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心理學:當你無法抑制自己的負面情緒時,就嘗試這樣做

負面情緒來的時候,你抓狂的樣子自己知道嗎?

如今的負面情緒,似乎已經從早期的抓狂、煩躁、憤怒、厲聲尖叫、想打架鬥毆、殺人放火等極端外化的形式和內容,悄悄轉變成了一種十分符合現代文明社會要求的方式:表面陽光開朗、光彩照人,背後以淚洗面、毫無生存動力、動不動就想割腕自殺的抑鬱症

當一個人無法抑制自己的負面情緒時,該怎麼辦呢?

通常,人們是不會去看心理醫生的。一是顯得太古怪(尤其在三線以下城市區域),人們對過於關注內心住著的那個叫「自我」的小人兒,總有點羞羞答答的,不樂意拿它出來見人,怕被人戳脊梁骨並說:「這人有毛病啊!」

二是哪怕是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你也找不到熙熙攘攘擠破門檻的心理醫生診室,尤其是大的國立醫院。

不是說沒設立這個科室,而是那些科室的名稱,即便在受過高等教育的醫生群體內,也被設定得不倫不類:精神科、精神病學門診——通常情況下大家都不想掛這些號,簡直見字如面,膈應的不行,完全忘記自己是病人需要治療。

當一個人的心理和情緒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乃至被稱為病人時,他/她自己反而是意識不到的——因為那些情緒和心理疾病狀況已經主宰了他/她的身心以及行為,你很難將其從中拉出來,並說法他們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其實,越是這種時候,越需要外界對其人的提醒和幫助。

從行為心理學上來說,人的行為軌跡約等於他的心理軌跡,觀察一個人的行為,往往比觀察和了解一個人內省的意識來得更準確和有效。

而當你發現身邊有人的行為舉止連續出現了反常狀態時,最為有效的防範,就是阻斷他的這種行為模式,從而使之從連續不斷的持續陷入模式中清醒過來,觀察到生活另外的可能性。

行為心理學主張研究人類可見的、摸得著的行為本身,主張採用客觀行為觀察法,而不是意識內省法。

作為有機體的動物和人類,總是會不斷受到來自客觀環境中客體的刺激,包括身體內部組織如肺、胃、心、肝等器官變化所帶來的刺激。

而在人體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系統,則是肌肉系統。肌肉系統包括橫紋肌、非橫紋肌,這些肌肉不僅能起到反應作用,同時也是感覺器官。

它們在人類行為感知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類多數反應都是在橫紋肌和各部分內臟組織的變化引發的刺激上,建立起來的。

行為心理學家們相信,心理學不單單是用來分析飄忽不定的個人意識的,而是可以真正融入到個體生命中去的,並對每一個人的生命產生決定性影響的科學。

舉例而言,人們完全可以以此來改變自己的生活,只需要日復一日毫不間斷的對他人的行為心理進行觀察和分析,並以此作為對人的抱負和對自己的參考。

假如一個人想更進一步更系統化的培養自己的洞察力和行動力的話,你可以試著這樣做看看:首先,堅持不懈的培養和訓練自己的觀察力。

其次,將自己在平時生活中已經觀測到的東西分門別類的歸納起來,然後用只有自己才懂的內隱式語言表達出來,在腦海中形成深刻認知和印象。比如,你用這樣內隱的語言告訴自己:

「眼前這個人,溫和、善良、溫文爾雅,他具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力同時也具有聰慧的頭腦,和甘願為了理想用上所有時間和機會。最終,他/她取得了一切想要的成果,形成了牢不可破的自我優勢,他/她為自己感到驕傲。」

一旦這樣內隱的語言說出了這樣的話,那麼勢必就會對你產生刺激作用或形成間接暗示,也就是暗示自己成為這樣的人,而它呈現的方式是如此容易和簡單。

但從今往後,這些話卻能夠對你的行為和心理上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直到你成為這樣的人。

所以,現在你應該知道,當你發現自己或他人出現負面情緒時,自己應該怎麼做了吧。

中斷他的行為,阻止他的行為對他造成的條件反射式情緒,將能夠成功的將一個人從破壞性情緒世界裡拉回到正常客觀的物質世界中來。

而要實現這一點,最為重要的,就是著重觀察人的行為,並一以貫之。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天王音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330/1727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