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光伏發電補貼,「扶」了上萬家光伏公司,「貧」了農村貧困戶!

—困在光伏里的農民:「免費的陽光」為何讓我欠了銀行20萬?

作者:

真實數據是怎麼樣的?在東莞經營一家光伏公司的李**敏澤給鳳凰網《風暴眼》講述了計算原理:*物理學上,每度電就是功率乘以時間,每天日照強度、長短不一,光伏板的容量(時時功率)實際上是動態變化的。為了方便從業者計算收益,光伏公司通常按照當地發電情況,簡化為平均值——日均發電量=足額功率*日均足額發電時長。以東莞為例,比如10千瓦的光伏板(正規品牌),日均足額發電時長是3個小時,日均發電就是10\3=30度,一年差不多是1萬度電。

江蘇省東台市2019年年鑑中披露的統計數據也間接驗證了李敏澤的觀點。統計數據中當年併網電站有160兆瓦(16萬千瓦),發電量是1.59億度。據此計算,10千瓦的電站,發電量大約是9948度。

因為2020年國家下調了電價補貼,包括河南、河北等地的分布式光伏電站每度電僅補貼3分錢,上網電價約為0.41元/度左右,按照10千瓦一年1萬度的電量統計,一年發電收益差不多在4000元左右。即便按照當前比較低的安裝成本計算,安裝費用為3.5萬(3.5元/瓦標準計算),剔除期間的維修費、清潔費等人工費,差不多8-9年可以回本。

然而,在鳳凰網《風暴眼》諮詢的多位光伏電站從業者那裡,真實數據卻被「調包」了。

「發電收益」在同一家品牌代理商那裡可以隨意「篡改」。10月中旬,正泰光伏的河北邢台代理商和河南永城代理商和鳳凰網《風暴眼》交流時,雙方告知的收益情況完全不一樣,邢台代理商說「3、4年回本」,另一位則表示「4、5年可以回本」。

那些在光伏行業比較活躍的知名大V,包括光伏智庫老敬曾在2019年宣傳的光伏電站收益數據也充滿紕漏,「光伏發電補貼0.18元/度,連補20年」,而實際上2020年分布式光伏補貼下降到0.03元/度。他聲稱的「在江蘇投資5.5千瓦電站,一年發電量約為6300度」,也高於上述的水平。

在光伏行業的每一環節,包括上游的品牌商到下游的代理商、光伏信息大V,都在光伏發電的「真實收益真假」問題上,扮演了「包庇者」角色。

「你想想,真實的情況是7-10年才能回本,如果你真實告訴農戶,誰願意安裝呢?」李敏澤說。如果是貸款安裝,還包括利息成本,回報周期更長,至少要10年。

行業亂象歸根結底,還在於公司內部缺乏規範和管理。李敏澤2016年剛入行時,沒有任何光伏儲備知識的前提下,上班第一天就直接被公司派出去開拓新區域了。他手上只有一份公司數據材料,他所帶領的團隊,開著兩輛起亞車四處兜轉,非常艱難。直到月底才落地一個客戶。他摸清「套路」後,迅速在自己團隊複製成功經驗,不到一年,升任為東莞公司總經理。

一年後,他才意識到,安裝農戶的真實發電量根本不及公司材料上宣稱得那麼「漂亮」。然而團隊中,很多人,為了拿到自己的提成,不惜採用各種口頭承諾,誇大數據。「所以那幾年,公司的口碑普遍不好。因為農民覺得沒有達到你所說的發電量,自然會覺得你是騙子。」

即便是已經成為全國分布式光伏電站的民營企業龍頭正泰光伏,他們的代理商在相關光伏發電行業上的理論儲備依然很「匱乏」。鳳凰網《風暴眼》在向兩位代理商諮詢具體數據計算原理時,雙方均支支吾吾,語焉不詳。其中一位後來有些不耐煩,反問作者,「你問這麼細,有什麼用?沒有人能給你講清楚的。」

05

誰在掙錢?

