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歲前,是他智力發展最為關鍵的時期,這段時間他對一切事物都特別敏感,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學習啟蒙的「最佳年齡」。
如果錯過了關鍵期的教育,將造成不可逆轉的後果。
因此,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抓住關鍵期。
好習慣奠定孩子一生發展基礎
1978年,世界各國諾貝爾獎獲得者齊聚巴黎,有一位記者問物理學獎獲得者卡皮察,「在您的一生中,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裡學到的?」
他說:「我個人覺得,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不是在大學,也不是在實驗室,而是在幼兒園。」
他繼續講到,「在這裡,我學會了很多,比如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飯前要洗手,飯後要休息;答應別人的事情要做到;哪裡拿的東西要放回原處……」
幼兒階段是習慣培養的最佳時段,好的習慣能對人一生起到關鍵作用,可以說一個人只要養成好的習慣,將一生受益。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俗話說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3-6歲是一個人心智發育最快的時期,這段時間內形成的習慣、性格對人有終身的影響,這也證明,幼年時期對孩子的影響將決定其一生的發展。
正如蒙台梭利博士所說的,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一生,也決定他一生。
3-6歲的孩子,是大腦、性格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具有很強的可塑性。
因此,良好的習慣將奠定孩子一生發展的基礎。
比黃金還貴重的好習慣
1、自理能力越強孩子越獨立
生活中,自理能力越強的孩子越獨立,其背後往往站著懂得放手的父母。
自理能力,是一個人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然而,就是這一項最重要的技能,卻被有些父母以「愛的名義」無情剝奪。
比如,做家務。家務活長期以來都被大人們「包辦」,孩子很難有機會體驗到家務活的樂趣。
會做家務的孩子,往往獨立性、自理能力更強。有些孩子,在進入蒙氏園一年之後,還對日常生活區的工作感興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其在家中沒有練習的機會。
相信很多的家長都經歷過這樣的哭鬧,很想讓孩子自己動手,但是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太磨蹭,一些家長一著急,就開始親力親為,幫孩子做完。
殊不知,家長做的越多,孩子的依賴性就越強,導致他們的自理能力也就越來越差。
蒙台梭利博士說,我聽了就忘記了,我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在其能力範圍之內,就應當讓他自己去做。
放開手,孩子才能成長。
2、讓孩子學會物歸原處
蒙台梭利教學中,無論什麼工作,都有一項重要的原則:歸位,即物歸原處。
哪裡拿的東西用完之後,放回原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好習慣。
很多家庭,在有了孩子之後,客廳、臥室到處是孩子的玩具、繪本,雜亂不堪,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家長和孩子沒有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
我們知道,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期。
孩子對秩序的敏感性一般從1歲半左右開始出現,到3歲的時候達到最高峰。
記得果果1歲半的時候,對物品應放的位置、做事情的順序,都有一個非常嚴格的要求。
在一次跟她一起做手工的時候,我隨手把剪下來的紙片放在桌子上,她看到了就用稚嫩的小手捏起紙片,放到垃圾桶。
在她的記憶中,不能用的物品,就應該放到垃圾桶。
記得給她喝酸奶的時候,我總是把酸奶和吸管放到她能拿到地方,一連好幾次,我都發現她喝完的酸奶盒都跟我們的有一點不一樣。
我們大人喝酸奶的時候,吸管都是隨便一查,拿起來就喝。但果果每次都把吸管,從帶有「伊利」商標的圓圈中插進去,有一次她自己嘗試了幾次沒把吸管插進去,讓我幫忙。
我沒想那麼多,像往常一樣隨便一查,她拿到酸奶後,一皺眉頭不高興了,自己又把吸管拿出來,努力朝著那個「圓圈」插進去……
孩子對秩序的敏感性,各有各的行為方式,有些行為在家長眼中可能像是執拗或特殊的癖好。
這個時期,家長若能進行正向的引導,鞏固孩子的秩序性,讓孩子學會物歸原處,就能養成一個好習慣。
別看這個不起眼,看似較真的小習慣,若能堅持,它能使孩子身處井然有序的環境中,當然也就解決了家庭生活空間凌亂無序的大問題。
3、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對孩子來說,規則就是界限,就是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
一個建立了規則的孩子,並不僅僅是「乖」,「聽話」和「好調教」,更重要的是,遵守規則的生活保證孩子在秩序中成長,讓孩子們判斷是非善惡,自發地建立良好秩序與和諧的氛圍。
2歲開始,孩子的自我意識敏感期來臨。這個時期的孩子慢慢走向獨立,有了自己的「想法」,雖然看起來有點叛逆,但也恰好是開始建立規則的最佳時期。
這個階段孩子也會對身邊發生的事物以及順序,都會有一定的追求和要求。
如果父母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環境,並且採用不同的方式去讓孩子產生規則意識,孩子能養成良好的秩序感和規則意識。
對於0~6歲的孩子,應建立哪些規則呢?基本三點:不傷害自己、不打擾他人、不破壞環境。
為孩子設立六條基本規則:
(1)粗野、粗俗的行為不能有。
(2)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自己的東西由自己支配。
(3)從哪裡拿的東西放回哪裡。
(4)玩具和所有公共用品,誰先拿到誰先使用,後來者必須等待。
(5)不可以打擾別人。
(6)做錯事要道歉,並且有權利要求他人道歉。
4、養成良好的專注力
專注力好的孩子,在學習上更具優勢。沒有專注力的孩子,學習起來非常困難。
專注是一種習慣,是可以從小培養的。
一般來說,孩子的專注時間,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一般3-6歲的孩子,對一般感興趣的事情,專注力可持續10分鐘左右。
所以,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安安靜靜的坐在書桌前看一個小時的繪本,就不太現實,也不符合孩子發展規律。
孩子的專注力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被保護」出來的。
蒙台梭利博士說,「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當孩子在家中玩積木或進行其他活動的時候,家長應儘可能站在相對固定的位置注視孩子的活動就好。
不能不停地在孩子身邊穿梭,一會讓他喝水,一會讓他注意安全,更不能不大聲地叫喚他們的名字。
記住一點:靜靜地待在一旁就行,觀察孩子,當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他自然會尋求幫助。
一個安靜、簡潔、舒適的有準備的環境,能使孩子的專注力得到更好地發展。
人生最重要的時期是0~6歲這一階段,
而並不是大學階段。
因為,人類的智慧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
而且人的心理也是在這個階段完成發展並定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