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漢置西域都護府那些鮮為人知的歷史

作者:

公元前121年,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於春夏兩度率領大軍深入今天甘肅省西端的河西地區,對駐牧此地的匈奴軍隊進行軍事打擊。該年秋天,河西匈奴渾邪王合併休屠王部,共計四萬人降漢。河西地區第一次被中原王朝納入版圖。

此後,西漢王朝在河西地區列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並建立玉門關、陽關。西出玉門關或陽關,對2000多年前的漢朝人來說,便進入了浩瀚大漠流沙中的不毛之地——塔里木盆地。只因南有崑崙山,北有天山,高山的融雪匯流成河,才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邊緣地帶漫流出大大小小的綠洲,成就數十個綠洲國家,即是《漢書·西域傳》中所錄的西域諸國。

塔里木盆地里的西域諸國對於以農耕為主的漢朝人來說,並非適宜耕種的沃土良田,但2000多年前,這裡卻是溝通著古代中國、古代印度和希臘化的亞洲西部之間文明交流的黃金地帶。西漢王朝想要了解世界,同時讓世界了解自己,就必須將勢力範圍深入到塔里木盆地。然而,僅據河西走廊,並以玉門關和陽關為界,漢王朝要想對西域地區實行有效管控,的確鞭長莫及。

更何況,這個時候匈奴依舊強大。匈奴自漢初文帝時代,便已經實現了對西域地區的控制。當漢王朝的勢力試圖進入西域地區,和匈奴人的較量便不可避免。匈奴狐鹿姑單于為遏制漢王朝的勢力西進,專門設立日逐王,駐牧伊吾、蒲類間,即今天新疆東部巴里坤、伊吾一帶。日逐王下設僮僕都尉,負責對西域諸國的管理和徵收賦稅。

漢王朝的軍隊和使團西出玉門關後,穿越白龍堆沙漠、羅布泊,來到古國樓蘭,再溯孔雀河而上,抵達渠犁(今庫爾勒)、焉耆一帶。

匈奴如果從蒙古高原南下,則需要通過古國車師境內一條被稱作「車師古道」的跨越天山南北的交通幹線,這條古道至今仍然存在於新疆吐魯番市和吉木薩爾縣之間。而日逐王的勢力西進,同樣需要經由車師國。在經過車師國後,匈奴人再往西南方向行進,便來到了焉耆盆地。

這樣,漢和匈奴的勢力便在焉耆盆地一帶交匯、碰撞。

今天,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已發現了35座漢代烽燧遺址,其中21座便分布在孔雀河至博斯騰湖最大的注入河流開都河一線。這些漢代的塞防系統應該始築於漢武帝發動汗血馬戰爭之後。《史記》記載,汗血馬戰爭勝利後,「西至鹽水,往往有亭。而侖頭有田卒數百人,因置使者護田積粟,以給使外國者」。

考古學家陳夢家先生認為,《史記》中所說的「鹽水」專門指注入「鹽澤」的河流。漢時的「鹽澤」即是今天我們所說的羅布泊,而注入羅布泊的河流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便是孔雀河。

漢在孔雀河和開都河一線修造如此眾多的烽燧,很顯然,就是要將匈奴的勢力阻擋在焉耆盆地之外,這樣才能確保古絲路北道的安全和暢通。

從漢武帝晚年開始,為確保對西域諸國的有效控制,漢王朝開始派遣軍隊繼續北進,和匈奴爭奪車師國。然而,車師畢竟是匈奴進入西域的門戶,匈奴絕不會輕言放棄。於是,從漢武帝直到漢宣帝,雖然漢與匈奴在爭奪車師時各有勝負,但對漢王朝來說,位於今天吐魯番一帶的車師國太過遙遠,小股部隊不足以威服,派駐大軍又消耗太大。車師,成為漢王朝在和匈奴較量中一塊極其難啃的骨頭。

匈奴與漢對車師的爭奪最終敗於匈奴自身的內耗。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與握衍朐鞮單于有隙的匈奴日逐王先賢撣率領數萬部眾降漢。匈奴控制西域,主要依靠日逐王的勢力。日逐王降漢,意味著匈奴與漢在對西域控制權的爭奪上徹底失敗,車師也自然而然成為了漢王朝的臣屬國。

漢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西漢王朝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府,漢安遠侯鄭吉為首任都護,自此,「漢之號令班西域矣」。

自公元前139年,漢使張騫第一次踏上出使西域之路,直到公元前59年西域都護府的設置,整整80年的時間,西漢王朝終於突破了勁敵匈奴的遏制,將國家視野穿越塔里木盆地,真正可以自由地投向更加遼闊的西方世界……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遊歷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501/1587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