無論是合同暗藏的苛刻細節,還是光伏公司口中充滿泡沫的「數據」,屋頂上安裝過光伏板的村民們都領悟了一個道理**:**

他們只是給光伏公司免費打工而已。真正獲利的是那些光伏公司。

分布式光伏電站行業的真正大年,始於2017年國家加大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

國家給予電價補貼標準是每度電0.42元,各省市、直轄市還額外有電價補貼。其中上海市給予電價補貼是每度電0.4元。北京則將2015年1月1日起併網發電的項目,每度電給予0.3元(含稅)的獎勵,連續獎勵5年。江蘇省無錫市給予2元/瓦的標準給予補貼。浙江省給予0.1元/度補貼,杭州市在國家、省有關補貼的基礎上,再給予補貼0.1元/度,連續補貼5年。

也正是這波自上而下掀起的補貼浪潮,激增出數萬家光伏公司,僅2017年天眼查新增光伏註冊公司就高達7.43萬家,攀至增速之巔。李敏澤形容當時的行業盛況規模「可媲美房產仲介門店」,2460平方公里的東莞市,街道上光伏公司的招牌隨處可見,最多時就有1000多家。

但是2018年「531」限規模、限指標、降補貼政策出台後,國家補貼大幅下滑,許多公司因為早期經營不規範,對光伏行業了解不足,導致民戶發電收益遠遠達不到實際承諾水平,再加上補貼延遲,最後資金斷裂而倒閉。2018年新增分布式光伏裝機約21GW(1GW等於100萬千瓦),增速由原來的10%下滑至5%。

李敏澤也稱,大部分光伏安裝公司其實都不怎麼掙錢,僅僅掙的是安裝成本差價。上游的大品牌商、上市公司才是最大的受益者。「真的,他們才是主導者。」李敏澤停頓了一下,笑著說「我們安裝公司只是喝湯」

隨著光伏板成本下降以及安裝價格的透明化,像李敏澤公司一樣的光伏安裝公司,他們從上游採購光伏板的利潤空間也逐漸攤薄。而他們還需要供養一批的安裝施工團隊和銷售人員團隊。

為了增強利潤空間,李敏澤今年已經重新調整公司策略,從安裝戶用光伏電站開始和品牌商合作,往上游品牌商轉型了。他們有意縮小戶用電站安裝規模。去年一年安裝200個戶用光伏電站,今年前10個月才裝100餘個戶用光伏電站。江西一家民營光伏安裝公司經歷了早期的行業發展高峰時期,因為後續收入和利潤下滑,2019年開始逐漸轉型做變電站改造項目了。

李敏澤口中「主導者」是那些上游光伏品牌廠商和投資商。號稱全球最大光伏製造商的隆基股份,憑藉矽材料、光伏電站組件、電池等銷售,2020年淨賺81億元(淨利潤),比去年增長了60%。

隆基股份的創始人李振國和李喜燕夫婦,也因此以身價475億財富值,首次躋身2020年《胡潤中國百富榜》。當年的胡潤百富榜上,首次榜上有名的還有製造光伏板的信義玻璃創始人李賢義家族。

溫州富商南存輝的正泰電器作為中游製造商,一面從隆基股份、上機數控等上游製造商採購矽片原材料的同時,一面加工組裝成光伏組件,投資光伏電站建設。今年4月,正泰電器經憑藉全國建立的3萬多家渠道商,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民用光伏電站擁有者。

300人的分布式光伏團隊,憑藉3萬人的渠道商,在2020年,就創造了16.95億元的收入和2.67億元的盈利。這種和渠道商捆綁的輕資產模式被正泰電器視為一種成功。

雖然利潤不及上游廠商豐厚,但是正泰電器的渠道商優勢,幫助它迅速找到新的資本優勢。今年6月,正泰電器風聞全國整縣推進的戶用光伏電站試點計劃後,迅速加快戶用光伏推進。7月以來,聯合多家研究機構推出《中國零碳鄉村白皮書》,同時發揮自身的渠道商優勢,在地方成立多家分公司。

投資者看到正泰的官方信息後大為興奮,加上背後券商看好,正泰電器已經成為投資香餑餑了。7月以來,正泰電器的股價出現多日漲停,截止到10月28日收盤價61元/股,已經上漲了一倍。

整個光伏板塊在資本市場上也一路高歌猛進。

Wind數據中,光伏ETF從今年3月初,到10月20日單位淨值已經由0.976上升了86%,成為A股中明星板塊。

資本的推手之下,光伏市場的超級遊戲早已鑼鼓喧天。在光伏發電的國家政策刺激下,利用農村閒置屋頂創造商業價值,擁有無限光明的前景。但是在風口浪潮之中,喧騰熱烈的永遠是資本,而落地層面的安裝戶卻承受著「看不見」的風險和困境。

單純依靠出租屋頂獲得租金收入的金禮雲,依然在尋求解決辦法,她告訴鳳凰網《風暴眼》,「我也不是完全反對合同,我只是希望合同條款公平公正些。再說,你不能把所有風險都轉嫁給我們老百姓,對吧。」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風暴眼工作室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104/1667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