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看完大悟)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

「春捂」是傳統的養生之道,因為春天的氣溫升降不定,需要靠增減衣物來平衡人體的溫度,才不會受到雜病的困擾。

「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

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地脫掉棉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

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

這時,病菌乘虛而入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導致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

「春捂秋凍」最重要的原則,是不「捂」不行,「捂」過了也不行。

冬季一過,就早早地脫去棉衣,容易患上風寒感冒;穿太多又怕捂出汗,更怕捂出濕疹。

因此,把握「春捂」的度就十分重要。

那麼,科學「春捂」,都有哪些值得注意的要點呢?

01

如何判斷

通常來說,15攝氏度是一個臨界值。

低於這個氣溫時,最好繼續「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帶來的不便;而當超過這個溫度時,則可以考慮脫點衣服了。

其次憑感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耐受冷熱的程度也不同。

如果「捂」著時不覺得咽喉燥熱,身體冒汗,即便氣溫稍高於15攝氏度也不必急著脫衣。

如果感覺「捂」了身體會出汗,就不妨早點換裝,否則,「捂」出了汗,萬一再被冷風一吹,反而容易著涼。

02

捂到清明前

初春氣候變化大,即使氣溫已經較冬季暖和,人體內的陽氣多數未能及時生長、發散出來。

當遇到氣溫驟降的天氣,抵抗力較弱的人就會容易患上感冒。

因此,在初春時節要加注意保暖,不要過早脫掉防寒衣物。

尤其在清明節前,都要及時關注天氣預報,有意捂著一點,慎防「倒春寒」。

進入清明後,隨著春雨的降臨,氣溫會逐漸平穩回升,此時可以視乎天氣變化,適時減少衣物。

03

捂對地方

「春捂」並非是全身上下捂得嚴嚴實實為好。現代醫學認為人體下部血液循環較上部為差,易受寒冷侵襲。

因此,「春捂」應重點做好手腕、腰部、肚臍、小腿及雙腳保暖。

厚褲和厚襪不可過早減去,並常用熱水泡腳,睡覺時下半身蓋厚一點。

此外,初春時節,人們不要換得太快,脫得太早,謹記「上薄下厚」的穿衣原則。

下身的褲子、襪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點,暖和點,而上身略減則無大妨礙。

04

擁抱春天

「春捂」不僅捂身子,也要「捂」心靈。

懷抱大自然中春的氣息,別讓這生機盎然的難得美景,流失於不經意間。

又是一年春來到,也別忘了向身邊一直陪伴著你的人們,送去春的問候與關懷,不要羞於把這份感動和感恩表達出來。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詩詞天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305/171665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