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他們三個,哪個更愛國

清廷折磨斬殺犯人的狀況 (網上圖片)

剛剛過去的9月28日是「戊戌六君子」的忌日,估計知道的人不多。

1898年9月28日,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六人,被押往京城菜市口處斬,這六人被稱為「戊戌六君子」。

其中,譚嗣同出身官宦家庭,他父親叫譚繼洵,是當過大官的人,官至湖北巡撫。小譚出事後,老譚也被連坐,被革職勒令回老家反省。

失去了兒子,又丟了官位俸祿,老譚心中很是淒楚,還有鬱悶。於是,他給兒子寫了一副輓聯——

謠風遍萬國九洲,無非是罵;

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萬般苦痛與無奈溢出紙端。

譚嗣同和其他變法者,皆是熱血男兒,皆是奔著實現「革除弊端,振興大清」之目的而去;他們幹的是變法圖強、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然而,不僅出力不討好,一些人還把命搭上了。

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是:

取消多餘的衙門,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廢除八股文,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海軍,等等。

戊戌六君子,上至下左至右為譚嗣同、楊深秀、楊銳、康廣仁、林旭、劉光第。

變法觸動到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既得權益,遭其強烈抵制與反對。

1898年9月21日慈禧等發動政變,廢黜並軟禁光緒帝,變法的主要領軍人物康有為梁啓超分別出逃法國和日本,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變法終止。

譚嗣同臨上刑場前,曾與弱妻有句對話流傳於世。

當時,妻子哭著說:「咱們還沒有自己的孩子。」譚長嘆一聲:「生下來也是多了一個奴隸,也罷——」

在「戊戌六君子」被押赴刑場途中,那些看了朝廷問斬告示,儘是奴隸的「吃瓜」群眾們,一邊高喊口號「背叛朝廷可恥!」「去死吧,崇洋媚外的清奸!」一邊撿起爛菜葉和石子,砸向「六君子」。

譚嗣同等人當時的心情,估計比上刑場還難受。你為奴隸們著想,所作所為是為了他們不再當奴隸,他們不僅不感謝你,反而痛罵你......

與譚嗣同遭遇類似的,還有晚清著名的外交官許景澄。

許景澄從1880年開始,先後被清廷任命為駐法、德、奧、荷4國公使。1890年改任駐俄、德、奧、荷4國公使。

1897年,被調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外交部)大臣兼工部左侍郎,同時還兼任中東鐵路公司督辦,成為清廷權力核心圈的人物。

1900年,爆發了著名的「拳匪之亂」,也即後來被稱謂的義和團運動。

因各大國支持變法,慈禧便遷怒於各國,把光緒帝軟禁後,慈禧又將義和團收編為「神武營」,鼓動義和團並派出官兵,協同攻打外國駐清使領館。之後還宣稱要對外開戰。

許景澄與另一反對排外的大臣袁昶,聯名上了個《請速謀保護使館,維護大局疏》,反對圍攻外國使館,反對對外宣戰。

是年6月17日,慈禧在儀鸞殿主持御前會議時,還把軟禁中的光緒叫了過來充牌面。

在載漪、剛毅、徐桐等一幫頑固派大臣的鼓譟下,慈禧的情緒空前亢奮,聲稱馬上要對11列強宣戰。

而此時已被剝奪了決策權的光緒帝則是憂心如焚,情緒也有點失控,他來到許景澄的面前,拉住許的手,竟然聲淚俱下:

「許景澄,你是出過洋的,你告訴朕這仗到底能不能打?」

許景澄見狀,含淚回道:「春秋大義,不斬來使,圍攻使館,世無先例,萬萬沒有以一國敵萬國的道理。」

許景澄的一番話深深刺痛了慈禧的小心肝,遂命人將其收監。

許景澄知道自己必死無疑,對身邊的人留話:「各國聯軍行將入都,事不堪問矣,日後和約之苛不待言,君等當預籌之。」

深為國家前途擔憂,「數日之內,鬢髮盡白」。

7月28日,許景澄被以「勾結洋人,莠言亂政,語多離間」等「莫須有」罪名,與袁昶同時被殺於北京

他兩位與之後被殺的立山、聯元、徐用儀一起,被稱作「庚子被禍五大臣」。

許景澄、袁昶上刑場的情狀跟譚嗣同們差不多,當時也是滿街「不/明真/相」的群眾「義和團」,他們看了「許、袁勾結洋人,斬立決」的朝廷告示,扯著嗓門大罵:「這個老畜牲,墨水都喝髒了,不為朝廷為洋人!」

