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在印度街頭點一杯奶茶,媽媽說你敢喝我就打死你

美國遊客德雷克來到印度喀拉拉邦度過自己的間隔年,本想隨便找家副食店買包煙,一到門口差點被這齣花式調奶砸到頭。



帥哥你慢點

原本只在酒趴里見過的技術卻變得如此隨意,小哥調奶的手法成功吸引了德雷克,他後退了幾步認真觀賞起這製作流程:巧力砸鐵蓋,拋甩三周半,一計掌上飛,一杯名叫KULUKI SARBATH的奶茶就這樣調製完成。

小哥不苟言笑,絲毫不在意牛奶的耗損。效率意味著收益,四杯一輪是基本操作,濺到臉上的奶香讓本來打算來買坨肥皂的顧客都忍不住叫上了一杯。

德雷克把這個視頻發到了網上收穫上萬播放,網友驚訝於印度飲品的牛逼,更多相關視頻的推薦讓我對印度街頭手沖飲品有了全新的認識。



印度阿薩姆紅茶赫赫有名,其保有英國殖民時期的文化底蘊,也極具南亞皇室的典雅神韻。當它以奶茶形式流傳之後,配以肉桂、丁香、黑椒、小豆蔻等香料熬製成聞名於世的馬薩拉茶,入口綿柔,香味濃郁,是不少海外遊客前往印度朝聖的目的之一。

直到親眼見到這一幕,撲面而來的視覺嗅覺雙重刺激能夠瞬間讓你午夜夢醒。

大鍋熬煮猛加狠料,比王剛師傅的寬油手法還利索。這是印度的奶茶人民的飲料,小布爾喬亞的虛妄在現實面前不堪一擊。



流程化管理的調製茶飲也有別樣風情。大火煮奶,小杯加糖,分工協作,猶如攪鋼水一般,流露出工業時代的硬漢精神。



尤其是拉茶這一段,小哥專注而沉穩的神情透著一股致命誘惑,排隊的少婦又多了十幾個。醉翁之意不在茶,喝不喝不要緊,光是看著就解饞了。

當然,印度街頭也不乏專注單品製作的集約型手工小鋪。每顆大料都由手藝人用大石碾碎,再拈至小碗慢燉。怡情、修心,馥郁中夾雜點泥土芬芳,透著股濃濃的人情味兒。

馬薩拉茶的聞名不僅在於阿薩姆紅茶的得天獨厚,其牛奶也有著悠久的人文歷史。甘地曾言:「牛是印度千百萬人的母親,古代的聖賢不論是誰,都來自牛」,當地人也深信偉大的濕婆神總會乘坐在牛背上巡視著印度大地。於是人們飲用牛奶延續生命。每人喝、每天喝、當水喝,1L牛奶僅23盧比(約2元RMB),新鮮又便宜。

甚至不用供應商,養頭奶牛遛個彎就能挨家挨戶賺取不菲的收益,溫情而走心。

基於人們對牛奶的喜愛,手藝人也早早的開發了各種奶製品。其中以拉西(酸奶的印度語)為代表的飲品早已與潮流接軌,製作成特色繽紛的果仁奶昔。

拉西這名字一聽就非同凡響,其背後的製作工藝也是名副其實的豪放。腳盆那麼大的兩盆原味拉西需要徒手放進加滿白糖和果醬的桶里,塞就完事了。

之後用大棒直搗黃龍用力攪拌。網友們為這AMSR般的野生美食視頻沉迷,油管700多萬的播放量足以證明它具有極高的觀賞性。

過程看似粗鄙,結果令人滿意。大杯淡黃沙拉西配上一勺淡奶油,撒上滿滿一包堅果再加一顆鮮艷的莓果點睛,特別是最後那張草紙,包裹的是風情,是不沾手的貼心。再高冷的婆羅門千金都難抵這樣的美味襲擊。

除了拉西,有著「過山車滾筒冰淇淋」之稱的特色甜品更是吸引了千萬網友的注意。

其工藝就是往滾動的奶油冰淇淋桶上澆上手工鮮榨果汁。不同顏色代表著不同水果,全天然無色素,幸運者還能吃到顆粒物,商家從不在乎浪費這點成本。

製作完後用刨子刮取,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不在乎外形,吃的是真材實料。

如此大膽地使用水果,只因身處熱帶的印度有著世界第二大水果生產國的美譽。比如這街頭皇家果茶,真實不做作。七八種水果二十八度高溫醃製,色澤驚艷,片片入味。不敢靠近細看,生怕濃郁的果香穿透屏幕撲鼻而來。

都會女性都好這口,實為美容養顏之秘方。

又或是冰鎮西瓜汁,如此地道的做法你很難在其他的地方看到。

機器比原料貴,原料比手工成本高。全手工再加強技術操作,顧客吃到飽。印度街頭各個都是水果忍者,刀工出神入化,既造福了本地食客也迷倒了油管五千萬網友。

「光看著都是享受!」

油管上關於印度街頭飲品的視頻還有很多,超高播放量伴隨著不小的爭議。習慣了精細化美食的網友看事物帶著居高臨下的獵奇,吐槽與攻擊的言論下面更多的是網友的力挺。




說的也是,畢竟網友只是看看又不吃,吐槽總比尊重來得容易。何況當地人民就好這口,看這小孩細品的神情,我都跟著醉了。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beebee星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723/1623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