融在海里,大海仍萬里澄清。

當你眼界足夠廣闊,你會發現,那些爛事,都只是你來時路上毫不起眼的石子。

與其在不可理喻的人事中消耗自己,不如低下頭來,專心趕路。

03

遇難事要熬

楊絳先生一生經歷了時代的浮沉變幻,遭遇過人生的種種風霜雨雪。

年輕的時候,時局動盪,一家人擠在法租界避難。

她先前就職的學校被迫停辦,錢鍾書又找不到工作,一家人的柴米油鹽都成了頭等大事。

為了補貼家用,她當起家庭教師,在離家很遠的一所小學代課,每天來回輾轉近一個多小時。

儘管生活清苦粗糲,楊絳卻筆耕不輟,堅持寫作。

她將淪陷區的苦難悲傷寫進劇本,同時也把希望與勇氣融入劇情。

1943年春,戲劇《稱心如意》一經推出,便廣受好評,這也使她正式開啟了文學之路。

特殊年代,她挨過批鬥,被下放改造,看管過菜園,也刷過廁所。

到了晚年好不容易安頓下來,本以為可以過上清閒舒適的生活。

卻沒想到,剛經歷了歲月動盪的苦難,她又迎來了生離死別的絕望。

先是女兒錢瑗因肺癌晚期藥石無醫,僅僅一年多就離開人世。

不久後,患了膀胱癌的錢鍾書也撒手人寰。

耄耋之年,命運的打擊接踵而來,換做常人,早就崩潰了。

可楊絳堅韌如昔,在最難的歲月里,她忍住錐心之痛,埋頭於書齋。

一邊整理錢鍾書遺稿,一邊繼續創作,最終活出了豐盈的百歲人生。

楊絳先生曾說: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越細,香得愈濃烈。」

人生浮浮沉沉,生活起起落落。

你所遇到的所有磨難,熬不住,就是障礙,熬過去,就是你更上一層樓的台階。

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會熠熠生輝。

當你會感到特別難的時候,那正意味著光明就在不遠處,不妨再咬牙堅持會。

耐住風雨,蹚過泥濘,那些考驗,終會變成命運的另一種成全。

04

遇順事要斂

孔子有一句話,「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格局越大的人,在順風順水時,越是懂得內斂。

楊絳先生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擁有無數高光時刻,但她卻始終保持謙卑的姿態。

有人贊她是著名作家,她說:「沒有這份野心。」

有人說她的作品暢銷,她說:「那只是太陽曬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暫間。」

有人說得到她的一本書總要珍藏起來,她說:「我的書過了幾時,就只配在二折便宜書肆出售,或論斤賣。」

面對紛至沓來的榮譽和光環,她卻說她最大的渴望,是人們把她忘記。

2014年,楊絳曾就讀的牛津大學艾克塞特建院700周年。

學院推選了一批傑出校友為榮譽院士,楊絳入選,且還是僅有的兩位女性之一。

消息傳來,親友們都為楊絳高興,中國社科院甚至準備專門為她舉行研討會。

沒想到,幾天後,她就致信牛津大學,謝絕了榮譽院士的頭銜。

在回信中,楊絳先生說:

「我只是曾在貴院上課的一名旁聽生,對此殊榮,實不敢當。」

面對那些榮譽,她非但沒有沾沾自喜,反而更加謙卑。

相比浮名虛利帶來的快樂,她更喜歡躲在書齋潛心治學。

馮驥才說過這樣一句話:

「低調是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高調是為了生活在別人的世界裡。」

無論到了哪一個台階,都應放低姿態,將光華斂於內,把聰慧藏於心。

正所謂:水因善下終歸海,山不爭高自成峰。

時刻保持一顆謙遜的心,以低求高,以謙自持,才能不斷拔高自己。

聽過一句話:「品現於事,心藏於身。」

一個人過得好不好,在於處理事情的能力,更在於面對問題時的心態。

沉著堅韌多一些,困難就少一些;眼光胸懷大一點,事情就小一點。

人這一生,所謂修行,其實都是修心。

先改變自己處理事情的態度,才能改變你人生的高度。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每晚一卷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815/1789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