1900年6月21日,慈禧和清廷向各國「宣戰」,並且在北京貼出賞文懸賞殺洋人。然而不足兩個月的8月14日,北京城就被「八國聯軍」攻陷,慈禧帶著光緒等人倉皇出逃。

在逃往山西等地的途中,為了阻止聯軍追擊,討好老外,慈禧給李鴻章、奕劻等人發了個上諭。

上諭中是這樣說的:「本年夏間,拳匪構亂,開釁友邦。朕奉慈駕西巡,京師雲擾,迭命慶親王奕劻、大學士李鴻章作為全權大臣便宜行事,與各國使臣止兵議款。

昨據奕劻等電呈各國和議十二條大綱,業已照允,仍電飭該全權大臣將詳細節目悉心酌核,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既有悔禍之機,宜頒自責之詔……」

——慈禧為了保命保位,將「鍋」甩給義和團,同時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的第二年,為落實與各國議和的條款,清廷為許景澄等「庚子被禍五大臣」平反,並且追復原職。

同年,許景澄的靈柩被官府安排專人護送著,南下浙江老家安葬。

這一次,與許被推往菜市口斬首時的「萬民唾棄」景象截然相反,沿途呈現了萬眾瞻仰的局面。

而且,清廷還在1909年特准建造「浙江三忠祠」 ,把許景澄列為忠臣噯國典範,進行紀念。

而「瓜眾們」的表現尤為可悲可嘆,慈禧說許景澄是賊子,大家都緊跟著罵他是「賣G賊」。等朝廷為其平反,又說他是忠臣,大家又跟著扶靈紀念,貓尿頻落。

相較而言,譚嗣同還是個改良派,為維新而死。而連改良派都不是,僅僅是個「明白人」,說了幾句「明白話」而已,就被朝廷冠以「賣G賊」之罪砍了頭,你說許景澄、袁昶們有多冤......

慈禧,原名杏貞,是清朝的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慈禧是其徽號,也稱尊號。

杏貞入宮當了嬪妃,受咸豐皇帝喜愛,封為蘭貴人,被其臨幸後生下了載淳。

因咸豐體弱多病,只活了30歲,死時傳位給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即同治皇帝。

載淳繼位時年僅5歲。所以,這個26歲,心靈手巧,心機深重的小女人——葉赫那拉氏杏貞,便憑藉小皇帝生母的身份,晉升為聖母皇太后,「垂簾聽政」統治億萬華人。

但咸豐皇帝臨終時有遺命,命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位大臣為「贊襄政務王大臣」,輔助同治小皇帝;史稱「八大顧命大臣」。

按她老公的意思,並沒有讓慈禧「垂簾聽政」的打算。

然而,慈禧生來愛權,僅僅過去一個月時間,她就夥同另一個小女人慈安(咸豐的原配),把八個大男人給「收拾了」。

她倆找到恭親王,一起發動辛酉政變,殺了肅順,逼死載垣、端華,罷黜其餘5大臣王;將咸豐帝臨終的遺命當作響屁一樣放得無影無蹤,自行重組起「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清廷執政班底。

要按傳統規制而論,慈禧等這麼幹屬於是犯上作亂,大逆不道的不赦之罪。

而傳統規制本就是野蠻的叢林法則,「成王敗寇」,不會真的講什麼道義和道理的。

這個慈禧天命是個「弄權兒」;同治帝比乃父還短命,剛親政不足3年,年齡不到20歲就撒手西去,給慈禧又留下了弄權的機會。

慈禧再次夥同慈安,把同治帝的堂弟也是表弟、慈禧娘家妹妹的兒子,年僅4歲的載湉扶上了皇位,此即光緒帝。慈禧、慈安又開始了「垂簾聽政」。

慈禧之所以遇大事要拉上慈安,是因為慈安生性寬厚不愛攬權,而且是咸豐原配,可以借其名而行私事。

等慈安去世後,慈禧又發動政變,罷免了恭親王,一人獨攬清廷大權。

從小就在大姨媽慈禧威權陰影下長大的光緒帝,18歲雖然親政了,但依然無法擺脫慈禧的影響和掣肘。

所以,1898年光緒帝發起的維新變法,只搞了一百天就被慈禧再一次發動政變廢止,之後還把光緒帝軟禁到死。

慈禧被後人稱為「開倒車的頑固派」,若問她是否愛大清國,應該說是有一點噯的——是大清給了她機會。但要比起她愛權,大清真的不算什麼;要不然她也不會把那些想讓大清好起來的人,砍頭的砍頭,趕跑的趕跑,這不明擺著是要害大清嘛。

對她來說,權位才是命根子。不殺戊戌六君子,不趕跑康有為、梁啓超等人,不囚禁光緒皇帝,她怎麼掌權呢?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榮昇社科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01/1654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