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哎喲,閃腰了可咋辦?別忽視!有可能會關節錯位

三十五歲的王女士下班買完菜,趕著騎車回家做飯。一個急剎車,不小心就把腰給扭了。

腰疼得厲害,不敢碰,不敢揉,彎不了腰,邁不開腿,走路只能一瘸一拐的。

王女士以為只要休息一下,疼痛就能緩解。

然而,躺在床上休養了幾日,情況仍不見好轉。

搖搖晃晃到了醫院,醫生讓拍片子,拿到檢查報告,上面卻寫著「未見異常」。

「怎麼腰這麼疼還未見異常,是不是報告出了問題?」王女士心想,趕緊拿著報告去找了醫生。

醫生在了解詳細情況後,耐心地向王女士解釋:「你這是腰椎小關節錯位了,片子沒拍出來,但是治起來不難。」

連片子都拍不出異常的腰椎小關節錯位,究竟是什麼呢?

什麼是腰椎小關節錯位?

大家可能不了解腰椎小關節錯位,但一定都有聽過「閃腰岔氣」的說法。實際上,腰椎小關節錯位就是閃腰的一種。

總的來說,腰椎小關節錯位有急性和慢性的區分,基礎病因都是腰部各方的筋骨不協調,某一動作的外力導致小關節錯位,或是扭傷了椎間盤。

急性損傷

急性的腰椎小關節錯位一般都是外力造成的。腰椎原本端端正正,突然閃了腰,使得腰椎上的小關節受力加大,出現了微小的離錯、交鎖、滑膜嵌頓及周圍軟組織炎性反應,便引起腰痛和腰部的活動受限。

(骨關節錯位示意圖)

慢性勞損

慢性的小關節錯位,常見症狀為反覆的腰部慢性疼痛,容易出現反覆扭傷等。這是因為腰部肌肉緊張,力量耐力下降,腰椎受到的保護力不夠,久而久之,導致慢性的筋骨失衡,小關節失穩,骨贅生成,形成慢性的疼痛。

由於這種小關節錯位非常輕微,所以影像檢查基本無法捕捉,需要醫生細緻的體格檢查,並結合自身經驗與病人提供的詳細病史進行診斷

腰扭傷就是小關節錯位?

不全是它的鍋!

急性的腰扭傷,可能是前文所提及的小關節錯位,也能可能只是拉傷了肌肉。二者的初期症狀都是痛得厲害,腰部活動受限。

不同的是,肌肉拉傷往往痛有定處,有明顯的壓痛點,所造成的疼痛可以通過好好休息逐步緩解。而小關節錯位,往往表現為腰部僵硬,有時腰部拘於彎曲體位,不能屈伸活動,活動受限明顯,比較難找到壓痛點,疼痛也難以通過休養、敷藥等方式達到自行止痛的效果。只要錯位的關節沒有得到糾正,即便急性疼痛有所緩解,也依然會殘留著腰部活動時的疼痛,且這樣的疼痛將會長時間持續存在。

那麼,腰椎小關節錯位應該如何治療呢?

關節錯位,治好靠復位!

腰椎小關節錯位的治療,關鍵在於通過手法進行復位。

首先是診斷,依據病人外傷史,疼痛特點和僵硬體徵,加上X線照片排除其他疾病。

有經驗的骨傷科大夫,可以通過觸診找到「痛點」,即關節錯位點,以此作出定位定向的判斷,然後進行手法調節。

一旦復位,效果立竿見影,患者的腰部能夠立即得到放鬆,幾分鐘內症狀體徵消失。

手法復位,是高超的技術,也是醫術。首先要診斷,其次手法要輕巧到位,否則就可能是瞎整,越整越痛,或無效。

溫馨提示:由於復位手法具有專業性,建議大家到正規醫院找專業的醫生進行操作,以免加重病情。

防錯位,重在養腰,建立筋骨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腰椎的養護,能夠有效預防小關節錯位,保護腰椎健康。

01

挺腰端坐

首先,筋骨平衡,骨骼的正常序列需要健康、有力的肌肉來維持。而骨骼處於健康、生理的位置,也有利於保持肌肉的健康。

挺腰端坐的狀態下,脊柱處於直立狀態,最契合脊柱的生理狀態,對脊柱的損害能夠減少到最低。同時,挺腰端坐的座姿也能讓你的脊柱肌肉變得協調起來。

中醫養生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能夠扶陽養氣的坐姿。

保持良好坐姿之餘,要注意時常起身活動、放鬆身體,避免久坐勞損。

活動身體時,也要注意方法,切勿快速腰部發力或轉身,對腰椎造成損傷。

02

導引練功

「林定坤強筋健骨功法」對各年齡段人群的慢性筋骨病具有預防、治療和養護的效果。其中,由廣東省名中醫林定坤團隊所編制的下肢練功動作,對腰椎和膝關節大有益處。

下面就給大家分享兩個日常養護腰椎的練功動作,大家可以在空閒時間堅持練習,強化腰腹的肌肉力量和協調性。

仰臥凌空直蹬腿

1.平臥在床上,雙腳併攏,腳背勾起;

2.吸氣,一左一右交替蹬腿;

3.注意每一次蹬腿時均需保持膝關節最大程度伸直,以及腳背上勾;

4.保持平穩呼吸,蹬腿結束後,緩緩放下,以雙腿與床面接觸不發出聲音為標準;

一左一右蹬腿為兩次動作,早、晚各練100次,動作熟練後,練習量可增加到早晚各連續練習兩百到三百次,每天共練習五百次。

曲髖屈膝收腹肌

1.平臥於床,雙腳併攏,腳背勾起;

2.吸氣,用力將雙腿伸直,抬高至於床面行程45-60度夾角,注意保持腳背勾起;

3.雙腿同時屈曲膝關節,用自身的腹部肌肉收縮,讓大腿儘量貼近肚皮,然後雙手環抱於膕窩後方,輕柔回拉大腿,使骶尾部離開床面。重複3次;

4.緩緩呼氣,伸直雙腿,保持勾腳背狀態緩緩放下,以雙腿與床面接觸不發出聲音為標準;

重複上述動作,一吸一呼為1次動作,早、晚各練20次。

大家在練習過程中,練習次數以讓練習部位產生酸脹感為度。

熟悉後,可以逐漸增加練習次數,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骨科大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607/1602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