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經常忍不住發脾氣的父母,如何避免傷害到孩子?這幾個方法要收藏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幅宏圖大作,而自己就是這幅大作的第一作者,然而,原生家庭的成長環境和父母的早期教育,卻早早的就給這幅大作打上了底色,在童年時期就給每個人定下了一生的基調。

如今「原生家庭」這個詞,被越來越多的人提起,也促使很多人也開始反思自己的成長過程,其實只要深入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影響,幾乎是深入到骨髓的,甚至會讓很多人感到無力和絕望,因為那些你曾經明明討厭甚至痛恨的行為、環境、關係,早已成為生命中難以改變的部分,而最可怕的是,在渾然不覺中,你已經從屠龍少年變成了惡龍,把自己深惡痛絕的那些東西,又不知不覺地傳遞給了孩子。

原生家庭的影響力可以說是非常深遠,甚至是終生的。有句話說得好,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面對情緒化易怒的家長,孩子的那種無處可逃的恐懼,將會成為一生難以抹去的心理陰影,給孩子造成諸多不可估量的人格缺陷。

情緒化的父母容易給孩子造成哪些傷害?

1、導致孩子安全感匱乏。

安全感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情緒化的父母,在生活中都會表現得易怒,不管是跟孩子,還是針對另一半,經常會發脾氣吵吵鬧鬧,這對親密關係的破壞力相當大,導致夫妻感情不和,家庭氛圍緊張,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的孩子,內心會充滿了焦慮和恐懼,消極情緒的過度累積,就會讓孩子的安全感逐漸喪失。

根據調查顯示,父母關係和諧、情緒穩定的家庭中,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充足,幸福感也更強烈,要更願意接受挑戰,面對困難的承受力也相對更強,而父母性格暴躁易怒,經常發脾氣的家庭中,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敏感、多疑,做事容易變得苛刻、極端,對生活缺乏最起碼的安全感。

2、導致孩子習慣去討好別人。

曾經的一次交流會上,有個人說:「我父親在身體和情感上都會虐待我,而現在,我不會談論自己的感受,而是永遠在嘗試取悅別人,即使這意味著傷害自己。」另一的人也說道:「我永遠奉承別人,我永遠小心翼翼地想好每一句說出口的話,我永遠在取悅別人。因為如果不這麼做,我也許就會面對嚴重的抑鬱情緒,或是突然的暴怒。」

長期生活在父母情緒化的緊張氛圍中,孩子的內心充滿了恐懼,為了避免讓戰火蔓延到自己身上,孩子就會壓抑自己的生理及情感需求,假裝出父母喜歡的樣子,去討好父母,慢慢地這就成為了他們性格的一部分,不懂得拒絕別人,習慣優先去滿足別人,或者為了獲取他人的認同,不惜傷害自己,一直活在他人看法裡,永遠沒有辦法做自己,更無法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2、導致孩子形成退縮型人格。

家裡有個暴躁易怒的父親或者母親,孩子每天都處於膽戰心驚的氛圍中,生怕自己哪裡做得不好,引起父母的不滿意甚至責罵,遇到事情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錯,總是習慣先道歉以期望把傷害降到最低,這樣的恐懼心理,會讓孩子逐漸形成退縮型人格,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什麼都不敢嘗試,只會按部就班,遇到問題習慣逃避,努力用歉意取悅他人、保持和平、不為自己辯護。

這樣的孩子,很難從任何一段關係中,找到平等和尊重的感覺,一輩子都很難有幸福可言,比如在跟朋友聊天時,發現朋友在看表,便擔心自己是否耽誤了他的時間,內心的負罪感就會讓他感到恐慌,開始冒冷汗,不停地道歉。小時候生活在父母的暴躁情緒中的孩子,長大後就習慣討好別人、努力讓別人開心,就怕哪裡做不好,生怕會發生可怕的結果。

情緒暴躁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父母情緒平和,孩子內心更幸福,情緒暴躁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別讓孩子為大人的情緒買單。

1、家庭氛圍是孩子心智發展的搖籃。

在和睦快樂的家庭氛圍中,孩子會感到放鬆和安全,內心也會充滿愛和溫暖。而充滿敵意和緊張的家庭環境中,會讓孩子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經常提心弔膽,或是心態緊張,還會影響到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很難把心思放到學習當中去。

2、影響孩子的價值觀。

如果父母經常發生爭吵,孩子就會形成「家是痛苦緊張」的認知,這種認知甚至會影響到他們對未來的情感以及婚姻的感受。在父母不和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男孩,要麼容易形成暴力的個性,成家後也會用暴力的方式去對待愛人和孩子,要麼會形成懦弱的個性,在家庭中總是窩窩囊囊的毫無威信可言。

而在這種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女孩子,很容易變得過度依賴,容易被一些低沉本的付出所感動,出現早戀或者沒有標準的擇偶,也可能會形成對婚姻的恐懼。

總之,會對孩子未來的人生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如何避免壞情緒對孩子產生傷害。

1、避免人格攻擊。

生活中總是家常里短、雞毛蒜皮的事難免會產生分歧,但是在產生分歧時,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如果難以避開孩子,那麼儘量做到就事論事,而不是上升到對人格的攻擊,避免情緒中口不擇言導致矛盾的加劇,就事論事,會讓孩子知道你們是在探討問題,只不過比較激烈,而人格打擊則是對人的攻擊和傷害,會更令孩子恐懼受傷。

2、告訴孩子與他無關。

父母之間難以避免地產生了爭吵,如果發現孩子產生了恐懼的表現,一定要及時停止,並告訴孩子事情的原委,讓孩子明白這是父母之間的事情,跟他沒有任何關係,爸爸媽媽都一樣愛他。如果是情緒失控對孩子發脾氣,要及時跟孩子道歉,讓他明白:因為情緒失控,你說了一些讓自己後悔的話,事實並不如此。同時,一定要有心理邊界意識,分清楚哪些是夫妻的事情,切不可將無辜的孩子捲入戰爭。

平時有時間的話,父母儘量一起多陪孩子做做遊戲,或者閱讀,也可以領孩子去別人家做客,家裡的事物儘量爭取孩子的意見,並針對家庭中的問題,開展家庭會議,展開討論,讓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這樣的對比也許會讓孩子傷心,卻可以讓他形成對「家庭氛圍」的多角度認識。避免形成「家庭是痛苦」的思維定式。

3、當著孩子的面去和好。

有些父母在吵架之後,往往會進入到無休止的冷戰當中,讓家中長時間處於緊張的氛圍下,是不是還會發起小面積的鬥爭,其實這樣傷害最深的是孩子,身為父母應該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別把孩子變成了夫妻戰爭的犧牲品,要儘可能快地完成和好過程,而且最好要有明確的和好儀式,比如說,彼此微笑一下,或者是擁抱一下對方,這些小儀式會讓孩子知道「雨過天晴」了,而避免長久處於對父母吵架帶來的恐懼中。

值得提醒的是,任何補救措施,都是亡羊補牢。夫妻最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而要想真正地避免家庭不和諧,給孩子帶來的傷害,需要夫妻去共同去經營婚姻,善待家人,為孩子營造充滿愛的家庭氛圍,才是根本之道。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思呈育兒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518/1594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