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政黨 > 正文

胡平:讀《黎安友論中國》有感

作者:

美國的博登書屋出版了《黎安友論中國》(圖書封面照片)

最近,美國的博登書屋出版了《黎安友論中國》。這本書是博登書屋計劃推出的《著名西方學者當代中國研究叢書》的第一本。

黎安友(英文名:Andrew J. Nathan)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也是中國人、尤其是自由派學者和異議人士最熟悉的一位美國學者。黎安友是在1960年讀大學一年級時開始研究中國的,至今已有62年,超過了一個甲子;自1971年以來,黎安友一直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至今已逾半個世紀;名副其實的桃李滿天下,著作等身。

《黎安友論中國》這本書匯集了黎安友最近幾年來發表在英文媒體上,對中國政治經濟社會廣泛深入的研究成果,分成四個主題:1、民主與專制,2、中國與世界,3、中國模式,4、中美關係。

在序言裡,黎安友寫道:「將這些文章放在講中文的讀者面前,對我來說是一個接觸新受眾的絕好機會。中西方之間的對話從來都不夠,如今的對話比後毛澤東時期的任何時候都更加受限。無論我的觀點是對還是錯,我希望這本書的出版將成為持續對話的一個步驟,有助於增進雙方的理解。」

在這本書的四個主題中,我以為第3個主題「中國模式」最重要。因為對中國模式如何分析研判,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對民主與專制、對中國與世界的分析研判,也就是對中美關係,從而也就是對美國應該採取什麼對華政策給出指導性意見。

中國獨立學者榮劍在本書附錄的一篇文章中講到,他在2018年11月,曾經在哥倫比亞大學黎安友教授的辦公室里和黎安友有過一次長談。榮劍問:美國是不是犯了錯誤?長期誤判了中國?黎安友說:美國確實誤判了中國。中國沒有按照美國人設想的方向發展。

長期以來,美國大多數中國研究者有一個共識,那就是他們認為,中國經濟越是向市場化方向發展,越是參與到全球化進程,越是融入到國際秩序中,中國向民主化發展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中共在2018年的修憲,取消了主席任期制,這個政治的巨大逆轉讓美國關於中國民主轉型的共識徹底粉碎了。

記得在2002年,美籍華裔律師章家敦提出「中國即將崩潰」,引起很大反響。黎安友在當時就對「中國即將崩潰論」提出質疑。黎安友認為,中國的威權制度還有很大的「韌性」,有很大的調適空間和應變能力。到了2009年-2011年,黎安友注意到中國政府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在政治上和法治上出現了一系列倒退現象;從經濟繁榮的表象中,看到了中國威權制度由「韌性」向「鈍化」演變的態勢;提醒人們應當對中國威權制度固有的專制性,保持足夠的警惕。也就是說,在期待中國在市場化和全球化的條件下完成民主化轉型和「中國即將崩潰」這兩種觀點之間,黎安友教授保持了較多的清醒。

黎安友希望他這本書的出版有助於中西方的對話。我想,我們之間可以對話的議題很多,中國模式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中國為什麼沒有伴隨著市場化和全球化的發展而民主轉型,反而變得比以前更專制,以及對外更加咄咄逼人?各派研究者為什麼普遍地誤判了中國?從這個議題切入,也許更能夠推動各方的對話,推動對中國的了解,並進而找出更好的應對之策。這也是對黎安友這本書最好的回饋。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414/1734869.html