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知事不聲張,知人不評人,知理不爭辯

《格言聯璧·接物》說:「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簡單來說,就是為人處世,要懂得慎言的重要性。

我們天天說話,不見得就會說話;許多人說了一輩子話,沒有說好過幾句話。

成熟的說話方式應該是:勿多言、勿妄議、勿爭辯

知事不聲張,說話是人的本能,掌握分寸才是智慧;

知人不評人,言語是把雙刃劍,妄議非論如同利劍;

知理不爭辯,爭論時心生戾氣,爭吵過後有損感情。

01

知事不聲張

梁文道曾在一檔節目中提到,在所有的明星當中,葛優是最不令人討厭的,為什麼呢?

有人在桌上誇誇其談的時候言過其實,葛優從不打斷,只是一邊認真聽著一邊微笑附和:

「是是是,您說得對,這事兒要是您不說,我還真不知道是這麼回事呢。」

那些事葛優當真不知道嗎?肯定不是。他只是看破世事卻不語,知情卻不戳穿。

很多時候,說話不假思索反而更讓人難受,更有甚者,認為自己心直口快,還沾沾自喜,不顧別人感受,以為說出實情就是對他人負責。

作家劉墉先生說過一個國畫大師黃君璧生前的故事。

有次,一位喜愛字畫收藏的婦人,帶了四幅剛入手的古畫,請黃君璧先生鑑別真偽。

黃君璧在見到這位婦人時,首先問了句:「這些畫您都已經買下了嗎?」

婦人滿臉得意地告訴他,這幾副畫可是她費了很大週摺和錢,才從國外淘回來的幾件國寶。

邊說邊示意隨從將畫展開讓大師過目。

然而,第一幅畫才展出一半,黃君璧皺起眉頭,識出是假的,第二幅依然是假的。

第三幅展開,黃君璧凝視許久,婉轉地說:「這位畫家的作品,說實話我不是很懂,但看得出來筆法相當老練。」

第四幅才展開四分之一,黃君璧就誇讚起來:「不錯,非常不錯,很有欣賞價值。」

婦人瞭然,原本聽罷有些沮喪,但轉念一想,後兩幅話得到了稱讚,或許是真跡,便又喜見於色。

婦人離開後,黃君璧搖頭嘆息:「可惜,花了冤枉錢。」

劉墉疑惑,黃君璧為何不當面說清楚呢?黃君璧直言:

「她已經買下了那些畫,無論真假,已成定局。

何況她對自己的眼光那麼有信心,又已經花了那麼多錢,而且當著她的那麼多隨從,我能說是假的嗎?

以後找機會再提醒她吧,錢對她來說是小事,傷了她的面子,可就是大事了。」

說話的時候,要多換位思考,多設身處地。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和驕傲,不要以為吐露真情就是尊重他人,別人可能要得更多的是認可。

知事不聲張,是一種智慧,它能讓你在生活中少了許多麻煩;能讓你明白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能讓你與朋友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

02

知人不評人

古語道:「仁者不責,善者不評」

真正的善良,是不輕易責備他人,也不輕易評價他人,畢竟脫口而出的話,往往欠缺考究,有時候會給他人傷害。

評價容易,理解難,任何時候,都不該對他人舉止妄下判斷。

在網上看過一個視頻,感觸頗深。

有個小男孩,穿著校服,在熱鬧的大街上賣花,賣著賣著,一個西裝革履的醉酒男子,直接走上前一把拍掉了男孩的花,嘴裡還的罵著:誰讓你在這賣花的。

這一幕,引發了無數路人駐足,他們紛紛拿起手機,把這一幕傳到了網上。

接著網上出現一條熱搜視頻「醉酒男子路邊毆打賣花小孩」,瞬間評論區里一片譁然。全都是指責男人的行為太過分了,不僅扔掉男孩的花,還搶走男孩手中的錢,有的甚至要「人肉」他,讓他身敗名裂。

第二天,男子剛進公司就發現,同事用異樣的眼光投向他,有位同事提醒他說:老闆叫你快點過去。

他走進老闆辦公室,老闆沖他吼道;你的行為讓公司損失巨大,並告訴他不用再來上班了。

男子失落回到辦公桌前收拾他的東西,拿起一個相框那是他與那個賣花男孩的合照。

這個男孩,是他從福利院領養的,名叫鵬鵬。

男子為了能讓鵬鵬得到更好的教育,白天拼命工作賺錢,晚上回家還要輔導作業。

這一切鵬鵬都看在眼裡,為了能給男子分擔壓力,所以經常偷偷地從學校跑出去賣花。

可就在男子為了拿下一個合作項目,在外應酬多喝了幾杯,這時學校老師打電話告訴他,鵬鵬最近總是逃課。

男子又氣憤又擔心,應酬一半就跑出去尋找鵬鵬,最後發生了視頻中的那一幕。

那些曾批判過這位男子的人,如果看到了視頻,不知會作何感想?

孔子說:「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

都說眼見為實,但眼見不一定為實。

所以當我們想要隨意評價他人時,不妨多思考一下,當下所見所聞,都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無法知全貌時,最好不予置評。

03

知理不爭辯

《道德經·第八十一章》有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意思是說,真實的話聽起來不好聽,聽起來好聽的話不真實;行為良善的人不喜辯,喜辯的人不善良。

精神貧瘠的人,喜歡凡事爭個對錯,而內心豐滿的人,從不與人計較,不爭,是他們的姿態。

網上有個故事,講的是一位教授和自己的學生路過一個魚攤,打算順帶買條魚回家。

教授彎下腰,反覆挑了挑簍里的魚,選了一條刺較少的清江魚。

魚販看到,用不屑的眼神說:「你挑魚的眼光不行,這種魚肉質不鮮美,要不我幫你換條吧?」老教授笑著回答:「不用了,就這條吧。」

魚販開口調侃:「讀書人就是讀書人,只會讀書,不會挑魚,買魚還得聽我的。」

一旁的學生聽不下去了,上前與魚販爭辯,雙方各說各的誰都不服誰,吵的路人都來圍觀。教授見狀一把拉走了學生。

學生憤憤不平地問教授:「那魚販如此看不起讀書人,老師你不生氣嗎?」教授微微一笑說:「我能理解他。

賣魚只要知道哪些魚好吃就行了,何必非得弄明白世上有多少種魚,什麼魚刺少,更適合老年人對吧。」

果真是教授,看事情都比常人通透。

大千世界,人生海海,每個人的經歷也不盡然相同,看待事物的角度自然大相逕庭。

倘若事事都要理論出一個結果,生活恐怕早就被攪得烏煙瘴氣了,畢竟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連大作家周國平都說:「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

不較勁的實質,是尊重,尊重他人對事物的看法,理解世間種種的迥異,以及複雜多樣的人性。

所以,我們才明白,不爭,實則是給自己留進步的空間,留一方清淨。

高層次的人,不是不會爭辯,而是懶於爭辯,凡事不較勁,才是大家之風範。

04

人生,無非是說話和做事兩件事。

有時候能說會道固然受人歡迎,學會慎言也是處世之道,掌握說與不說的界限感,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修養。

深淺有度,恰如其分是說話的最高境界,很多時候,學會傾聽,適時沉默,比滔滔不絕更有力量。

往後餘生,希望我們做一個懂說話的人,才能在紛繁的世界中,如魚得水,周旋有術。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京博國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522/1596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