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唐詩,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青蓮居士李白、憂國憂民的杜甫、美貌與才華共存的王維、聲名遠播的白居易、歌頌愛情艱辛和甜蜜的李商隱等等,這些大詩人,在詩詞的文壇上獨領風騷,笑傲江湖,堪稱是唐詩的代言人。
其實在晚唐時期,有一位著名的詩人也很有才學,卻經常被人遺忘,他就是羅隱。羅隱的才華十分出眾,著述甚豐,一生寫詩無數,但散落丟失的文稿也有不少,現存詩歌約500首,這在我們現代人看來,也不是一個小數目了。
羅隱的一生可謂是窮困潦倒,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可是次次都名落孫山。要知道唐代的科技選拔制度十分的嚴苛,羅隱雖有大才,但卻沒有好運,一連考了幾十年都無功而返,這將是多麼大的打擊。
昔日孟郊四十多歲才成功登第,這個年齡在古代都快退休了,他卻豪情萬丈,寫出了「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對人生充滿了期望,而相比之下,羅隱卻一直報國無門,科舉無望。正是因為這樣艱難的處境,羅隱過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這也使得他對人生充滿了深刻的感悟和認知,對於人性也掌握得恰到好處。
羅隱曾寫下一首著名的詩,題目叫《蜂》,短短28個字卻字字都是經典,這首詩看似是在描寫蜜蜂,其實是智慧深刻,裡面有著自喻和諷喻,每次品讀都讓人感慨良多,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羅隱的這首封神之作: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無論是在廣闊的平地還是險峻的高山之巔,都是風光無限,引人駐足觀望。蜜蜂也會成群結隊地飛來采蜜,四處奔忙。蜜蜂採到了百花,釀成了佳蜜之後,到底是為誰辛苦的付出,又是誰品嘗到了香甜呢?
詩中的前兩句是寫蜜蜂生存的狀態,蜜蜂或是穿梭在花海叢中,或是在高山之上不停地穿梭,哪裡有花,哪裡就有蜜蜂辛苦的影子。詩中的「不論」和「無限」看似是平淡無奇,但這種直白的描述,實則是先揚後抑,為下文的千古名句做了鋪墊,可謂是匠心獨運,別出心裁。
詩中的後兩句「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是詩中的畫龍點睛之筆,短短14個字,是流傳後世的絕句。詩中的前兩句是在刻意營造一個勞動者的身影,而後兩句僅僅跟隨「蜜蜂」這以形象,把意境擴得更大,同時也拋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話題:蜜蜂這麼辛苦,本來可以享受勞動的果實,但最後卻以「為誰辛苦為誰甜」作為結尾,實則是暗藏玄機。
在當時黑暗腐朽的社會裡,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的人太多了,那些占據高位,手握權柄的達官顯貴,肆意剝削底層的勞動人民,這其中的諷喻是何等的辛辣。同時詩人也有著對勞動人民的憐惜之情,通過蜜蜂,寫出了人性的醜陋和人生的無奈。
縱觀羅隱的這首詩,運用了夾敘夾議的寫作手法,最後用了反詰的語氣,讀後讓人掩卷遐思。蜜蜂是辛勤的,它不做作,不刻意雕飾,這不就是那些為了生活打拼的普通老百姓嗎?《紅樓夢》中的好了歌曾說「終朝聚斂苦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和羅隱的這首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羅隱能寫出把人性說的最透徹的詩,是和他的人生境遇分不開的。把人性說的通透,是本首詩最大的亮點,堪稱是詠物詩的代表作,也是諷刺詩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