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比六味地黃丸還強大的藥就在你嘴裡,不用太可惜!

《呂祖百字碑》有言: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呂祖,就是傳說中的八仙之中的呂洞賓。

什麼是長生酒?就是口中的唾。

唾為唾液中較為稠厚的部分,為腎精所化。由舌根處左金津、右玉液二個穴分泌而出,所以唾又可直接稱為金津玉液。它功用是滋潤口腔,幫助消化,補益腎精。

假若腎精不足,則唾液分泌減少。反之,唾得多或經常吐唾,就會耗損腎中精氣。

由於唾出於腎,所以古代養生家多主張舌抵上齶,以刺激金津、玉液二穴,使唾液緩緩泌出,待口中津滿後咽下。

吞津功效有二:

一為生於腎精,還補腎精;

二是促進心腎相交,水火既濟。

當然,舌抵上齶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功效——那就是溝通任督二脈。

許多氣功在修煉時要求「舌抵上齶」,即舌頭輕輕抵住上齶部位,氣功學認為這是溝通任督二脈的橋樑,俗稱「搭鵲橋」。中醫學認為,督脈循背,總督周身陽脈,為陽脈之海;任脈沿腹,總任一身陰脈,為陰脈之海,舌抵上齶即可溝通任督二脈,使全身經絡接通,上下之氣通暢。平時「舌抵上齶」,可疏通氣血,條達經絡,清爽頭腦,強健體質,也有助於多產生津液潤喉。

如何做到自然貼到上齶去?那意境就是口象含著舌頭,小孩子就是含著舌頭的,所以小孩子涶津長流。大家試試,把舌頭自然含著,讓上齶觸到舌頭就行,不要管它觸及舌面什麼部位。這樣含著舌頭不一會涶津就能滿口,這種作法就正確。在練功中,一般不要刻意「舌抵上齶」的,如感覺舌抵上齶不舒服,影響到練功入靜,就不用去要求這部位做到位。當通督後要接通任脈時,它自然會有種磁吸力讓舌頭貼到上齶去貫通任督脈的。

單純舌抵上齶所生的唾,它的質地不如舌抵上齶同時神照丹田而生的唾。因為此液因腎陽蒸動,煉精化氣而生,它的質與尋常的唾大不相同,腎液隨氣之升,循督脈而升出於舌下,其味甘甜。這種液體生出來之後,則吞津下咽,用意循任脈送入下丹田。

注意,是用意念下送,而不是真去管這種液體是不是下去了。

再分享一個簡便之法,叫赤龍攪水。

《易筋經·十二段錦圖訣》說:赤龍攪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赤龍」就是舌,「神水」就是津液。

以舌頂上齶,攪口內之上下左右,使水津自生,鼓漱於口中三十六次。待津液滿口,分作三次吞下,心中暗想、心目暗看所吞津液,意送至臍下丹田。

《黃庭經》說:口為玉池太和宮,漱咽靈液災不干。體生光華氣香蘭,卻滅百邪玉煉顏。意思是說如此周而復始,自能使人肌膚光澤,顏如玉潤,氣如香蘭。

知道了吧,這本源之水、華池之水,它的滋陰作用比六味地黃丸還要強,因為它來源於自身。古人有句話,叫體內自有大藥,何須外求?這金精玉液不會用豈不是太可惜了?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太和道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819/1634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