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蘇比起新疆其它城市基本沒有民族特色,高樓很多,都是 大陸樣式。來阿克蘇的溫州人老闆居多,只要出一億元地方政府就無償給地皮,還從這邊的銀行給幾億元貸款;政府出面搞拆遷,扒掉老房子,遷走老百姓,然後蓋起跟 大陸一樣的大樓賣給當地人。維族朋友說,要是具備這些條件,誰不會做生意?什麼人都能幹!但是當官的就願意讓 大陸人做,因為和本地牽扯少,賣掉房子就走人,官員從中漁利的腐敗不容易暴露。如果工程給本地人,千絲萬縷的關係容易露餡。只是這種 大陸樣式的樓一蓋起來至少幾十年不能再拆,阿克蘇無法再有民族特色。
市中心的廣場上,大群漢人隨漢族音樂跳舞。廣場原來是當地的鐵匠街,居民都是維吾爾人。維吾爾人那時住在市中心,可以靠出租房子得到收入,或是自己做小買賣,生活之道比較多。後來政府在市中心搞形象工程,建廣場,強迫維吾爾人拆遷,讓他們到七公里以外的市郊蓋房子。那裡遠離城市,沒有掙錢的生意,進一次城公共汽車費來回二元,一家五口就得十元。失去城裡的落腳之地,謀生之道都被堵死,只能變得更窮。這是非常典型的邊緣化過程。
維族朋友說,八十年代的維吾爾人認為只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和科技水平,實現民族的現代化,就可以和漢族平起平坐。所以那時把精力主要放在學習上,出國深造,學習漢語等。後來失望了。有人在日本留學幾年回來,只能做最一般的工作,重要職位都被漢人占據,從中看出並不是語言問題。維吾爾人這樣議論,以為學好漢語能提高我們的社會地位就錯了,回族人生下來就講漢語、用漢字,還不是只能拉牛肉麵!
不過,也有成功的維吾爾人。進一家「阿爾曼連鎖店」,店裡經營的食品從飲用水到乳製品、營養品、調料、糖果、果凍等,還有土耳其的進口食品,也賣其它維族品牌產品。「阿爾曼」是一個維吾爾企業集團,有很多製作清真食品的加工廠。這家集團之所以能發展起來,就在於漢人做的清真食品不可信,維吾爾人不敢買。例如,有 大陸生產的糖果寫著清真,後來被發現糯米紙原料里有豬油。維吾爾人相信自己民族的生產者,是阿爾曼集團得以迅速擴大的基礎。對食品的禁忌,是維繫維吾爾人和穆斯林的重要特點。
見到另一個維族朋友,在為學校讓他教漢語煩惱。他只是二十多年前在大學預科學了一年漢語,很不流利,發音也差,怎麼能教好?本該由漢族老師教漢語,可是所有漢族老師都一點維語不會,無法教維族學生。當局講了多年讓漢族老師學維語,漢族老師嘴上同意,實際就不學。其實那些老師都在本地住,學點維語對他們自己的生活也方便。二十年前,工作的漢人大部分都會些維語,後面這二十年工作的漢人則基本不會,也沒人想學。
聊到家裡的生活,這位朋友說,農民比前幾年更窮了,原因主要在官員。比如,烏什縣的漢人書記讓農民都種苜蓿,然後搞了一個加工廠,大家都知道那加工廠有書記的利益。收購時百般挑剔,長了短了幹了濕了都不行,農民排隊一兩天,最後結果往往還是不收購。維族縣長表示了一點不滿,說收購這麼困難就不要種苜蓿了,還是種糧食吧,糧食至少還能飽肚子。結果縣長當了不到六個月,就被調到地區農機局當書記,什麼權力都沒了。農民現在越來越沒有選擇權,種什麼都由當官的決定,名義是指導市場,其實目的在於官員或親屬搞個什麼工廠,讓農民給他們種原料。市場好的時候設關卡不讓去外面賣,想方設法壓低收購價;市場不好的時候就不收了,風險全讓農民承擔。這種情況下,農民生活自然會比過去自主權多的時候更差。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